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7月4日 风头正盛的短视频真在入侵用户心智,企图用碎片化的时间换取使用时长的无限增长。但与抖音的UGC模式不同,Quibi上都是由专业影视团队打造的高品质PGC视频,使得这款被很多人认为是TikTok强劲对手的软件或许更想成为是短视频界的奈飞。
奈飞白手起家,而Quibi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它的身后是两名在好莱坞和硅谷打拼多年的亿万富豪,梦工厂动画的联合创始人杰弗里·卡岑伯格和前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
斯皮尔伯格、巨石强森、斯蒂芬·库里等名人都在其中,启动资金高达17.5亿美元。
自带名人宣传效应,以及雄厚的资本支持,Quibi的诞生就是一次野心勃勃的商业化尝试,只不过这场耗资巨大的实现迄今为止还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4月初,Quibi 发布产品,并且为用户提供了长达90天的免费试用期,到时候在Quibi 的注册用户中有多少愿意付费的用户或许才是它真正的价值,但从外媒的相关报道中来看,这项数据并不可观。
《华尔街日报》分析,Quibi 到今年年底的表现预计并不是很好,其付费订阅数量将不会超过200万,仅仅为最初目标(目标为740万付费用户)的27%。
顶着光环诞生的Quibi 在推广的初期就陷入了增长停滞的无奈当中。在苹果APP当中,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等热门产品都排在前列,而Quibi 几乎处于末尾的位置,而这些都让Quibi 的资金储备变得紧张。
6月份 Quibi 被曝要求高管减薪10%,并且裁员占比达到10%左右;对此Quibi 表示公司的一些高管是自愿降薪,但否认了10%的裁员报道。Quibi创始人Jeffrey Katzenberg表示“我们将寻找方法收紧腰带,裁员并不是作为解约成本措施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Quibi的下载量也仅仅是在发布的第一周有了超百万的数据,但迪士尼+仅仅是在美国地区,上架的第一周就创下了超过1500万的下载量。与后者相比Quibi的数据有些许惨淡。
Quibi主打的是只能在智能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观看的不超过10分钟剧集,服务于那些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坐下来看电视或者通勤路上的用户。而Quibi诞生的那段时间正是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期间,“限足令”让Quibi的定位几乎没有受众群体,自然也没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
在卡森伯格看来,这一切的问题都来源于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或许是Quibi启动数据让人失望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责任都能够归咎于这件事情上。Quibi做的是原创内容,把各方面的内容通过拆解融合最近浓缩在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里,尽管坐拥众多明星的支持,但Quibi花费的成本仍然不容小觑。
有媒体曾经报道了Quibi的运营成本,据了解Quibi投入了11亿美元用于内容方面的制作,市场营销花费了4.7亿美元。尽管Quibi找到了百事可乐、沃尔玛等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但由于疫情对这些企业的打击,以及Quibi本身不尽如人意的观看量,都让这些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Quibi的协议内容。
Quibi的本义是“速食化”,把长视频变“短”满足用户日常零碎时间的娱乐需求,但想要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讲好一个完整的剧集或者故事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表示“Quibi的章节电影和剧本系列让人感觉内涵不足。”
除了内容之外,Quibi付费模式也备受争议。带广告版 4.99 美元/月,去广告版 7.99 美元/月,既要让用户花钱还夹杂着广告,不免失去了体验感。
同时与奈飞从发展过程中不管积累并探索不同的是,Quibi几乎是直接复制了成熟流媒体视频中的经验,以此来实现对现有平台的超越。但长短视频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照搬照抄的模式看似水到渠成,但也潜伏着不小的危机。
从目前来看,上线才短短几个月的Quibi想要成为短视频界的奈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何况在视频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即便是有着好莱坞和硅谷的强大背景要想突围也实属不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 OpenAI功勋CTO为何离职?盈利派压倒非盈利派
- 从“根技术”到“根生态”,华为云携手开发者“智”启新境
- 为加速5G创新和变现,爱立信联合多家运营商成立网络API公司
- 借AI PC东风推进多元化战略,高通攻入英特尔和AMD的地盘
- 上海5G-A,“魔”力大绽放
- 中美企业聚焦AI眼镜赛道,AI+AR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