7月6日消息(乐思)在刚刚过去的MWC上海展上,物联网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
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商都将万物互联作为未来的战略重心,三大运营商更是发布了非常激进的NB-IoT网络建设和商用计划,并且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进行补贴,一场盛宴已经开启。
作为LTE IoT领域中投入最为积极,也最具先发优势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始终引领着行业的前行。今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宣布建全覆盖的物联网(NB-IoT)商用网,在上月27号,中国电信联手爱立信等全球合作伙伴推出了物联网开放平台,再度加快规模商用进程。
近日,C114获悉中国电信已经在2017年6月20日发布了NB-IoT业务套餐。据了解,中国电信的NB-loT资费套餐是按照“连接次数”计费,采用套餐模式,套餐内规定一定的连接数,超出套餐外的的连接次数部分,另行收费。
全球首个NB-IoT资费套餐
此前有媒体报道,德国电信于今年6月26日推出了首个NB-IoT业务套餐,但是中国电信早于德国电信推出,所以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首个NB-IoT套餐。
从该套餐收费标准可以发现,中国电信NB-IoT套餐分为连接服务费和高频功能费。连接服务费又分为包年套餐和生命周期套餐。包年套餐20元每户;生命周期套餐分为2年—8年,七个档位。价钱随年份的增多依次递增,最低是每用户35元,最高是每用户105元。而高频功能费只有一种收费标准,每户20元。
中国电信解释称,高频功能费是指合同期的每合同年内,每达到20000次连接频次所收取的高频使用费用。业内人士简单的形容此次电信推出的物联网套餐,连接费用=电信NB-loT连接总数*每个NB-loT连接的连接单价。
但无疑,在目前万物互联的背景下,连接数将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的连接数将逾10亿。中国电信此次的NB-loT套餐计费模式从连接体现价值,摒弃了在NB-loT中价值极低的流量收费模式。可谓是独创先河。
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这款套餐其中还涉及到一些短信服务,这些短信服务和正常使用的话费套餐中的短信服务相似,但是一般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短信包,比如1元12条,60元1000条等多个档位。另外,中国电信表示这款套餐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个人用户,但是有大的企业可能还会有集成的额外服务等,打包之后价格上会有优惠。
稳步推进NB-IoT
日前,工信部发文要求加快NB-IoT标准、设备、芯片、模组、测试、应用、网络在国内发展。到2017年末,实现NB-IoT网络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规模达到40万个。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而向室内、交通路网、低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 覆盖,基站规模达150万个。
2017年可以说是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的突破之年。步入2017年以来,中国电信在物联网业务上更是动作频频。
3月,全球首个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IoT)技术的智慧水务项目在深圳率先商用,中国电信、深圳水务、华为公司联合发布《NB-IoT智慧水表白皮书》。
4月,中国电信在江西鹰潭开通新一代物联网(NB-IoT)网络,参与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启动了基于NB-IoT技术的各类智慧城市应用部署。
5月,中国电信在2017年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政策恳谈会上,表示,将拿出3亿元进行物联网专项补贴激励,重点支持NB-IoT与CAT1两大类产品。同时,经过提前布局、标准跟踪、外场试验、版本发布、商用部署等一系列工作,中国电信正式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全覆盖的新一代物联网(NB-IoT)商用网络。
6月27日,中国电信在上海向全球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联合全球的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全球“产品大融合、渠道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7月1日,在雄安新区,中国电信基于新一代物联网技术(NB-IoT)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示范点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相比,中国电信新一代物联网(NB-IoT)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覆盖最广,基于4G全覆盖网络部署,有移动网络的地方均可提供物联网服务;二是规模最大,全网31万基站同步升级;三是质量最优,基于800MHz低频段承载,具有信号穿透能力更强、覆盖能力更优的特点,使得网络质量更稳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十二部门:探索核技术在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中的交叉应用
- 报告称2024Q3智能手机Top10:三星苹果前2,中国厂商占8席
- LightCounting:光模块的超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 任正非回应华为员工提问:英语是华为工作语言,除我之外员工普遍英语水平出色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5.8%,受补缴税款影响
- 华为业绩出炉: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859亿元,净利润628.7亿元
- 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展望高于预期 盘后股价大涨
- 原河南联通总经理童海波调任浙江联通总经理
- 苹果第四季度净利润下降36% 大中华区营收下降
- 苹果第四季度净利润下降36% 大中华区营收下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