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受到外部大环境,手机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未来的整体市场发展趋势,产品升级方向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方面,IDC总结并给出了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十大洞察,具体内容如下:
洞察一: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降幅收窄
疫情影响持续,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信心需要更长时间恢复。上半年库存压力依然存在。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
洞察二: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将继续增加
近几年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而软件方面未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导致消费者缺乏换机动能。虽然防疫政策开始放松,但一段时间内疫情影响仍将继续限制外出,相比平板和PC之类的大屏终端,消费者对于主要用于移动场景下的手机需求持续下降。中国智能手机换机周期预计将会增加到34个月。
洞察三: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延续,对消费者吸引力难有明显提升
短期内,智能手机发展难有大的创新突破。但是厂商会加强与供应链 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例如:新形态的折叠屏手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厂商在硬件层面加大投入自研芯片研发的同时,软件层面会继续优化升级系统,AI应用广泛,提升多终端互通互联使用体验。
洞察四:供应链价格继续下降,有望推动部分技术使用渗透率提升
市场需求低迷,手机市场一改前几年的供应短缺,早已进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手机物料价格继续下降,有望推动部分技术使用渗透率提升。8GB+256GB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安卓手机起步配置。曲面屏在中低端产品上开始广泛使用,OLED屏幕渗透率继续增长。更多低端产品开始支持5G,5G份额继续提升。
洞察五:消费者对于手机屏幕的高分辨率需求将会下降,但是对于高刷新率和护眼功能要求提高
随着短视频使用时长的增加以及功耗较大,消费者对于手机屏幕的高分辨率需求将会下降,但是对于高刷新率和护眼功能要求提高。尤其是随着OLED屏幕使用率的进一步提升,高频PWM调光也会更加普及。
洞察六:手机影像依然是发力重点——消费者更希望提升视频拍摄体验
手机影像体验提升依然是各厂商的发力重点。主摄像素升级,更多产品支持1-2亿像素。一英寸大底和潜望式变焦应用更加广泛。而厂商算法调教对于影像体验升级更为关键。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发展推动消费者更偏向于进一步提升视频拍摄体验。
洞察七:600$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继续增长
安卓手机延续“高端化”发展路线,加大旗舰机型投入,打造直板机+折叠屏双旗舰战略;苹果产品线继续提升价格。低端手机依然肩负出货走量“重担”:通过技术下放,增加低端产品竞争力,从而缩小与中端产品差距,提升对消费者吸引力。
洞察八:细分用户市场的精细化运营将更为重要
近几年疫情“扫码”提升智能手机在老年人群使用的渗透率。社交、影像、健康等成为老年人群主要使用场景。Z时代年青人更加追求产品性价比和个性化,更信任社交媒体推荐。AI文字语音实时转译功能可以提升视听障碍人群使用便利性。
洞察九: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联系更加紧密
手机厂商可以弥补汽车厂商在系统和软件生态方面的不足。而汽车厂商可以为手机创造新的使用场景,发现新的增长点。
洞察十:消费者购机更加倾向于促销节点,平时购买行为减少
除去传统的年底礼品和年初的春节采购,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一年中2次电商大促购买手机,获得更多优惠,而平时购买行为将会进一步减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纯血”鸿蒙今天起开放公测,早前内测反馈性能和流畅度显著提升
- AI PC热潮推动电池需求,平均售价持续上涨
- 海信发布百吋AI电视新品,引领电视行业创新潮流
- AI电视究竟什么样儿?海信电视这场发布会给出了高分答案
- 海信AI电视E7N正式发布,引领AI画质新标杆
- Bose SoundLink Flex(第2代)便携式扬声器震撼发布:骁龙畅听技术加持,预售1399元引领音频新风尚
- 索尼发布新款真无线耳机WF-C510,国行售价499元
- 时尚科技新典范,旗舰穿戴新高度,华为WATCH GT 5系列重磅发布
- 华为智慧屏 V5 系列110英寸发布,超凡新品售价69999元
- 强大配置带来震撼听感:HUAWEI Sound Joy 2音箱重磅上新,售价999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