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 2005 年的北科天绘,在 2015 年以前一直活跃在测绘领域,这家公司推出的车载、机载和地面扫描激光雷达产品分别应用在测绘、电力、铁路等行业上,获得不少客户的青睐。
尽管在商业上得到了行业客户的认可,但之前的很多年,这家公司以及这门传统的生意并不属于媒体热爱讨论的领域,直到参与进这场曾是极客们为之狂热的无人驾驶竞争中。
新的激光雷达创业公司们以疯狂地速度融资和生长。这当中的代表有 Quanergy、TetraVue、 LeddarTech、Innoviz 等公司。
在这一领域,目前融资额度最高的是福特汽车和百度以 1.5 亿美金共同投资的激光雷达厂商 Velodyne——这家 1983 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公司,2007 年在 DARPA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中,凭借 64 线激光雷达成功获得外界关注。
与此同时,北科天绘也加入到了这个游戏中。2016 年 5 月,这家公司对外发布了一款 16 线的导航避障型激光雷达 R-Fans,主要用于无人驾驶。
在产品发布后的一个月,来访者众。「北科天绘缩在角落里 11 年,最近突然访客如云,来的还都是有钱的主。」北科天绘 CEO 张智武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外界看来,过去在测绘领域默默耕耘 11 年的北科天绘,凭借这款产品宣布进入了行业里最热门的无人驾驶领域。
激光雷达,作为无人驾驶中最重要的传感器,目前被无人驾驶从业者称为「稀缺资源和奢侈品。」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自动驾驶实验室,因为激光雷达出现故障,研究人员的工作处于全面停滞状态。在向 Velodnye 下订单后,他们得到的回复是半年后才能拿到新的激光雷达。
「如果下游软件和行业应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只会止步不前,功能也得不到体现,这时成本高,卖得也贵。」在谈到产能不足和居高不下的价格时,张智武说。
现阶段,激光雷达主要面向的是汽车后装市场,从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看,当前的激光雷达只适用于研究,是过渡性产品。汽车厂商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用于前装、嵌入到汽车内部、能与车型实现一体化的激光雷达。
*将于今年 6 月推出的 16 线激光雷达
除了去年推出的 16 线激光雷达,张智武向雷锋网透露了一个会令无人驾驶从业者兴奋的消息:今年 6 月公司将推出一款能够嵌入在汽车内部的 16 线激光雷达(适用于前装),9 月将推出一款 32 线激光雷达。如果研发进展顺利,2017 年底还将推出一款全固态激光雷达。
2005 年成立时,这家公司的商业目的并不明确,只是创始人出于对激光雷达的兴趣而成立的公司。但是,包括张智武在内的几位创始人坚持认为「这个创业方向是对的」。他们的逻辑是,世界由时间和空间组成,需要一种传感器来高精度、高效率获取空间三维数据,而这种传感器正是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什么时候能迎来一个市场爆发点?这是公司成立之初留在张智武心中的疑问。但现在,关于激光雷达的应用方向越来越清晰:
测绘型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地图、巡线等。从硬件销售看,全球只有几亿美金规模,但毛利率较高(约 70%),门槛也较高。全系列产品包括车载、机载和地面激光扫描仪;
工业自动化,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自动的装配线、仓储物流以及清洁生产及特种危险行业;
导航型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方面。
看起来,北科天绘在不同的领域找到了更多的发力点。
以下是雷锋网对北科天绘 CEO 张智武的采访实录(有删减):
雷锋网:北科天绘的激光雷达在行业应用上,比如在测绘地图,还有电力、矿山、林业、汽车等方面,近两年这些领域的比例构成有什么变化?
张智武:我们 2005 年在国内和人谈起激光雷达的时候,大家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听不懂。但现在各个行业的接受度在逐年提高。
测绘型激光雷达和导航型该雷达是两类产品。我们一开始做的是测绘型激光雷达,但我们并没有把测绘产品用在导航上,而是开发了新的品类:导航激光雷达。
对我们来讲,测绘型产品是能够产生很好的现金流和利润。我们新开发的导航激光雷达,做的就是一个增量市场。
雷锋网: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用于无人驾驶的导航型激光雷达?
张智武:我们是 2015 年启动这个项目的。从 2005 年公司成立到现在,在激光雷达方面我们有十多年的积累,做高精度、长距离的产品也是有经验的。
测绘型激光雷达单从技术指标讲,性能比导航型激光雷达高很多。比如我们的机载产品,能够看到 4 公里以外的房屋,能清楚描绘 1.6 公里以外的电力线。
导航型激光雷达需要实时性、轻巧,但对精度和测程的要求并没有测绘型激光雷达高。前者达到的精度是厘米级的,后者达到的精度则是毫米级。我们将高精度模块舍掉,将激光雷达的精度从毫米级做到厘米级,降低最大测程,激光雷达的体积可以大幅度压缩,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
虽然导航激光雷达不在意精度,测距也没严苛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测距和精度上的优势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与别人不同。
雷锋网:目前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方面的业务量如何?
张智武:现有的 16 线激光雷达(R-FANS),我们觉得一年在中国销售几百台是好卖的,再多的话必须往量产走。
汽车厂商在他的产品定型前,仍然属于研发期,不可能进行大量采购、目前他们需要的是拿一些传感器做方案研究,然后提修改意见。所以激光雷达一时半会不起量是正常的。
今年 6 月左右,我们会发布一款新品 C-FANS 16 线激光雷达,这款产品专门给汽车用的,嵌入在汽车保险杠位置,这种产品车厂会喜欢,不那么显眼。如果起量的话,可能是这个品类的产品。
激光雷达,不光是用于无人驾驶,机器人应用也很多。我们也正在与两家做物流配送的公司谈合作,他们计划今年推出配送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
雷锋网:汽车厂商或者无人驾驶技术公司大多对什么线束的激光雷达感兴趣?
张智武:其实线数可以灵活定制,我们现在听到最多的需求就是 16 线和 32 线,甚至更低线束。只要性能好,并且体积和价格是他们所能接受的。
今年秋天我们将推出 32 线的激光雷达,用在汽车和机器人上。有些车企并不需要太多线束的激光雷达,因为线束越多,可能意味着价格更贵、体积更大。他们希望我们能在有限线束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性能。
雷锋网:你提到今年下半年会推出 32 线的激光雷达给汽车和机器人使用。如果是汽车来使用,是不是激光雷达在各方面要求更高一些?
张智武:目前市场上任何一款激光雷达都没有达到车规级要求,现在无人驾驶汽车也处在研发阶段,还没有硬性要求激光雷达必须符合车规级,但我们必须往满足车规这个方向努力。
今天的激光雷达和未来的激光雷达肯定不一样,这就好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手机,和今天的手机有天壤之别。今天我们见到的激光雷达只是过渡性产品,技术和产品是要迭代的。如果研发顺利的话,今年年底我们将会发布一款全固态雷达。
雷锋网: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在开发固态激光雷达产品。你们怎么评价固态激光雷达?
张智武:有旋转机构(机械式)的激光雷达不一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它有它的优势,关键是其弱点是否可被克服。全固态激光雷达可以作为一种选项提供给客户。
全固态激光雷达有很多种路径,有做 MEMS,相控阵、面阵(Flash)、液晶、压电陶瓷等各种路径,每一种路径它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我们理解的原理和工程、工艺角度看,Flash LiDAR 的技术路线最完整、明确,并具有实用价值和可实施性。我们也更能倾向于这一路线。
对于企业来讲,我们就是要给用户提供不同选项,让他们去选择哪种产品方向是他需要的,然后再和我们提出具体的需求。
我觉得这里存在很多配合。客户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老师,他提的要求越具体,我们的产品改进越快。如果这个客户是行业内的标杆客户,他们的建议会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远比自己调研来得快。
雷锋网:算法和软件,你们自己做还是给第三方开发?
张智武:我们的做法是开放数据格式和软件接口,也提供 ROS 驱动。
现在市场上做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团队要远远超过硬件厂商,我们感觉硬件门槛更高,也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做好我们的强项。后期如果找到很好的软件团队,我们做联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不错。
雷锋网:现在激光雷达的供应十分紧俏,你们怎么解决量产问题?
张智武:激光雷达现在还属于稀缺资源,真正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企业还非常少。这个产业远不如手机、汽车有成套的生产线可以代工。非核心元器件可以委托加工,但设计和组装产线、检测和标定场是要自己建的。
我们在苏州有一间 2000 平方米的工厂,在北京小批量生产和试产品后,产品成熟后拿到苏州生产,目前我们能够保证 6 到 8 周内供货,现在的生产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已经将激光接收单元和发射单元芯片化了,因此可以采用全自动化的半导体工艺,避免用人工实现微米级收发对准这一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
雷锋网:在无人驾驶方面,你觉得目前的激光雷达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去提升或者是改进的?
张智武:比如激光雷达的成本、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要达到车规级水准。除此之外,测距、精度、反射率等性能还有挺大的改进空间。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外界对激光雷达的价格有很多讨论,什么样的价格能被车企接受?
张智武:车企希望做到 5000 元以下,如果做不到这个价格,车企是不可能大批量使用的。导航型激光雷达中并没有特别昂贵的元器件,做到这个价格,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订货量够大,二是生产工艺合理。
汽车安装了激光雷达对汽车来说是一次升级,如果客户愿意为它买单,那么车企就会规模化生产这样的汽车,起量了价格就降下来,这是一个因果循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深耕智能家居领域,苹果计划2025年推出AI驱动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 美媒:面对现实,苹果可能再无iPhone这样的爆款了
- 老黄还是不死心:英伟达明年再次杀入PC市场
- 匠心臻品 掌控随心 心系天下三星W25 | W25 Flip闪耀登场
- IDC: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传统PC出货量6880万台,同比下降2.4%
- Q2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8%,荣耀超越三星登顶西欧
- IDC发布Q3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份额:苹果跌1.4%,华为增44.1%
- 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苹果份额下滑 华为销量大涨
- 苹果CEO库克盛赞MacBook Pro:树立笔记本行业新标杆
- 性能之光 年度电竞性能旗舰iQOO 13发布 3999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