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3月6日 可能是感受到了压力,丰田不久前更换CEO,新帅Koji Sato走马上任。现在Koji Sato信誓旦旦说要变革丰田,向电动汽车全力挺进,这与之前丰田高管的言论似乎有些迥异——之前丰田对电动汽车是抵触的,态度并不积极。
Koji Sato放言丰田电动汽车产品将会以下一代平台为中心,不过新平台要到2026年才会推出。丰田真的如此自信?2026年电动汽车还会有蛋糕留给它品尝吗?
丰田目标:2030年销售350万辆电动汽车
丰田实际上已经遭到投资者、环保人士、电动汽车爱好者的批评,因为全球正在展开电动汽车“军备竞赛”,丰田却坐壁上观。
Koji Sato宣称丰田要三管齐下,奋力追赶。具体来说就是要重新调整丰田电动汽车战略、强化Woven(丰田负责软件的子公司)相关软件研发、在亚洲专注于碳中和。
需要注意的是,Koji Sato仍然会和前任CEO一样拥抱多样化传动系统,只是以后会对电动汽车投入更多资源。
Koji Sato首先要重新思考电池电动汽车战略。4月1日Koji Sato将会正式成为丰田CEO,接手之后他会公布详情。
目前Koji Sato主管丰田雷克萨斯品牌,雷克萨斯将会替丰田扛起电动化大旗。按照丰田的规划,2035年之前雷克萨斯将会全面电动化,2030年在全球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整体而言,丰田计划2030年销售350万辆电动汽车。丰田的目标很宏大,因为去年其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24466辆。
丰田等日本车企现在才转向,是否为时已晚?
丰田突然向电动汽车冲刺到底是迫于形势?还是成竹在胸?现在才下注是不是有些晚了?当我们谈论丰田电动汽车,有时应该将它放进整个日本汽车产业才能看得更清楚,丰田战略是日本汽车战略的一部分。
在过去20年里,丰田每年生产汽车800万辆以上。就目前来看丰田的市场份额并没有丢失,产量也没有下降,说丰田衰落有点言之过早。不过如果丰田判断失误,错过电动汽车最佳转型期,后果相当严重,这不只会冲击日本汽车业,还会动摇整个日本的经济。
丰田似乎正在觉醒,其它日本汽车企业也一样。到2030财年铃木将投资345亿美元用于研发和资本支出,目标也是向电动汽车转型。资本平均分配,一半流向无人驾驶研发,一半流向汽车电动化、可再生能源设施和电池制造。
2023年年中铃木将会在日本生产Kei,它对标的是五菱宏光Mini。铃木Kei电动汽车瞄准城市短途通勤者,价格有望定在7000美元。未来铃木仍然会继续研发混动和燃油车,因为其对充电设施和原材料存在担忧。实际上混动汽车路线成本并不低,如果电池价格进一步下跌,混动可能会被淘汰。有意思的是铃木并没有提到氢汽车研发计划。去年11月马自达也宣布要向电动汽车技术投资。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从技术和制造成本看,目前日本电动汽车落后特斯拉、比亚迪至少5年。5年之后日本企业才能将二代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到时它们会落后10年。
日产已经宣布向雷诺Ampere电动汽车部门投入5亿美元。雷诺却减少了对日产的持股,投票权从43%降到15%。雷诺仍能从联盟中获得收益,但日产将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再看本田,它已经与索尼成立合资企业Afeela。在今年的CES展会上,本田索尼宣称要生产高端电动汽车。汽车架构由本田提供,索尼负责软件、娱乐信息系统、自动驾驶功能。它们的合作到底能结出多少果实?恐怕不会太多。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许多企业都在或快或慢、或主动或被动向电动汽车靠拢,丰田也只是随波逐流!丰田已经推出BZ4电动汽车,可惜销量不佳,美国只卖了600辆,欧洲2500辆。BZ4从功能和技术上看实际上是二代车,销量如此糟糕实在无法原谅。
曾经抛售特斯拉,固执丰田落后于电动汽车时代
日本在电动浪潮中成为落后者丰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丰田科学家曾解释称,它们认为行业将会面临锂短缺,所以要继续生产HEV(混合动力)汽车。丰田的判断并不科学!到底丰田是什么时候落后的?可能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丰田抛售了特斯拉持股,有人甚至将它称为“丰田的Blockbuster时刻”。
2000年Blockbuster CEO曾嘲笑Netflix,因为Netflix建议以5000万美元卖身给Blockbuster。到了2010年Blockbuster已经关门大吉,Netflix却成长为市值1600亿美元的巨头。当时Blockbuster坚信互联网产业吹捧过高,正如今天丰田坚信电动汽车产业炒作过度一样。
丰田太固执,认为未来的汽车大同小异,只需要稍作调整即可,而它本身无比庞大,大到不能倒,汽车市场不会遭到破坏。在丰田眼中真正重要的只有电力传动系统,但特斯拉模式却是颠覆式的。特斯拉将所有元素垂直整合,与丰田的分布式生产完全不同。按特斯拉的理解:“如果第三方无法帮我生产高质量产品,那我就自己做。”
电动汽车的确有许多缺点,比如冬天续航缩短,电力来自煤炭。丰田汽车可靠吗?可靠。几十年后路上还有没有丰田汽车?当然会有。但无论多少理由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内燃机汽车(甚至包括混动汽车)是将死的科技!(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 OpenAI功勋CTO为何离职?盈利派压倒非盈利派
- 从“根技术”到“根生态”,华为云携手开发者“智”启新境
- 为加速5G创新和变现,爱立信联合多家运营商成立网络API公司
- 借AI PC东风推进多元化战略,高通攻入英特尔和AMD的地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