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小刀)9月15日 Nvidia(英伟达)正式从软银手中收购ARM,价格400亿美元。按照Nvidia的说法,收购的目的主要在于AI,它想将Nvidia AI计算平台与ARM生态系统融合,成为AI领导者。在Nvidia看来,基于GPU的AI技术将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交易完成之后,ARM仍然会坚持“开放授权模式”和“业务中立模式”,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并非与Nvidia完全分离,双方会有密切的合作。
Nvidia收购ARM到底影响如何? 收集外国媒体的一些报道,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Arstechnica:对中国不利 Nvidia不友好
ARM从日本公司变成美国公司,这会让中国公司更加担忧,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还在继续。ARM是世界最流行的芯片设计商,现在成了Nvidia的囊中之物,从过往历史看Nvidia是一家很难打交道的企业,这是一个问题。如果Nvidia真的希望ARM像过去一样运营,那么它应该好好修复一下声誉。
在ARM平台上,Linux是最流行的OS,但Nvidia与Linux社区的关系并不和睦,它的驱动不愿意开源,导致支持Linux变得很困难。2012年,有人问 Linus Torvalds为什么Nvidia对Linux的支持如此糟糕,他回答说:“在我打过交道的公司中,Nvidia是最难缠的公司之一。Nvidia,Fuck you。”
Nvidia与苹果的关系也不和睦。2008年,苹果一批MacBook的Nvidia GPU出现问题,苹果免费更换。之后在谈判过程中,Nvidia提出的协议相当傲慢,很快苹果便完全抛弃了Nvidia。直到今天,两家公司似乎还没有握手言和,例如,2019年苹果推出MacOS Mojave,不支持Nvidia产品,换言之,市场上现有的eGPU或者PCI-E Nvidia显卡都无法在MacOS上运行。
如果Nvidia最终毁掉ARM,其它企业怎么办?最有希望的接替者可能是RISC-V开源处理器,它不需要授权。不过要用硬件、编译器、操作系统、软件打造一个高质量生态系统并不容易,所以大多厂商只能默默忍受,向ARM支付授权费。Nvidia收购ARM之后,厂商可能会加速拥抱RISC-V。
日本经济新闻:ARM客户很愤怒
2016年软银以314亿美元收购ARM,现在400亿美元卖给Nvidia。完成交易之后,日本公司拥有Nvidia不到10%的股份。
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可能有些难,交易需要得到中国、英国、欧盟、美国的批准,耗时最长18个月。在中国获得批准可能最难,毕竟中美关系有些紧张。
东京Kachitas公司并购部门主管Koji Hirai说:“现在ARM变成了美国公司,中国仍然控制着ARM中国公司,围绕半导体问题,中国与美国的冲突会进一步加剧。”
宣布交易之后黄仁勋曾表示,团队会花时间与中国监管机构协商,相信交易会获得批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客户(比如苹果英特尔)的关系。芯片设计商之所以能与众多伙伴和谐相处,主要是因为设计商本身并不与客户竞争。Sanford C Bernstein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完全可以想得到,目前ARM的大多授权商都会感到愤怒。”
BBC:为什么不保护好英国的科技王冠?
2016年软银收购ARM时曾做出承诺,将会向英国追加投资,增加员工,将总部留在英国,这些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
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认为本次交易对英国、对剑桥、对欧洲都是一大灾难,他认为Nvidia将会毁了ARM业务模式,因为在全球有几百家公司是ARM的授权商,它们当中有一些与Nvidia竞争。Hermann Hauser还认为,ARM如果被自己的客户收购,竞争优势将会削弱很多。
黄仁员深信ARM的商业前景一片光明,其它客户会打消忧虑,ARM英国总部会保留,公司还会投资在剑桥建设超级计算机中心。
我问一位前内阁大臣,政府有没有可能阻止交易。内阁大臣说,首先需要一部新法律。现在如果想阻止交易,英国只能以媒体多元化、金融稳定、国家安全作为理由。
现在是网络战时代,高端计算机是前沿阵地,有没有可能阻止本次交易呢?内阁大臣说美国和日本是盟友,所以很难以这样的理由阻止。如果非要阻止,只能让英国竞争与市场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发起调查,证实交易的确不妥;但这样做成功的机会相当有限,既然如此有限,那就没有什么意义。
这位大臣还说如果制定法律阻止来自硅谷的收购,可能会导致企业家纷纷前往硅谷创业。
总之,站在英国的角度看,干预是相当棘手的一件事。
路透:对中国来说不是好消息
上海R&P律师事务所总监Art Dicker认为:“在半导体产业出现集中,而且对美国企业有利,这样的集中不论怎样都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上海咨询公司Intralink芯片专家Stewart Randall认为,受到这宗交易的影响,中国芯片制造商将会更加努力寻找替代方案。
市场上的确有一些替代方案,比如RISC-V和MIPS,但它们都无法与ARM竞争,因为ARM有成熟的生态系统。
中国创业公司的一位高管说,曾经他们也想远离ARM,但难度太高只好放弃,现在又要加速远离了。
行业专家还认为,现在美国企业拥有ARM,美国利用技术再次打压中国企业的概率又上升了。ARM约有五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许多中国企业都要用到ARM架构,比如华为、紫光展锐、深圳汇顶科技、北京Horizon Robotics、Oppo、小米等等。
最后的话
关于ARM的历史,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了。此时此刻再次翻看ARM的历史,似乎别有一番味道。我们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翻阅的:“谁创建的?它是怎样成长的?”翻阅之后,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值得玩味:
——创始人是Chris Curry和Herman Hauser,而Herman Hauser是奥地利籍物理学博士,他在剑桥读博士。大学才是创新的源泉啊!
——1990年11月成立,苹果想用ARM的技术便成了投资者,当时只有12名工程师,办公地点是谷仓。你没看错,苹果投资,在谷仓办公。
——1993年苹果推出Newton,用的就是ARM芯片。苹果有远见,可奇怪苹果怎么没有最终将ARM收归旗下呢?是不是失算了?
——第一部采用ARM处理器的GSM手机是诺基亚6110,大获成功。1997年ARM的营收只有2660万英磅,净利290万英磅。1998年上市。
为什么英国能孕育ARM这样的企业呢?教育,人才,创业氛围,国际化市场,这些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