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2月21日 以前日本对电动汽车持怀疑态度,它们认为氢燃料才是未来,但现实让它们越来越清醒。看看今天的日本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只占销量的1%,远远落后于中国、欧洲。
不过日本正在追赶,2021年,日本进口电动汽车的新注册量几乎增加2倍,达到8610辆,数字不高,但在早已停止增长的日本汽车市场,这种微妙的变化仍然显得耀眼。
全球弃油用电已成大势,日本不得不改弦易张
日本人均收入高,对高端欧洲车(比如奔驰)有着无比的热情。马斯克很看好日本市场,2010年他曾预测说日本会成为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10多年前日产就开始销售Leaf电动汽车,但到了今天日本还是不敢全面向电动汽车下注。日本汽车制造商和政府力挺混合动力,过去25年丰田一直是混动汽车推手。
现在形势有了变化,因为国际环境变了。通用汽车、大众都宣布要抛弃燃油车,弃油用电已成大势,丰田、日产、本田全都制定了电动汽车战略;
日本政府也在调整,它承诺会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削减到2013年一半的水平,并在2035年左右时禁售燃油车。为了刺激电动汽车销售,去年11月日本政府将电动汽车补贴额度提高到每辆80万日元(7000美元)。这一消息鼓舞了海外汽车商。
大众日本总裁Matthias Shapers说:“向零排放电动汽车转型还没有发生,但是如果一旦真的发生了,进程会加速。”他强调说特斯拉汽车在台湾省卖得不错。
在日本,年轻人、有钱人似乎很喜欢特斯拉汽车,他们住在有充电桩的城市地区。东京Tokai 咨询公司分析师Seiji Sugiura认为,特斯拉股价远超丰田,这使得特斯拉在日本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特斯拉在日本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
IHS Markit估计去年特斯拉汽车在日本的销量超过5200辆,而2020年约为1900辆;今年估值销量会低一些,因为消费者可能会等待新Model Y,这款新车预计年末抵达日本市场。
因为有折扣,也许会有更多人走向特斯拉。去年2月,特斯拉日本将长续航版本Model 3价格下调24%,中国市场也下调了价格。咨询公司Sino Auto分析师Tu Le认为,很快特斯拉柏林厂就会投产,到时会有更多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涌入日本、韩国、印度,日本特斯拉汽车的价格会进一步下调。
外国电动汽车进入日本会很难,但机会仍然在
外国电动汽车进入日本真的就很容易吗?未必。Carnorama分析师Takeshi Miyao认为:“竞争会很激烈。日本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很强,在日本本土更强。外国汽车商想进入很难。”他还认为丰田Bz电动汽车将会成为特斯拉强大的竞争对手。
为了向电动汽车转型,丰田准备投入350亿美元。日产雷诺三菱也准备在5年内投入260亿美元,在本个十年结束之前推出35款新电池汽车。
与外国电动汽车竞争时,日本汽车制造商还有一个优势:它们掌控更多的充电站。日产已经有自己的充电网,它会继续扩充。大约2025之前丰田会让日本的丰田经销商都配备充电桩。
在大都会地区特斯拉有自己的充电桩,但今年它会在日本建多少还不清楚。大众日本也会在日本扩充充电网,它会部署90-150KW充电桩,年底之前会在约200个地点部署,每个充电站的成本约为2500万日元(约137万元)。Stellantis NV也准备在日本增加充电站,它希望日本政府多多支持。Stellantis 日本CEO Pontus Haggstrom说:“基础设施不是制造商的事,而是政府的事。”
每年日本国内销售的汽车约为500万辆,当中90%来自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国企业。2021年日本国内汽车的总销量同比减少3.2%,但外国汽车的销量增加了1.7%。
日本进口的汽车预计约有一半是特斯拉,大众也看到了机会,正在进入。到了2025年,大众预计奥迪在日本销售的汽车(1万辆)约有三分之一会是电动汽车。
十二年前现代因为销量不佳退出日本,今年它准备重返。从5月开始,日本人就可以购买现代Nexo氢燃料SUV和Ioniq 5电动汽车。
宝马已经进入日本,它在日本推出四门i4轿车,售价65000-94000美元,3月就会交付。
普及难度更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无法追上电动汽车步伐
德国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ISI研究人员Patrick Plötz最近在《自然》发文称,氢燃料电池汽车无法追上电动汽车步伐,不只乘用车如此,商用卡车也是一样的。
大多汽车制造商押注BEV(电池电动汽车),但丰田现代通用汽车不愿意放弃FCEV(氢燃料电池汽车)。许多FCEV项目都失败了,投了无数钱却没有人关心,丰田Mirai、现代Nexo就是好例子。
为什么呢?原因很多,比如FCEV的效率低,只相当于电池电动汽车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难以推广。当然,BEV也面临基础设施问题,但电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建立在现有电网之上的,这是一个优势。还有,每辆汽车都相当于蓄电池。
对于BEV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建设更多快充站,难度不低,但氢汽车更难,它需要更多支持,比如生产氢、运输氢、存储氢,还需要分销配套设施。晚上BEV可以在家里充电,但氢汽车做不到。
有人认为氢燃料可以用在商用卡车上,但Patrick Plötz并不认同。他说:“随着电池、充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在公路运输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很快就会成为多余品。”
这就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尴尬之处,氢汽车目前仍然看不到普及的希望。丰田匆匆忙忙推出电动汽车,它的第一款量产电动汽车年底就会推出,但这款汽车暂时不会在日本销售,为什么?官方说法是先重点关注电动汽车需求更大的市场。真是这样吗?恐怕未必。(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MIT想用AI设计电动汽车,大幅缩短设计时间并节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国大模型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产品
- 透过这场开发者圈的“年度盛典”,窥见华为开发者生态构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进步 但离实用还很遥远
- LLM很难变成AGI?科学家:创造AGI理论上可行
- PON在园区网络的“先天不足”,无源以太全光来拯救!
- 英特尔CEO黯然退场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赶晚集
- 开源5年树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华为推出Mate 70手机引发高度关注 看外媒是如何评价的?
- 5G-A终端规模铺开响应“以旧换新”,湖北移动“机网套”协同刺激内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