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5月7日 由于东南亚、中东汽车市场继续膨胀,今年中国出口的汽车仍将保持增长。美国敌视中国汽车,欧洲保护主义盛行,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的全球化扩张将会受到阻挠,但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认为,2024年中国将出口汽车600万辆(包括大巴和卡车),相比去年的491万辆增长22%。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132.4万辆,同比33.2%,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如无意外,600万辆目标完全可以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出口491万辆是中汽协数据,乘联会数据不太一样,2023年出口汽车522万辆。无论怎样,今年突破600万辆概率很大。
中国汽车出口高歌猛进
中国最大竞争对手日本2023年出口汽车442万辆,同比增长16%,低于中国增速。今年中国继续超越日本没有悬念,只是不知道能否拉大差距。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大中华区联合主管Stephen Dyer认为:“中国汽车产能已经爆满,这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是高度吻合的,它们将会把可靠产品销往国外市场,甚至是成熟市场,参与竞争。”Stephen Dyer还说,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的企业同样也会向外扩张,“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已经触及临界点,它们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全球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在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开始流行,中国电动汽车拿下相当高的份额。捷途国际业务总经理Jacky Chen称:“中国电动汽车正在涌向泰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在那里我们有很大的可能会超越传统车企。”
孙晓红认为,2024年中国出口的汽车中,电动汽车将占40%份额,出货达240万辆,相比2023年增加一倍。
高盛4月23日在报告中指出,2月份比亚迪大降价,引爆价格战,之后50多款汽车的价格平均下调10%。如果比亚迪将混动和纯电汽车的价格继续下调7%(相当于10300元),那么今年整个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将会出现整体性亏损。
虽然欧洲盟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关税(标准税率为10%),美国考虑禁止进口中国电动汽车,但中国电动汽车相比外国品牌仍然有巨大生产优势。
几天前百慕大汽车经销商Evolution Motors的CEO Andre Labonte参加北京车展,他认为,在电动汽车正在增长的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不错的选择。Andre Labonte称:“我们之所以来参加展会,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比其它国际品牌更流行。百慕大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正在增长,我们给中国汽车带来了机会。”
突破欧洲市场意义重大
一季度,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比亚迪以47238辆居第一位,上汽以31018辆居第二位,吉利以13384辆居第三。这里只考虑纯国产品牌,不考虑特斯拉及合资品牌。
然后是长城汽车,出口5177辆;哪吒排第六位,出口2927辆。还有三家品牌出口超千量,它们是小鹏(1432辆)、广汽(1348辆)、奇瑞(1052辆)。长安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只有870辆,蔚来只有388辆。
不难看出,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傲视全球,但出口总量并不是特别高,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普及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重重挑战,比如充电桩不够,价格还不够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相当可观,中国品牌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一季度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值约为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如果将所有汽车包含在内,一季度出口值约为252亿美元。换言之,新能源汽车出口值已占汽车出口总值的43%。
从出口方向看,欧洲、亚洲是主要出口地,中国一季度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21.6万辆,向亚洲出口12.1万辆。南美和北美的出口量分别为5.6万辆和3.2万辆。
一季度欧盟乘用车销量约为28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所占份额约为7.7%。在短短几年从几乎0%增长至7.7%,欧洲恐惧中国新能源汽车完全可以理解。
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欧洲销售的纯电汽车约有19.5%(29万辆)由中国制造,今年份额将会攀升至25.4%。但在中国销往欧洲的纯电汽车中,约有一半来自西方车企,当中28%来自特斯拉。当然对于中国本土品牌,份额也已从2019年的0.4%增长至2023年的7.9%,今年可能会攀升至11%。
虽然找不到精准数字,但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纯电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本土品牌(不包括合资或者特斯拉)在欧洲所占份额今年极可能达到10%。
大家可能对10%并没有明确概念,我们以日本汽车对比就能有一个清晰认知。和大家的感知相反,日本汽车在欧洲并没有拿到多少份额,主要是欧洲保护主义盛行。2021年日本汽车在西欧17国的销量约为142万辆,市占率11%。
如果欧洲愿意放松保护,中国汽车(不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在欧洲的份额超越日本没有任何困难。
中国汽车真的崛起了!
2014年时,现代是中国第二畅销的汽车品牌,仅次于大众。2015年之后现代命运逆转,去年只能勉强挤进20强。很多人认为是地缘因素导致的,但更重要的还是国产车崛起。
欧洲汽车品牌在中国的竞争力也在下降,但在对待中国汽车的态度上,欧洲与美国不同,温柔一些,这就给了中国品牌闪转腾挪的机会。
宝马董事长Oliver Zipse上个月曾表示:“自由贸易应该是我们的北极星,是我们的指导原则。进口中国汽车并没有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巨大伤害,对中国汽车征收更多关税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也说,不应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反而应该降低。他认为欧洲应该进口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技术,而且行动要敏捷一些,应该推崇市场经济,鼓励竞争。
德国与中国在汽车领域有很强的合作关系,它并不抗拒中国汽车。中国汽车产业也在积极向欧洲投资,主要瞄准匈牙利。
如果中国电动汽车组装商、供应商想进入欧洲市场,以期拿下更大的份额,在当地设厂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避开高关税。(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 OpenAI功勋CTO为何离职?盈利派压倒非盈利派
- 从“根技术”到“根生态”,华为云携手开发者“智”启新境
- 为加速5G创新和变现,爱立信联合多家运营商成立网络API公司
- 借AI PC东风推进多元化战略,高通攻入英特尔和AMD的地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