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 9月15日,央视财经在新闻报道中点名在线旅游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报道提到在线旅游平台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随后9月16日,大数据杀熟问题登上微博热搜,有关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日开始,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正式施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不少网友都对这项规定表示大力支持,规定一出,饱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的行为终于要成为旅游行业的禁区了。
大数据杀熟 你遭遇过吗
“大数据杀熟”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2017年12月29日,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分享了自己“被杀熟”的经历。当他和朋友同时在网上预订同一酒店时,自己的预订价格竟然与朋友相差了80元钱,这条微博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随后,2018年3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大数据杀熟:无关技术关乎伦理”的报道,更是引发社会各界和各类媒体讨论,至此“大数据杀熟”的概念正式被人们所熟知和讨论。在2018年年末时,“大数据杀熟”当选了当年的年度十大新词语。
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经常使用某个APP的人会发现自己预订的酒店价格比使用更少APP的用户预定的价格更贵;有人发现线上买票时,换个账号登陆看到的票价就完全不一样,有人说在电影购票APP里花钱买了会员,但却发现非会员在APP中看到的价格反而更便宜;有人发现玩卡牌游戏时充值越多反而运气越差......这些都是网友经常反映的大数据杀熟现象。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定价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很多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手段,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对不同对象收取不同的价格。
虽然这只是一种策略,但是大数据杀熟的定价方式却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和固有的商业伦理形成了明显冲突。在这种策略下,老客户往往要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这明显背离了诚信的商业原则,也是对老客户信赖的一种辜负。更有很多学者认为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侵犯。因此,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一直饱受诟病。
新规定出炉 助力终结杀熟行为
消费者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对抗大数据杀熟,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大数据杀熟”本身是很隐蔽的,很多用户根本不会发现价格不一致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会存在举证困难、法律支持不足等问题,所以这种行为一直让很多人束手无策。
此次《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大数据杀熟等行业纳入监管,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或许将彻底终结旅游行业的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此次监管的关键在于强化了对商家定价的知情权和对杀熟行为的监督权。大数据杀熟从根本上来说,利用的是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更好地促进商家进行信息公开和价格透明化可以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规定》第二十三条就明确表示,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的,在线旅游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根据这项规定,监管部门可以选取一些用户需求高的产品真实价格在政府网站、两微一端予以公布,用户登录网站后就可以直接按照这个价格进行商品的选取和维权,有效地防止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合理的惩罚措施也可以增强监管的效力。有律师针对此事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如果对客户实施了价格欺诈,客户可以主张3倍赔偿或10倍赔偿,最少也是500元的赔偿。这样的罚款力度的震慑下,商家也会更谨慎,不做出违规的决策。
大数据时代更需法规约束
在线旅游平台的大数据杀熟被监管让许多消费者拍手称快,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旅游平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旅游等多个网络平台,都有许多消费者被杀熟。凡是收集用户信息,具备强大分析能力的行业,都或明或暗地在做杀熟的生意。
去年北京市消协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中近九成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文旅部出手对在线旅游进行监管,许多网友在线表示,希望其他行业也能持续推进,利用法律法规全方位保护消费者权益。
人工智能系统和大数据时代,在个人信息传输和存放、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中,信息都存在被泄露的危险,大数据杀熟就可以被看作信息泄露引发的典型问题之一。
实际上,大数据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更有甚者,一些算法可能涉及歧视、公平问题,伤害到公共利益。因此,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法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大数据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法规促进大数据的健康发展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次发布监管规定,用法律堵住了大数据杀熟的漏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只有当有了配套的监管制度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 OpenAI功勋CTO为何离职?盈利派压倒非盈利派
- 从“根技术”到“根生态”,华为云携手开发者“智”启新境
- 为加速5G创新和变现,爱立信联合多家运营商成立网络API公司
- 借AI PC东风推进多元化战略,高通攻入英特尔和AMD的地盘
- 上海5G-A,“魔”力大绽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