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中国,想要成为互联网巨头拢共分几步?
答:三步。第一,捧个带光环的CEO。第二,在某一细分行业拿下第一。第三,找BAT之一撕逼。
撕着撕着,你就成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至少,在舆论上你就成了巨头。
这些天,中国互联网江湖想要角逐巨头名额的是美团,其先是在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案中将“大众点评系”扫地出门,夺得O2O市场主导权,继而向股东方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宣战,摆出一副独立的姿态,进而又传出其图谋以“淘宝+支付宝”为模板,在O2O领域复制一个“美团+美团支付”的核心资产布局,成为中国互联网之一极。
一时间,倔强王兴的形象传遍网络,美团不做小弟要做大哥逐渐明朗,BATM(M代表美团)的叫法也甚嚣尘上。
昨晚(11月23日),一条“传阿里巴巴退出美团,15亿美金转投饿了么”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美团独立发展的最新佐证。而观BAT的布局,无论连接的那边是什么东西,支付都是必不可少的纽带,美团想要于BAT之外独立称雄,支付必不可少。
然而,不甘沦为马云“小弟”的王兴,在抛弃支付宝后,断然也不会投身马化腾,把命运交给微信支付。这意味着,想要坐实BATM的美团,极有可能要发展自己的支付业务。
那么问题来了,美团做得了支付吗?能做好吗?
朱飞(微信号:xjrclub)的看法很明确:美团做支付——想得美,难团圆。
一、团购和O2O均待检验,美团主业未稳不宜伤筋动骨
美团的两大标签,一是团购,二是O2O。虽然在两个领域美团都是名列前茅,但其与其它主要两三家对手间的差距都非常小,可以说主业未稳。
先来谈O2O,在代表性的外卖O2O分支,美团的份额排在第二,前面是饿了么,后面是百度外卖,还有到家美食会、阿里的口碑外卖淘点点等。其中,坐拥腾讯、京东支持的饿了么、百度着力发展的百度外卖、享有支付宝亿级入口的淘点点,都是硬茬子,不好碰。
再来看团购,在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美团在独立团购入口方面固然占据了绝对优势,甩开拉手网、窝窝团、满座网们好几条街。但是,有两股势力美团还必须面对:一是百度200亿大力扶持的百度糯米——当百度把未来押注在O2O时,百度糯米就注定是美团的劲敌。二是团购的“去独立化”趋势——天猫聚划算、京东团购、1号店的1号团……当主流电商平台们都把团购当做一项常规业务、当做一种习惯灌输到用户日常消费中时,独立团购无时不刻不面临着被倾覆的威胁。
主业未稳,美团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巩固之,而不是冒险去推新的支付,挑战用户长期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然养成的固有习惯。
二、BAT“三座大山”难逾越,仅靠“支付”养不起美团支付
从技术层面上讲,做支付不是什么高门槛的事,美团不缺技术人才,申请个牌照就可以开干。但是,对不起,美团支付前面摆着“三座大山”——BAT的支付业务。
在中国300多家具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里面,针对2C市场,知名度最高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百度钱包次之。支付宝起源于2003年,在淘宝网长期垄断式发展中互相成就、发展壮大;微信支付虽年轻许多,但凭借腾讯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和红包的颠覆式创新,也迅速发展壮大;百度钱包因百度自身弱账号原因,渗透率还不如支付宝和微信,但随着百度发力O2O补全场景,崛起之势已然可期。
BAT的同类业务,都是美团做支付必须跨越的大山。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BAT三家的支付业务,如今也不全然是为了支付而支付,而是已然成为了投资理财、信贷消费等金融活动的入口。换句话说,BAT的支付业务,除了单一的支付功能外,背后还对接了丰富的金融内容,其粘性与单纯的支付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美团要做支付,要与BAT及其麾下同类公司们争夺支付用户,就得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好更多“干货猛料”,才能让用户倒戈或把美团支付列为备选之一。仅靠支付,美团是养不起美团支付的。
结语:
不可否认,支付之于交易闭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支付本身并不是一个讨好的差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成的。支付宝有“天时”,微信支付有“地利”,百度钱包有“人和”,方成今天2C支付之格局。美团想要另起一极,在天时已失(外部市场拥挤)、地利不利(自身业务未稳)、人和不和(公司合并整合)的当口,只能是想得美,难团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