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互联网手机厂商生存状况分析

互联网手机的江湖一日千里。有些人还没进城就打起了退堂鼓,比如网易;有些人在进城后不久便发现这是一块让自己惊讶的难垦之地,比如盛大和360;有些人则看着城里的乱象,深深为自己的明智而自喜,比如腾讯;如今勇敢地冲进城中厮杀的主力可能是你并不熟悉的名字......曾几何时,手机是互联网巨头们角力正劲的对象,但很快人们便发现,市场上的虚假宣传、不断爆发的口水战,互联网手机是否也会陷入互联网电商那样的恶性竞争?在互联网厂商集体压低手机行业利润的背景下,国内手机厂商的路将在何方?这些问题目前无解。

互联网企业涉足手机是醉翁之意不在“机”,而是为了利用手机开启移动互联网的大门,抢占用户入口。互联网企业想把自己已有的用户都揽在里面,特别是想让电脑用户平稳过渡成为手机用户。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利润问题便凸显出来了。

市场调研公司Asymco公布的数据显示,苹果和三星主导着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和营收,二者占据了全球手机行业99%的利润。这意味着其余的厂商只能分享行业1%的利润,国产厂商能分多少利润可想而知,更多的手机厂商是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诚然,互联网手机让用户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这是好事。但互联网企业存在硬件短板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事实,互联网企业企图依靠高配置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或很难达到。手机是硬件产品,只拼配置和低价是会影响用户体验的。高配置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好的用户体验,因为一款手机的好用程度与硬件高端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关系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不去追求怎样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软件产品,立足于实实在在的创新、研发,努力研究移动互联网的规律,认真揣摩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方法各不相同,IT商业新闻网就如今这些互联网手机厂商的生存现况做了不完全整理,盘点如下,希望为各方带来思考与探索。

百度

百度曾与戴尔、中兴等硬件厂商合作智能手机产品。如在去年9月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其就发布了与戴尔合作的“易平台”手机,今年5月时,第二款搭载百度平台的长虹H5018亦问世。但时至如今,这些产品却很少被提及。最近又有来自国内媒体的消息称,“百度云手机”也即将上市,表现如何仍有待观察。

有评论说,在中国的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中,百度可能是面对移动互联网更迷茫的一个。

腾讯不缺乏用户、阿里巴巴可以发展移动购物、新浪有了新的微博平台,而百度发觉的却是传统核心业务对手机用户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大。百度当然还有着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按照它们自己的统计,目前来自移动端的搜索数量接近30%,并且在整个移动搜索市场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但包括岳国峰在内,多位接受采访的百度中高层人士都承认了另一点:移动市场对于百度“首先是个挑战”。

“超过50%”—相比在传统互联网搜索市场接近垄断的地位,你大可以想象这家公司在拿捏这一说法时的微妙心理。

在移动互联网和App上,百度恰恰不是那种能够精确把握用户需求、同时设计出好产品的公司。它已经在获利丰厚的“传统搜索8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温床中呆得太久了。

此前,这种局面已经影响了百度在传统互联网上的业务创新—在Google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多年来,“流量思维”在百度的业务体系中根深蒂固,诸如贴吧、知道这样的成功产品,无不依附于百度巨大的搜索流量而存在。这种由惯性带来的惰性,使百度在新业务的扩展上进展迟缓。

由于产品能力的缺失,百度直接转移传统互联网上的用户需求、开发一系列自认为用户有所需求的智能手机、移动App产品的尝试均可以说是失败之作。

对此,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说,百度这些年做过不少新业务的尝试,但没有成功的案例;另一个是百度从上到下对移动互联网的判断失误。

很明显,百度的方向完全错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百度这几年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但在核心业务之外的战略性新业务上却乏善可陈,百度从上到下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上动作迟缓,这让李彦宏感到着急。”洪波认为,外界看好腾讯和阿里却不再看好百度,也说明了业界在成熟,关注的不是眼下的赚钱能力而是潜力,百度确实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反映在财报上,百度2012财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62.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7%;净利润3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8%。但这与之前70%的季度增长速度相比放慢了许多。而百度预期第四季度的收入在61.55亿元至63.45亿元之间,也低于市场预期。

盛大

今年10月,记者获悉,盛大网络旗下果壳电子CEO郭朝晖将离职。其实高管变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郭朝晖离职这一消息却并不简单。其折射出了盛大手机业务的失败尝试,以及该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中的种种困惑和误区。有业内人士认为,盛大已发现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吃力程度,所以不给果壳资源,那么果壳只能自然放弃。因此郭的离职也在情理之中。

盛大手机业务就是其旗下果壳电子负责的。今年6月,果壳正式推出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BambookS1。和奇虎360、百度等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类似,盛大的智能手机定位同样锁定在千元超值智能机,8G内存售价为1299元。这已是盛大第三次进军硬件。前两次分别是盛大盒子和电子书,如今一个受阻,一个正受到来自平板电脑的强势冲击。

陈天桥对硬件的觊觎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盛大先后推出了盛大易宝、盛大盒子等产品,计划将普通电脑平台升级为互动娱乐平台,但并未取得成功,业内传言陈天桥为此交了两亿美元的学费。2010年,盛大又推出了名为Bambook的电子书阅读器,但同样成绩平平。

上述业内人士说,"现在互联网公司还是没有想好自己的商业模式,雅虎、Facebook等国外的互联网公司比较明智,没有盲目想去做终端之类的,但国内的挺喜欢这样的模式",但涉足终端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内置软件还行,要做手机,需要的资源和机遇太多了"。

对于盛大手机的销售情况,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处得知,情况与郭朝晖此前讲的“非常好”相距甚远。"业内都不好意思说销量","从6月推出到现在,仅卖出了几千台","大部分都是压货到仓库或渠道,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盛大放弃手机业务是早晚的事。他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表示,做手机与做互联网迥然不同,这需要企业更大的容忍度,但对于盛大这样的企业来说很难做到这点。盛大一直都有硬件情结,想模仿亚马逊向移动互联网成功转型,并且希望花费的时间越少越好。郭朝晖更适合做互联网,而不适合做这些终端产品,因此他担任盛大果壳CEO时所承受的监督考核的压力可想而知。即使郭不辞职,盛大的手机产品在这样的思路下也很难有所突破。

而盛大也在不断调整中。实际上,在果壳CEO郭朝晖10月底离职之前,盛大内部已经在讨论这家盛大唯一一家硬件终端公司的前途问题。而最近的消息显示,在盛大新近完成的架构调整中,果壳电子被一分为二,其中电子书业务划归盛大文学体系之中,主要向云中书城负责人、盛大文学副总裁柳强汇报;而手机业务的部分,则划入盛大无线的体系之中。据悉,盛大有意重新构建盛大无线这一业务体系。目前盛大已经为手机业务寻找到新的团队负责人,但尚未正式任命。确定的是,盛大无线将向盛大COO陈大年汇报。

郭朝晖是盛大近年来离职的多位高管中的一个。正因为此,盛大打破了国内互联网界高管离职人数的纪录。

在这背后,是盛大已逐渐沦为一个二流互联网公司(媒体评论语)后急欲翻身的迫切心理。“从内容到平台、渠道再到终端,凡是你能想到的跟网络有关的产品,陈天桥几乎全都做了。问题是,上游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下游却很少吸引到用户”,易观国际分析师孙梦子说。

资深媒体人程苓峰曾指出,盛大的老板陈天桥是聪明人,对于高管的纷纷离职,他一定会反思并对症下药。相信未来三年盛大会比现在更好,因为盛大依然有资金、有时间。程苓峰认为,“陈天桥心态太高,只要放低心态,再做一番成就不难”。上述业内人士则认为,陈天桥对战略的判断还不到位。“毕竟不是做技术出身的,而他在技术领域,要判断技术方向,确实不容易”。

为获得支撑,盛大近两年已开始弱化集团内部产业链整合,更加强调投资回报,并开始减少对所投资项目的业务干预。战略重心已悄然由“网络迪斯尼”转型为集团控股公司,资本运作已经成为盛大的核心业务。找邱文友这样的有投行背景的人来做总裁,盛大显然是要强化其资本运作上的布局。这些举措更进一步表明,盛大已经不再刻意强调其旗下业务之间的整合,而是更加重视财务投资回报,这也意味着盛大要在玩资本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盛大逐步淡化实业而强化投资,更加注重赚快钱的做法也在业内引起争议。一位盛大离职中层就评论说,“资本运作也需要良好的业绩做支持”。

阿里巴巴

在阿里系的版图中,这个新型帝国的业务和商业模式日趋复杂。从2009年开始,阿里巴巴已经公开宣布要将“大淘宝”战略升级为“大阿里”战略。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资产已经细化为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一淘网、支付宝、阿里云等多家公司。

其中,阿里云OS总能成为业界的焦点。相信所有人仍对今年9月时阿里云与宏碁的手机发布会被谷歌临时叫停一事印象深刻。其实,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与天语朗通的合作(曾传出阿里云要与天语合并),也是众人谈论的热点话题。

对阿里巴巴而言,进军手机终端是一场关系未来的生死存亡之战。有分析师曾说,“马云做的是电商,电商本身的产品属性并不是纯网络公司,其中夹杂着很多传统行业因素。比如物流,淘宝开始说不做物流,但在大淘宝战略之后,物流业务水到渠成。物流和手机终端是线上和线下的两个重要结合点,物流已被重视,按这个思路来讲,进入手机终端也是大势所趋”。

去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阿里云OS。同时,首款搭载阿里云OS的天语云智能手机W700也一并亮相。但阿里巴巴这款智能手机的销售数据一直是个谜。很多媒体都在追问阿里云手机的销量,而阿里云总裁王坚总避而不答:“我只能说比预期还要好。”直到今年5月30日,阿里云宣称搭载阿里云OS的智能手机累计销量达到100万台。随后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有证据证明,阿里云试图掩盖其和Google或Android之间存在的关系。一份阿里云内部文档显示,在被谷歌施压后,阿里云OS研发部门已删除了阿里云OS底层框架中所有和Google、Android等相关的代码。

从此事中也可看出,任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必须有自身的核心内容,阿里云OS只是在Android基础上的创新,带有明显的Android“胎记”,与苹果iPhone iOS和微软Windows Phone相比,还缺乏独立的根基,难以独树一帜,与Android叫板不免“气短”。这正是阿里云的软肋。

同样在今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云操作系统业务(云OS)将独立于阿里云事业群运行,接受集团直接管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数据官陆兆禧将兼任该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将兼任该业务董事长及CTO职务。此外,阿里称将向云0S投资2亿美金长期投入,云OS成阿里“集团级战略”。

有评论这样说,平心而论,马云创立的网购平台的确颠覆了当代的消费模式,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给了马云一个树立中国电商教父形象的历史机遇,然而鲜花和掌声也掩盖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马云的心路也越发浮躁起来。我们欣赏马云的雄心,但为他的姿态抱憾。模仿了别人的东西还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附属地位,硬说是独创,这不能不让马云的形象分大打折扣。

一位曾寻求和阿里云合作的国产手机厂商的高层认为,大部分中低品牌的手机厂商并无自主操作系统;中兴、华为等一线手机厂商也只是需要一款系统作为后备,并非完全要自立门户。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手机厂商的支持,阿里云OS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同时,由于阿里云目前的真正自由应用并不多,此前一直依靠兼容安卓系统来维持应用的多样性。有分析也说,阿里云的运营机制是"寄生"在安卓系统之上,放弃前者,阿里云将变成没有应用的操作系统。

因此,有观点猜测阿里巴巴可能会模仿小米手机,推出硬件搭载操作系统,并借助电商渠道对手机进行推广。但这也让阿里巴巴的劣势暴露无遗:全无硬件优势与经验。如果仅作为手机厂商的备用系统,阿里云OS无法真正获得厂商的大力推广,也无法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云OS的大机遇,只有建立在谷歌同时与多家手机厂商交恶的基础上。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360

今年8月,在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宣布裁员后,包括360在内的多家IT企业在南京设点并举行招聘宣讲,以此吸引摩托罗拉南京的离职员工。

周鸿祎在PC端布局已成流量豪强。360安全卫士、免费杀毒软件、浏览器以及网址导航,由下而上层层支撑,已构成完整结构,可顺利让它借流量盈利。而360在智能手机端的布局同样让业内十分担心。除了特供机,据说360还在筹备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其通过做手机控制整个手机产业,绑定360手机卫士、360安全助手等应用,让独立的应用进不去。“不光中小开发者,腾讯、百度这样的公司也会面临这样的压力。”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也认为,一旦360在手机上形成自己的生态圈,其在PC段的很多做法都可以迁移到手机上来,利用360手机卫士等拦截米聊等产品并非没有可能。

周鸿祎认为,不要妄图产业链通吃。应该把用户分享给硬件公司,等销量上去,互联网公司就可以通过终端用户和软件获取移动互联网营收。他指出,安全软件、应用商店以及桌面等入口应用都是360将重点布局的软件产品,但不会强制用户安装。

除了360特供机项目,360手机助手是周鸿祎目前直接带队的惟一软件产品,该产品就是应用商店类产品,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变现(竞价、广告、下载分成等)的重要渠道。

360或许已然成竹在胸。周鸿祎曾描述过一个“互联网流量转化为手机销量”的故事:360依靠手中大量的用户资源与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谈判,并承诺在360浏览器、导航页、甚至弹窗等位置为其提供针对特供机销售页面的流量导入。在此之前,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都需付出大笔广告费才能取得一个较好位置。同时,上述位置也可对手机厂商在天猫设立的官方旗舰店或者自建电商渠道开放,帮助手机厂商扩大电商渠道的销量。作为交换条件,手机厂商不光要参与360的特供手机,还需承诺在非特供机型中预装相当合同数量的360各种应用软件。

这似乎是一个“共赢”的模式:手机厂商在提高出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电商平台降低了广告支出,并提高了销售额;用户购买到了低价位高配置的手机;360则获得了智能手机规模应用内置,把持住了移动互联网入口。

不过,这个生态圈需要保证任何一方都不能出问题,而处于生态圈中央的360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 “钉子”出现了问题,如奇虎360流量部分为虚假、特供机手机销量未达预期、或炒作方式不被手机企业所认同,这锅汤随时都可能坏掉。例如,360与华为的特供机合作,就由于定价问题出现了分歧。

小米

有人说,小米CEO雷军的产品战略是这样的:以小米手机为中心,向电视、机顶盒等硬件延伸,以小米电商为销售渠道,通过各种硬件整合视频、图片、音乐等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商、游戏等互联网应用,构造“小米生态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还是移动终端厂商等等,他们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小米正是这样的环境下的产物。将苹 果创始人乔布斯视为偶像的雷军,早在2005年便看好移动互联网,按他的话说,"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10倍于PC互联网的规模"。在整合了通信和互联 网圈的资源后,组建了一支手机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的华丽阵容。跟苹果一样,无论是手机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售后服务、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小米均 亲自参与。

在通信产业分析师付亮看来,小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基于互联网特性的智能终端推广策略,带出了一股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新风”,也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打开一片市场,并逐渐转变为一家基于深厚互联网基因的智能移动终端制造商。

然而这条生态链中的核心——小米手机,却遭到了众多对手的围猎。小米手机二代在发布时,引起的效应已不如一代产品。尽管谷歌新推出的Nexus 4在短时间内不会在国内市场销售,但由此也发出信号:高配置的智能手机并不需要苹果那样高高在上的价格,而且也不用像小米手机那样迟迟等不来。三星、摩托 罗拉、HTC等安卓阵营主力品牌也将迅速进入降价通道,随着主流4核安卓手机纷纷进入2000元价位时,小米的性价比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同期发布的手机也 在追随着谷歌的产品定义标准,例如华为发布的某款四核智能手机,价格仅1888元。尽管雷军曾称,“小米手机预计将在今年售出700万部,总收入将超过 120亿人民币”。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北斗星、大可乐等品牌大打价格战,小米营销模式里的价值空间会被逐渐看破。其他互联网企业遭遇的瓶颈,它也不可 避免。”“小米唯一的创新就在于第一个推出强悍的网络营销能力,不过营销中间的招数很快就会被消费者看破,再按这个方式搞下去,小米的风光顶多再维持一 年。”

业内人士还表示,“小米总是永远买不到,等买到其实手机的成本已经降低了。”而移动互联网联盟秘书长李易直指,这种饥饿营销,就是谎言。最近小米也 开始朝机顶盒等方向发展,被杨群认为是小米在手机之外寻找另一条出路的迹象,“也许一年后,你会发现小米已经悄悄抽身离开这座‘围城’。”

HIS iSuppli市场调研公司8月份统计称,201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无一上榜,在总体排名中未能进入前十五,整体份额不超过8.1%。小米的份额有多少,也就不言而喻了。

“仅仅以过去一年的所谓成功,小米直接从智能手机这个小屏幕直接跳跃延伸到智能电视控制终端这个大屏幕的做法也能同样出奇制胜吗?”付亮认为,小米 已经在岁末竞争白热化的手机领域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次又想借盒子开拓出新的蓝海、找到新的收入来源,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巨大。

腾讯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今年10月时在某品牌手机发布会上看到,该厂商与腾讯进行合作,在手机中内置QQservice,用户只要输入一次账号密码,即可任意切换所有应用。此前,腾讯已与RIM、HTC、华为、中国电信等合作过多款内置其应用的智能手机。

事实上,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最有需求也最有实力自己推出手机终端的就是腾讯,人们一直猜测腾讯很可能也介入手机生产领域。

对于这些猜测,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其个人微博中曾明确表示不做手机,愿意与手机厂商展开合作。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刘成敏不久前对此也曾经表 示,虽然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3.59亿,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主要问题在于多数广告主尚未认可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广告。“手机不是 移动互联网入口,不是说买了一个手机就必须使用其服务。”“用户越自由越抢着做手机,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据介绍,腾讯目前对待手机的态度是,与硬件厂 商合作,把自己的QQservice植入其中。刘成敏认为,植入腾讯的服务可以帮助手机厂商增值,另外在营销上腾讯也会给予支持。QQService通过 后台的整合以及前台的客户端,能让内容服务和手机硬件本身更好地结合。今日新发布的该品牌手机,正印证了腾讯的这番话。而腾讯这种做法,其实也可看做是与 其它众多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目标是一致的——均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腾讯俨然成为了互联网界的隐形手机厂商。

财报显示,腾讯第三季度即时通讯每月活跃账户数为7.89亿,较上季度几乎未有增长,上一季度这一项目的环比增长为4.2%。第三季度即时通信最高 同时在线账户位1.67亿,环比仅增长0.4%,这一项目在上一季度甚至出现了-0.5%的环比增长。第三季度,腾讯即时通信平均每日用户在线时数环比下 降1.1%,这一数字上一季度环比则增长5.6%。除此之外,腾讯Qzone每月活跃账户也出现下降,活跃账户为5.93亿,较上一季度下降0.8%。

上述数字说明,腾讯的新用户、活跃用户数因为数目庞大,已经达到瓶颈,不复当年迅猛增长的势头,而因为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用户时间的迁移,手机已经成为腾讯新的主战场,并在对腾讯既往的PC端业务及收入产生影响。这已得到该公司的承认。

纵观腾讯的产业版图,目前,它与微软(MSN)、百度、新浪、搜狐、网易、淘宝、京东、360、UC、优酷土豆等均展开了正面交锋。其中,在即时通 讯、游戏娱乐和客户端应用软件等领域,腾讯占有相对明显的优势;但在电子商务、搜索、音视频、网络媒体、安全软件等领域,腾讯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 “面临难以攻克的天险”。

新业务拓展不力,放缓了这只日渐臃肿的企鹅前行的步伐。2011年,虽然腾讯营业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285亿元,但仅同比增长45%。与其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高达87.2%、73.9%、58%的增长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腾讯正在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危机是,“微创新”效应似乎正在不断递减。不仅,在电商、搜索、门户、微博、视频等领域,腾讯没有通过“微创新”体现出它 的“后发优势”,而且,腾讯甚至可能会错失一些重要的商业机会。加上今年5月腾讯刚进行了第二次架构重组以及大幅提升了该公司旗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战略地 位,让腾讯对于无线互联网市场有了高度的期待,其在PC端发展缓慢的搜索业务,也希望能获得移动互联网的拉动。因此,腾讯自称“不做手机”,也是为了避免 错误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体现出了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小心谨慎和押宝心态。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在此期间,以往的强势心态能否同样获得调整,如何与手机厂商等有一个合理的分成比例,以及如何处理庞杂的自有业务与开放业务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外界对腾讯的最大疑虑。

网易

今年5月,在网易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公司CEO丁磊谨慎透露,“正在非常慎重地考虑做(手机)这件事情”。彼时,网易内部人士还确认了一些细节,旗下手机产品配置不低价格不高——双核,千元之下,视频、游戏体验流畅。

奇怪的是,从丁磊这番话说出后,却一直不见网易的任何行动。有报道称,网易的手机项目已流产。

腾讯科技报道称,网易手机业务团队在组建半年时间后于今年7月份宣告解散,网易公关部总经理刘有才表示,网易从来没有公开宣布过将要推出智能手机,目前关于网易推出智能手机及网易不推出手机的消息都是传闻,因此不予置评。

其实,从丁磊此前的话语中“非常慎重”一词就可感觉到,网易进入手机领域的犹豫不决。这也与互联网手机的模糊前景直接相关。有评论把互联网大佬扎堆 做手机比喻为“悬念剧”,互联网大佬做手机是昙花一现还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试图重塑手机生态系统的它们最终会成为产业链的新主角吗?这场权力革命最终能否 成功?诸多的疑问都是无解之题。“手机的毛利率太低,初期还可能赔钱。而丁磊在资本运作上一向十分谨慎,手机业务需投入的成本极大,承担的风险也极大,不 符合丁磊的性格,这是网易放弃手机的根本原因。”知情人士这样说道。

从网易放弃手机计划的动作中也可感觉到,传说中的“政府补贴”似乎也并未向踊跃的互联网手机开发者们打开大门。

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起来,网易急匆匆地表示考虑手机项目,又急匆匆地放弃,也是想急于改变其目前的窘境。与盛大类似,网易的主要营收业自于游戏业务,但如今两家公司都陷入了没有主力增长业务、人才机制与激励体系不完善,员工士气低落的状况。

在8月披露的网易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网易营收20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8.7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在线游戏收入17亿元, 同比增长6.25%,环比下降5.55%。这是网易在线游戏收入首次下滑,且收入依然占比总收入85%。而根据网易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 公司总收入基本持平,为2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9.42亿元、8.75亿元和8.12亿元,连续两季度出现环比下滑。

网易在移动互联网面临三个“没想好”。如何在移动端将不同的网易产品串联起来,没想好;如果决定做,选择哪款产品去做串联,没想好;是走“中间件” 模式,还是像微信一样靠单个APP平台串联其他产品?也没想好。有观点认为,网易取消涉足手机的决定,足以看出其内部决策的混乱。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在 PC端,邮箱是网易的用户平台,但在移动互联网新渠道的变革下,如果网易不加以调整,原有的用户平台也将逐渐逝去。他表示,腾讯邮箱部门已研发了微信,而 决定在手机端不做通讯的网易还在苦于寻找另一个用户平台。另外,网易目前的收入结构单一,游戏业务收入比重极大,但国内网络游戏业务已出现增长缓慢的趋 势,如果不迟早做出调整,网易落后是迟早的事。

新浪

去年7月,新浪与HTC共同发布了国内首款新浪微博智能手机——HTC微客。从这个产品的特征上就可看出,微博对于新浪的重视程度。其实,微博的发展与新浪紧密相关,甚至该公司的股价,都与微博的发展不可分割。

毫无疑问,微博是新浪期待已久的机会。此前,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腾讯、百度一路绝尘,网易依靠游戏,搜狐通过搜狗、畅游、视频等增值业务巩固了优势,而新浪这家中国最老牌的互联网媒体公司却在竞争中逊色不少—一直缺乏制敌的“杀手锏”。

按新浪CEO曹国伟之前的说法,微博2011年将产生收入,2012年将产生规模化收入。但现在看来,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远没想象来得快。

财报亦验证了它的尴尬境地。2月28日,新浪公布了2011年第四财季及年报,2011年全年,新浪应占净亏损3.021亿美元。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微博的高投入;二是新浪投资的麦考林和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股价大跌造成贬值亏损达2.815亿美元。

不久前,有美国投行人士考察中国互联网公司,就对新浪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还看不出投资土豆、麦考林等项目对主营业务的帮助;第二,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过于缓慢。

但新浪没有别的选择。2011年,新浪已经为微博砸下1.1亿~1.2亿美元的投入。随着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新浪还在不断增加基础架构、网络设备等 投入,预计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6亿美元。这些投入并未给新浪带来想象中的利润,新浪仍未摆脱3年前只依靠广告收入的困境,新浪二季度财报首次公布了微博 营业收入的数据,其中微博广告收入为1000万美元,占新浪集团广告收入的10%。

据曹国伟在财报会议上介绍,新浪微博的80家广告客户,其中75%~80%都是原有客户,即在门户和微博都有投放,这意味着微博的新广告客户实际上只有15家。

过分倚重广告赢利的风险在于广告大客户的数量和广告展示位本身都是有限的,如果流量和用户数不能持续增长,广告收入必将遭遇天花板。但曹国伟则乐观得多,据媒体报道,他认为微博广告收入的增速会加快,并帮助新浪提高下半年整体的广告业务收入增长率。

微博的用户体验也始终原地踏步,僵尸粉和垃圾信息横行让用户对新浪微博的热情正在消逝。随着新增用户的下降和来自赢利的压力,今年以来,新浪加速了货币化的试水尝试。

在海银孵化器合伙人王煜全看来,新浪微博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赢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现在的商业化举动,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社交网络商业模式探索是全球性的,新浪微博不宜做商业模式首发的试探者,而更适合做跟随者”。

乐视网

除了智能电视,乐视网的硬件尝试还包括智能手机。其曾与HTC合作的One系列手机,内置了乐视网的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乐视的独家影视内容。

在乐视网CEO贾跃亭眼里,乐视的生态系统由“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构成,这是乐视电视推出的基础,而电视产品将使乐视网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也是乐视“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关键一步,即完成对PC、pad、手机、电视、影院五大屏的全面覆盖。

这种“先软后硬”的小米式打法彰显了乐视网的野心。就像乐视高管一直强调的那样,“乐视是个平台化的公司。我们面向不同的终端设备,提供同样的内 容,但是不同的(视频)码流。视频网站只是面向PC的一个窗口”。一旦乐视将电视这块屏彻底打通,乐视的平台也就能发挥作用,那些自制剧和买断的影片都会 在平台上散发光芒。

用以支撑“乐视TV”的当然是乐视长期以来囤积的视频资源。中广研究分析师熊飞说,在业内还没有对版权形成足够重视、依靠盗版发展用户时,乐视网已经有了大量的长剧版权,以其拥有90000集电视剧、5000部电影的网络版权,成了国内最大的版权拥有者。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认为,“对乐视而言,硬件层面,目前有大量成熟厂商,而且电视消费并非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市场潜力并不乐观,盈利的空间很小;但在内容层面,乐视网本身拥有大量资源,在电视领域进行一些模式方面的突破还是有较大的可能性”。

但《证券市场周刊》今年稍早前报道称,乐视网的版权库价值并未如其宣扬的那样高。2011年10月10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与土豆网组建合资公 司,并合作共建tudou.letv.com平台,该平台拥有乐视网之前所有版权内容,土豆网可在官网上嫁接该平台内容,每年向乐视支付5000万元保底 费用,合同期为两年。也就是说,在乐视网资产负债表中8.86亿元无形资产占绝大部分的视频版权,土豆网每年付出5000万元即可全部使用。2012年2 月6日,乐视网再发布公告称,与网易达成类似合作,所不同的是合同变为3年,每年保底费用分别为3000万元、5000万元、2000万元。条件比给土豆 网的更加优惠。“乐视网是‘雷锋’吗?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乐视网的版权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值钱,账面上价值8.86亿元的无形资产,市场已经称出了其真实重 量”。

这无形中也削弱了乐视TV的含金量。

“乐视网有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有比较有效的商业模式,内容运营方面也有一定经验,做互联网电视,这些可以借鉴。”电子商务产业观察人士梁振鹏说, “从产品角度来看,彩电、智能手机、PC以及平板电脑等都是依靠硬件来赚钱的,也就说电视是一个一次性消费的产品,很难从消费者身上再赚其他的钱,增值服 务难以吸引消费者。因此,我认为,乐视网要靠软件和内容赚钱,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做产业链是件冒险的事。即使苹果也只是整合产业链。盛大网络曾经豪情壮志要做娱乐产业链,也曾试图进入家庭娱乐终端,最终铩羽而归。

广电行业专家、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包冉认为,云计算是趋势,能否基于云计算提供存储资源的集成和第三方开放平台,以及能否通过数据挖掘,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交互等应用,将是互联网企业能否真正在电视机硬件终端分得一羹的关键所在。

截止今年6月底,乐视网货币资金仅2.36亿元,短期负债4.74亿元,应付账款3.2亿元,资产负债率52%。此番乐视称又要为电视产品投入巨额资金,其现金流状况也会更加令人担忧。

人人网

当初,人人网同样与HTC合作智能手机,在HTC的“灵感 XE”手机中,用户可以找到人人网的社交应用。而前日据网友透露,人人网却进行了新一轮裁员,涉及部门主要为无线、游戏部门。有消息人士透露,陈一舟在前 段时间内就在公司内部明确表示要研发新的杀手级产品,并强调公司进入备战状态,这次裁员或许与团队产品战略和“杀手级”产品方向不一有关。

据人人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人事调整,但并不清楚调整比例。有人人公司前员工表示,人人网站业务部的很多老员工在此次裁员中离职。人人公关部工作人员则表示,裁员一说属于谣言。

据人人公司发布的第三季财报显示,人人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5040万美元,同比增长47.2%,净亏损为1540万美元,同比扩大10倍以上。人人已连续四个季度陷入亏损。二季度,人人净亏达249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还处于盈利状态。

据人人营销部门员工透露,微信、微博这些移动营销领域的后起之秀,无疑给人人的广告业务带来了压力。与此同时,从6月份的活跃用户的年龄分布来 看,18到22岁的用户比例占到40%,而23到30岁之间的超过45%。用户依然以学生和年轻白领居多,消费能力低是不可回避的结构性问题,其间接导致 的广告业务疲软并没有得到改善。

另外从人人的业绩中可以看到,其游戏业务已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今年的ChinaJoy游戏展上,人人游戏推出了“跨屏娱乐”的战略,即可以在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端对同一款游戏数据同步。

但在缺乏拳头产品的情况下,人人从出击到防守,缺乏有利的武器。要将网页端到移动端的用户留住,人人要避免用户出现审美疲劳。

后记:

互联网企业涉足手机是醉翁之意不在“机”,而是为了利用手机开启移动互联网的大门,抢占用户入口。互联网企业想把自己已有的用户都揽在里面,特别是想让电脑用户平稳过渡成为手机用户。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利润问题便凸显出来了。

市场调研公司Asymco公布的数据显示,苹果和三星主导着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和营收,二者占据了全球手机行业99%的利润。这意味着其余的厂商只能分享行业1%的利润,国产厂商能分多少利润可想而知,更多的手机厂商是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诚然,互联网手机让用户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这是好事。但互联网企业存在硬件短板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事实,互联网企业企图依靠高配置低价格来吸引 消费者的目的或很难达到。手机是硬件产品,只拼配置和低价是会影响用户体验的。高配置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好的用户体验,因为一款手机的好用程度与硬件高端很 多时候是不成正比关系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不去追求怎样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软件产品,立足于实实在在的创新、研发,努力研究移动互联网的规律,认真揣 摩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2-12-05
2012年互联网手机厂商生存状况分析
互联网手机的江湖一日千里。有些人还没进城就打起了退堂鼓,比如网易;有些人在进城后不久便发现这是一块让自己惊讶的难垦之地,比如盛大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