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很弱,AI如何学习创造性思维

(原标题:How an AI system can learn to think creatively)

undefined

网易科技讯 3月30日消息,据VentureBeat报道,人工智能(AI)系统能否创造出可媲美人类创造的艺术?研究人员和艺术家们已经在尝试将创造性转化为算法。要想知道这些尝试是否能够创造出超越人类的伟大艺术作品,比如音乐、诗歌、小说以及其他视觉艺术,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人类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虽然人类的理性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依然需要接受教育才能完全开发和运用这些能力。为此,我们研究自然规律、逻辑推理以及道德困惑等。即使我们中最优秀的人也会做出奇怪的非理性决定,同时无法摆脱偏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情感、直觉以及创造性却只需要一点点儿训练。每个孩子不需要任何提示就会哭、笑、创造、毁灭、询问以及探索,更不用说接受教育的洗礼。教育被用来塑造这些冲动,教授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的创造能力,以更精确的方式来决定创造还是毁灭。

计算机系统则完全不同。它们擅长的算法任务恰恰缺少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们可以在千分之一毫秒内计算出令无数科学家束手无策的难题,但是不要期望计算机会讲笑话或播放情歌。即使AI正以非常快的速度进步,对于AI能否学会创造艺术,人们依然持怀疑态度。然而,与创造力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取得的进展显示,AI可能创造出艺术。算法已经解决了许多人类设定的最困难的逻辑谜题,AI系统正接受理解语言的挑战。有些AI系统已经在围棋或扑克赛上击败了人类冠军,现在它们正走上街头,试图证明自己与人类司机驾驶汽车同样安全。

许多类似技能与创造性本身关系很近。尤其是语言,它既需要遵守组织规则,同时还留有追求艺术的空间,比如讲故事或写诗。虽然我们可以称音乐为“有组织的声音”,称视觉艺术为“有组织的颜色”,但AI依然无法媲美传统的艺术创造,毕竟前者信奉永恒的标准。

人类创造性机制

令人感到着迷的是,人类大脑拥有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可以决定不同的心理过程。逻辑以有序的方式运行一套规则和程序,而创造性和直觉尽管有点儿混乱,但却显得直截了当。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至少存在2种形式的创造性。我们可以称淋浴时突然出现的创造性为灵感思维。而在我们处于巅峰状态时,我们的思维会不断延展,并测试规则和规范,就像钢琴家即兴独奏那样。在这两种情况下,焦点和认知都被放在一边,情感表达和和潜意识会发挥最大作用。

心灵漫游(即放弃有意识思维的精神状态,让心灵自由放飞)与上述创造性过程联系十分紧密。洞见来自于心灵漫游,可以通过流经它的图像与思想触及丰富而意想不到的东西。与数学公式或逻辑结构不同,这些过程不容易用计算机的形式重建。

在对创造性进行正式的心理学研究很久之前,艺术家们就已经了解了心灵漫游的力量。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习惯于坐在椅子上时,手里拿着的钥匙悬在盘子上空,并在入睡之前回想幸福时刻。当奇怪的想法出现时,钥匙就会掉下来吵醒他,让他可以利用这些想法。

当然,并非每个“淋浴想法”都值得被称为创意。有些想法在第二天看来相当荒谬可笑,有些音乐创作也显得不够和谐。对于那些达到艺术境界的创造来说,还需要某些更微妙的东西。创造者必须首先了解规则,然后才能有效地打破规则。他们必须有某种感觉,来创造自己正在寻找的感觉、情感以及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将旧创意变成新创意。艺术家们以全新的方式将事物结合起来,并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最后使用我们已经熟悉的材料(比如颜色、语句或曲调)来创造。

这就形成了共识,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话简单概括就是,创造性只是连接事物,其中“只是”让它看起来远比实际情况更容易。但我们不能只是随意地连接和标榜创造性,它需要目标,无论是解决某个问题还是描绘某个想法。我们可以教授AI系统混合事物(比如图像、语调以及词汇),但我们可以让它们以更有意义而巧妙的方式去做吗?

人工创造的尝试

不仅要弄清楚创造性的原理,还要研究如何将其教给智能机器,这种极端挑战并未阻止研究人员的不断尝试。有许多AI系统可以谱曲、写文章以及创造视觉艺术的例证,其中有些甚至很难与人类创作的艺术分辨出来。来自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盖坦·哈杰里斯(Gaetan Hadjeres)与弗朗索瓦·帕切特(Francois Pachet)正训练他们的AI系统谱写巴赫风格的乐曲。

正如《MIT Tech Review》指出的那样,这些曲目之所以被选定,是因为创作它们的过程是按部就班和利用算法完成的。AI系统被训练使用巴赫352首赞美诗,然后通过转换不同的键,总共谱写出2503首曲目。当创造自己巴赫主题的赞美诗时,AI系统骗过了1600多名听众中的大部分人,包括专业音乐家和音乐系的学生。

在诗歌领域,AI没有对诗人们造成太大威胁。在美国达特莫斯举行的竞赛中,评委们要求参赛者递交10首十四行诗,即有特别韵脚的14句诗。它们有些是人类创作的,有些则是机器写的。在竞赛中,所有评委都能识别出AI创作的作品。

AI创作的小说呢?一名机器学习爱好者曾在Medium的帖文中,分享 写作神经网络的训练方式。他利用《哈里·波特》系列的前四部书训练 学习算法,并分享结果。尽管AI创作的小说读起来很有趣,但罗琳(J.K. Rowling)似乎并不感到担忧。

在视觉艺术领域,AARON似乎已经闯出些名声。它是艺术家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开发出的AI系统,诞生于1973年,当时科恩对计算机变得日益感兴趣,认为它们自己或许就能创作绘画。在接受BBC有关智能机器的采访时,科恩称AARON的自主性已经非常强,足以扰乱编写程序的人。尽管科恩否认AARON真的有创造力,但他认为这套系统多年后肯定能够具备创造性。他说:“我不否认那种可能性,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机器或许能够创造出接近艺术的东西。但这比教授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内行驶更为复杂,近期乃至本世纪末可能都无法实现。”自从AARON诞生以来,这套系统已经创作许多充满活力的抽象画。

欣赏机器创作的艺术

然而,依然有几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对于智能机器创作的艺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会欣赏它们的创意和设计吗?这些艺术会显得冷漠而疏远,让我们感觉不到与它们的情感联系吗?

一种学派认为,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与创作者无关。然而许多人认为,艺术和信息背后的艺术家故事可以影响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观感。你可以用思想实验测试自己的观点:想象下你正站在某位著名艺术家画作的前面,突然发现这幅画作是伪造的,你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吗?如果伪造的画作在色调、细节等方面与原作几乎完全相同,你会将其视为与原作同等价值吗?

当向你展示某人的脸或某个物体时,人们往往最看重什么?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说:“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深受到你告诉他们的信息所影响。”这个想法已经在试验中得到证实,1名小提琴手在华盛顿地铁站演奏,共获得32美元捐赠。路人们没有被告知,这个小提琴手就是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他推出过30多张专辑,并曾在白宫表演过。几天前,贝尔还曾在波士顿的Symphony Hall表演过,门票超过100美元。如果人们知道这些信息,会有更多人停下倾听他的演奏吗?几乎可以肯定,虽然他演奏的音乐完全相同。

正如你所见,创造力将依然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尽管这些AI尝试更高尚的艺术追求,但它们依然无法与人类艺术家相媲美。谱曲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即使选择特别适合算法风格的曲目。在大多数领域,算法都显示出无法打破规则的缺陷,往往因为坚持规则而创造出不够连贯的东西。没人知道数字版毕加索何时会出现,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能力越来越强,它们会越来越接近拥有真正的创造能力。(小小)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30
艺术创作很弱,AI如何学习创造性思维
网易科技讯 3月30日消息,据VentureBeat报道,人工智能(AI)系统能否创造出可媲美人类创造的艺术?研究人员和艺术家们已经在尝试将创造性转化为算法。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