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朱飞)7月17日 听过“碳达峰”、“碳中和”,但你听说过“碳足迹”、“碳手印”吗?
近期,科普自媒体大V李永乐,与讲硬核物理课的张朝阳,都谈到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其中就提到了碳足迹、碳手印。
微博上,一个名为#碳手印使能千行百业碳中和#的话题也引发诸多讨论,人们纷纷探寻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新,将给各行各业的碳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方面要节能减排,营造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工业化持续向前,保障高水平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人类社会真能做到吗?
碳手印,或许就是解开谜题的那把钥匙!
从碳足迹到碳手印,绿色发展有了新度量
提起碳达峰、碳中和,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一个攸关地球命运的1.5°C目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温升要控制在1.5°C之内。去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重申了1.5℃目标。
按照这一目标,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的碳减排量要以每年7.6%的速度推进。由此各国都明确了减碳目标,设定了减排路线。碳足迹这个用以度量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直接和间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概念也被提出,其通过一套国际标准和核算方法去测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各界对能源和资源的耗用。
然而,光是约束能源和资源的耗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在很多场景人们“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不能为了减碳而调慢工业化进程,动摇人类社会发展根本。怎么办呢?碳手印应运而生。
根据环保行业组织GeSI最新研究成果显示,ICT技术可助力其他行业大幅减少碳排放量。到2030年,ICT技术有可能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是自身碳排放量的10倍,可实现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这种以科技创新助力各行业减少碳足迹的使能效应,就被称为碳手印。
碳足迹追求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严控温室气体排放量。碳手印则发挥ICT技术的“大手”,撬动其他行业节能减排,更科学、更高效地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很显然,从碳足迹到碳手印,绿色发展有了新度量,绿色低碳与社会发展将不再相斥。
ICT技术推动减碳,碳手印效应已经显现
碳手印以科技生产力的“乘法效应”解决各行各业节能减排的难题,理论上似乎无懈可击,但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其实,数字化浪潮之下,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ICT技术,已经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减排,碳手印效应已经显现。
比如在交通领域,欧洲某公司通过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帮助重卡运输车队实现了降本增效。该应用借助一款新开发的AP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重卡GPS 定位和行驶记录仪数据,帮助重卡车队司机优化路线和油耗,同时针对故障采取预防措施和维修,最终实现了时间和成本的节省,车辆油耗下降高达15%。
又如在制造领域,湘钢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启动的湖南湘潭智慧钢铁5G项目,通过使用包括5G无人天车远程操控、5G AR远程辅助等数字通信技术,将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工人就可以坐在舒适的空调办公室进行远程操控;同时还有效提高了钢材的良品率,减少了原材料浪费。预计未来三年生产每吨钢铁的碳排放可以降低5%。
再如在农业领域,瑞士一农场借助无人机捕捉高分辨率数据,通过5G网络传到云端进行农田数据分析,准确识别和定位杂草和虫害,有针对性地进行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节省了90%的农药使用量,并大幅提升生产作业效率。
此外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办公和学习场景,ICT技术也正在发挥多种多样的使能作用,推动最广泛的群体节能减排,习惯数字化的绿色生活。比如,办公室和教室引入云桌面+瘦终端的搭配,相较传统PC可降低60%以上的耗电量。智能终端+视频会议支撑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大幅降低了人们因差旅、出行制造的碳排放。
显著成效背后,ICT技术赋能行业减排的方向日趋明确,产业各界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定性+定量分析数字技术在降碳各环节发挥的巨大作用,探索绿色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框架与计量方法,力图形成统一的衡量方式,进一步凝聚共识充分发挥碳手印的使能效应。
发挥碳手印使能效应,首在提升ICT基础设施能效
从理论到实践,碳手印似乎都证明了自己,那么新问题又来了:碳手印在发挥巨大使能效应的同时,会不会造成ICT行业自身能耗和碳排放的飙升呢?其实从数据上看,ICT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比重并未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信息与通信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总量的4.2%,到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2.3%。另据GSMA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ICT行业的碳排放量将仅占全球总排放的1.97%。背后原因在于,ICT行业在不断追求更快的网络通信速度、更大的信息交互带宽时,也在追求更少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但即便如此,当ICT技术日益深入数字社会、智能世界的方方面面,其发展同样面临来自绿色减碳的制约。以移动通信为例,ITU要求2020-2030年期间移动行业实现45%的碳减排,但数据显示同期移动流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4%。发展与减排二者兼得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如何破局?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提供商,华为主张聚焦“能效第一”,兼顾发展和减排。所谓能效,在网络领域就是用流量除以能耗,数值越大越好。要充分发挥碳手印的使能效应,首要创新方向就是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通过“更多比特,更少瓦特”实现能效最优。
众所周知,电信运营商是提供ICT服务的主力军,意味着也是挥动碳手印使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华为围绕运营、网络、站点打造了三层架构解决方案,持续创新提升ICT基础设施能效,全方位助力运营商提效减排。实际上,从3G到4G再到5G,运营商的网络能效已经实现了十倍到数十倍的跃升。
此外,华为认为发挥碳手印的使能效应还需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并使能行业绿色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助力能源领域绿色发展,加大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推动能源从供给侧到消费侧的端到端智慧变革。最后就是要将先进的ICT技术深入电力、交通、工业制造、建筑等千行百业,发挥10倍的使能效应帮助各行各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小结:
综上,碳手印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可以说为困扰世界多年的节能减排点亮了“指明灯”。正如华为运营商BG首席营销官宋晓迪博士所总结的那样——在碳手印的使能作用下,绿色与发展将不再是矛盾体,绿色将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持续发展将点亮更为绿色的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ICT技术会像一股春风,吹绿各行各业。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正因为碳手印发挥的是使能、杠杆的作用,其十倍的使能效应需要深入到各行各业具体的应用场景才能释放出来。这意味着,绿色发展需要ICT数字化技术各行各业各个产业链一起携手合作,以坚定的信念共同探索、持续耕耘,才能守住攸关地球命运的1.5°C温控生命线,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