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一,苹果在2024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最新款iPhone、Watch和AirPods等硬件产品。iPhone 16系列毫无疑问再次成为焦点。苹果押注,人工智能支持的iPhone将有助于提振销量,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以下是主流媒体对苹果发布会的点评:
路透社:AI助力苹果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
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16系列集成了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iPhone 16自设计之初便融入了苹果智能,这标志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的到来。”
苹果及全球科技公司都在竞相将人工智能集成到产品中,智能手机预计将成为这场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面对iPhone销量增长放缓的挑战,苹果坚信,新引入的AI功能将吸引用户升级换机。
IDC分析师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表示:“那些使用旧款iPhone已有3、4年的用户,无疑会被AI技术的潜力所吸引,尽管部分功能推出较晚。这次升级不仅为设备增添了前沿技术,也为未来的智能变革铺平了道路。随着更多语言支持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影响力将在明年大幅提升。”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表示:“尽管新功能首先在美国上线,但它们同样会帮助苹果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应对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虽然安卓阵营有类似功能,但苹果通过卓越的整合和推广能力,覆盖了更广泛的用户。”
eMarketer高级技术分析师加德乔·塞维利亚(Gadjo Sevilla)指出:“苹果在第二季度跌出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五,这是本土品牌首次全面占据榜单。鉴于苹果智能的推广需要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初期或许难以成为推动当地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彭博社:AI对iPhone销量的即时提升有限
苹果正在迎头赶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潮流,而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周一的发布会旨在向公众和资本市场展示苹果在AI领域的实力。
然而,苹果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苹果智能也经历了数次延期,预计核心功能将于明年逐步推出。当前,AI技术主要用于信息整合和通知优化,尚未完全与竞品抗衡。
苹果希望通过其智能软件吸引用户升级设备,但鉴于技术尚不成熟,AI对iPhone销量的即时提升作用有限。苹果透露,苹果智能将于10月以测试版形式发布,不会预装在新设备上,功能也将在接下来数月持续优化。
加德乔·塞维利亚指出,苹果智能的测试版发布“表明许多功能仍在完善,尚未完全准备好。此外,安全和隐私问题可能是功能推迟上线的原因之一。”
《华尔街日报》:新iPhone将检验公众对AI的接受度
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16系列将AI技术推向了系统前沿,这是对消费者是否接受AI的一次市场测试。然而,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微跌超过1%,显示市场对以AI为核心的产品仍存疑虑。
除了新增摄像头功能和相机控制功能,iPhone 16在硬件方面并无显著创新,苹果转而依赖AI来吸引用户。但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尚未将AI视为升级的主要动力。
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三星正在大力宣传其AI功能。调查显示,AI在初期运营商销售中仅作为辅助卖点,只有7%的消费者表示出对AI智能手机的强烈兴趣。BayStree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克里夫·马尔多纳多(Cliff Maldonado)表示:“AI功能尚未引起大众的共鸣。”
苹果AI手机的市场反响,将再次检验公众对AI技术的接受度。尽管竞争对手投入巨资开发能够模拟人类交流、生成图像和动画的AI模型,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尚未明确盈利路径,投资者对AI的投资变得愈发谨慎。
与竞争对手不同,苹果并未大肆投入AI,而是选择与顶尖初创公司合作,通过外部协作快速融入市场。苹果股东Gullane Capital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特里普·米勒(Trip Miller)指出:“苹果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已经拥有使用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平台和用户基础。”
近年来,iPhone用户升级的步伐放缓,部分原因在于新款设计变化细微或功能增量有限。CIRP联合创始人迈克尔·莱文指出:“随着用户持有手机的时间延长,苹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迎难而上。”
分析师普遍预期,iPhone 17将引领更强劲的增长,预计它将采用更纤薄的设计和升级的摄像头技术,届时更多消费者可能会接受AI功能。
《金融时报》:苹果寄希望于AI提振低迷的iPhone销量
苹果希望借助新一代AI软件提振低迷的iPhone销量。华尔街预测,生成式AI功能将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升级至最新款iPhone,预计2025年iPhone收入将增长约5%。
然而,分析师渴望更明确地了解苹果智能的推出速度,这将为苹果业务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自iPhone面世17年来,苹果首次将软件创新而非硬件升级作为年度换机的主要推动力,这一转变或将重新定义其增长路径。
美国银行分析师瓦姆西·莫汉(Wamsi Mohan)指出:“本次产品周期将以渐进式发布为特点,发布时间和功能仍存在变数,这无疑改变了市场对周期的传统认知。”
Piper Sandler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聚焦于苹果的AI发展时间表。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则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苹果正迈入“史上最大规模升级周期”的开端。
深水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此次iPhone升级周期异于往常,收入预期难以即时衡量,基本上需要时间来建立势头。”
他还警告称,iPhone市场表现波动显著,例如2019财年受疫情影响收入骤降13.6%,而后疫情时代的2021财年则激增39.3%,至2022、2023年趋于平稳。蒙斯特说:“投资者需意识到,iPhone业务并非‘稳定之锚’,其波动性本质不容忽视。”
《纽约时报》:iPhone能通过AI测试吗?
苹果推出的AI iPhone或将引领AI技术走向主流,但也可能引发公众对其可行性的新一轮审视。
这次,苹果首次以软件创新为iPhone的核心卖点,亮点不再是摄像头或设计革新,而是全新的“苹果智能”系统。作为AI领域的后起之秀,苹果正处在引领潮流或面临质疑的关口,表现将决定公众对AI的态度。
苹果花了两年时间观察微软、Meta、谷歌和三星如何在各自产品中加入AI。历史证明,苹果擅长后发制人,改变市场格局,如其在数字音乐、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领域的表现。
苹果希望AI能为iPhone带来新活力,并视之为关键机遇。为此,苹果取消了上百亿美元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重新分配了数百名工程师专注于AI研发。
随着显著新功能的减少,消费者使用iPhone的时间逐渐延长。据道明证券数据显示,更换iPhone的间隔时间已从2018年的三年延长至接近五年。换机速度放缓给苹果带来巨大压力,毕竟超过一半的收入依赖于iPhone。
对于苹果来说,新功能的重要性正在减弱。CIRP的调研显示,接近七成用户因旧机过时或损坏而换新,只有约两成用户为追求最新功能而升级。
该机构合伙人乔希·洛维茨(Josh Lowitz)指出:“以前炫酷的新功能曾是换机潮的催化剂,但如今已不再如此。它们就像干衣机或跑鞋,只有坏了你才会换掉。”
美联社:AI让iPhone变得不可或缺
通过发布iPhone 16系列,苹果正式进军AI领域,标志着其再次成功抓住技术趋势并将其转化为文化现象。新款iPhone配备专用芯片,支持多种AI工具,苹果希望这些工具能使其核心产品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并扭转近来的销售低迷。
自6月发布以来,三星和谷歌等竞争对手在AI领域取得了更大进展。人们普遍认为,AI将引发自17年前首款iPhone问世以来最具颠覆性的计算技术变革。
苹果希望,正如它将智能手机变成21世纪必备技术一样,也能够在AI领域发挥类似的影响力。
PP Foresight分析师保罗·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指出:“苹果本可以保持稳定发展,但三星等公司的AI设备取得了初步成功,促使苹果加速进军AI市场。”
尽管苹果的AI功能与三星、谷歌设备相似,但苹果突出的隐私承诺成为一大亮点,强调大多数AI任务可在设备上本地处理,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此外,苹果还与OpenAI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AI工具,包括通过ChatGPT聊天机器人处理复杂任务。
自6月苹果智能发布以来,尽管苹果股价上涨超过10%,但周一发布会后下跌逾1%。这反映了市场对科技股前景的担忧以及对AI投资回报周期的不确定性。(小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 PC热潮推动电池需求,平均售价持续上涨
- 海信发布百吋AI电视新品,引领电视行业创新潮流
- AI电视究竟什么样儿?海信电视这场发布会给出了高分答案
- 海信AI电视E7N正式发布,引领AI画质新标杆
- Bose SoundLink Flex(第2代)便携式扬声器震撼发布:骁龙畅听技术加持,预售1399元引领音频新风尚
- 索尼发布新款真无线耳机WF-C510,国行售价499元
- 时尚科技新典范,旗舰穿戴新高度,华为WATCH GT 5系列重磅发布
- 华为智慧屏 V5 系列110英寸发布,超凡新品售价69999元
- 强大配置带来震撼听感:HUAWEI Sound Joy 2音箱重磅上新,售价999元起
- 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首销引爆市场:线下门店排队、电商平台“秒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