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朱飞)6月26日,“一石激起千层浪”,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5G推进现状再合适不过。凭借着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等特性,5G网络这块“大石头”,正搅动各行各业的“春水”。游戏作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又是网络世界最具“钱景”的业务之一,自然首当其冲。
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跨过单机到互联再到移动互联,当游戏玩家不再愿意被时空和设备所局限,一场新的变革正在游戏行业酝酿和发酵。云游戏,这个诞生之初多少有些乌托邦意味的概念形态,受益于5G技术的准备就绪,再一次“盛装”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6月25日,在2019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前夕,华为X Labs与网易雷火游戏事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5G在游戏行业应用的各种可能性,研究游戏体验评估模型,推进云游戏产业生态发展。作为探索的第一步,双方已经合作完成网易大型端游《逆水寒》的优化配置,并正式上云,供用户在4G网络率先体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最懂用户的网易与最懂5G的华为走到一起,双方将在游戏行业掀起怎样的变革?云游戏这个由来已久的概念,能否在5G的助力下走向规模化落地?以及,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云游戏将给产业各方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云端如本地,5G为云游戏扫清“最后一公里”障碍
熟悉游戏行业发展的人当不会对云游戏感到陌生,它最早被称为串流云游戏,原理颇类似于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概念下的流视频、流音乐等,核心是无需一次性下载整包文件数据,而是分段传输实时在线体验。
简单描述,云游戏就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模式,其游戏画面在云端进行计算和渲染,然后压缩传输给客户端。这使得客户端不需要高端的处理器、显卡、GPU等资源,仅需在本地拥有一定的流媒体解码、播放能力即可。
这种模式有什么好处呢?显而易见的是它大大降低了优质视频游戏的门槛,使得用户仅使用简单的设备就能随时随地畅玩大型高端游戏。此前,很多游戏厂家都尝试过朝这方面努力,但受制于移动网络的带宽、时延和稳定性等条件的不足,很难做到类本地的体验。而5G,真正可以做到云端如本地。
“4G催生手游、5G繁荣云游戏。”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彭红华在双方的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仪式上一针见血地指出,“5G带来的超高带宽、超低延时、QoS保障等技术,为云游戏扫清‘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比如在带宽层面,彭红华称,如果把4G比作是一条8车道的高速公路,那么5G就是64车道的,能够很好支撑云游戏视频流的高速传输需求。在双方筹建的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里,多用户环境下实测显示,5G能够提供高达283Mbps的下载速率和37.9Mbps的上传速率,分别是4G现网(下载23.3Mbps,上传10.8Mbps)的十多倍和三四倍。
再比如时延,延迟的差别在普通画质的视频游戏中不会凸显,但如果要对标专业玩家使用本地电脑的水平,或者追求2K/4K@60fps帧率或更高的适应大屏的极致体验,时延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前大部分VR头盔在观看云端内容时存在眩晕感,就是延迟太长在作祟。未来的大屏高清游戏或者VR/AR游戏体验,均需要5G的超低时延作为保障。
“第一次真正把手游和端游在设备上面的差距给抹平了。”谈及障碍扫清后对云游戏的意义,网易雷火事业部总裁胡志鹏在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上如此说,“云游戏突破了设备的限制,端游的世界庞大、画面好、制作精良、可玩性高的各类优势,将能对手游形成领先优势,为端游产业带来一个黄金窗口期。”换句话说,今后端游和手游的界限将不再泾渭分明,优质游戏将突破时空和设备限制,飞入更多游戏玩家手中。
用户为中心,网易联手华为深挖体验尝试建立标准
资料显示,此次华为与网易达成合作并宣布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立足用户体验,服务于云游戏产业,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洞察游戏用户体验现状和需求,研究5G游戏体验评估模型,并在相关行业组织形成共识;第二,游戏在5G网络/5G手机上的适配调优,发挥5G网络和5G终端潜能;第三,联合进行游戏在跨平台进行技术验证。
如果说第二、三方面主要还是两家公司的个体行为,那么第一个方面显然具备更重要的行业意义,因为它关乎的是标准建立,其影响贯穿于整个云游戏产业的端、管、云以及内容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网易和华为这两家各自行业的翘楚来说,这无疑是迈出了关键的一跃。
此前,业界对云游戏体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画面质量、连续/完整性等方面的初步定性分析,对交互质量、综合体验缺乏系统、深入的定量研究。为了建立起完整的云游戏体验模型,华为X Labs联合网易雷火游戏事业部展开深入分析,邀请测试玩家在5G环境下使用云电脑体验《逆水寒》等游戏,通过对玩家的行为观察和反馈总结,在遵从ITU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主观试验,最终在主观实验数据支撑下建立了统一的云游戏用户体验评估模型。定性与定量的关联统一,以及更精细的评估颗粒度,这一模型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可圈可点。
根据双方发布的云游戏体验模型(Cloud gMOS)白皮书V1.0,目前主流云游戏平台可提供的游戏画面水平是720P或1080P,帧率为30fps,其gMOS模型打分综合体验仅在3.2-3.5分之间,处在刚超过“可接受”的水平。要达到可以对标专业玩家使用本地电脑的水平,必须从小屏1080P@60fps、操作响应70ms起步,才可以在手机上获得4分的体验。而要达到“好”的水平,2年后要实现大屏2K@60fps、操作响应50ms的目标。更高等级的4K@60fps、操作响应50ms,则是一个更长期的挑战目标。从中可见,要想获得真正高质量的云游戏体验,产业各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建立标准如此重要?除了两家牵头人的切身利益,更应该看到的是它对于整个云游戏乃至5G产业的价值。和华为以往牵头发起的多个联合创新成果类似,这一评估模型是开放的,其算法将以SDK形式发布和共享,供产业伙伴试用和完善。有了这一指导模型,云游戏内容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可以产业协同起来,真正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做大产业蛋糕,进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多巨头抢滩,云游戏的价值超出游戏本身
追求极致体验值得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游戏市场研究分析公司Newzoo的数据,2018年全球共有22亿游戏玩家,其中有超过10亿玩家会付费。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为1217亿美元,到2021年将达到17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3%。这其中,2018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游戏市场25%的份额,规模达到344亿美元。
在巨大“钱景”的吸引下,不止传统游戏厂商开始重视云游戏,诸如谷歌、微软、苹果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也踏上5G的东风觊觎这块市场,探索云游戏自身以及云游戏与其主营业务协同发展的新可能。比如在2018年10月,微软就公布了自家的Project xCloud串流云游戏服务,不惜亲自革自家游戏主机Xbox的命。今年3月,谷歌也发布了一个新的云游戏平台Stadia,致力于让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玩任何游戏,引发业界轩然大波。
当所有游戏不受时空和设备限制而变得随时随地可接入,游戏的性质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游戏上,那么游戏自身其实已变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兼具娱乐、竞技、社交、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不仅会是新的流量入口,更是最大最吸引人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可预见,随着云游戏的普及,“游戏玩家”一词终将消失,因为“人人都是游戏玩家”。
彭红华也表示,“在5G和云的加持下,手机、Pad、电脑甚至机顶盒等可作为游戏终端的设备都逐渐蜕变为一个游戏入口,催生出一个更加蓬勃的云游戏产业,为产业各方带来商机。”对游戏内容服务商来说,更多的游戏受众和更好的体验,将大大增加内容的变现能力,进而激发它们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游戏产品。对运营商来说,网络或将摆脱单一的按带宽计费模式,通过提供以体验为导向的差异化服务,充分发挥5G网络切片的价值。或者可以进一步憧憬,在体验至上的云游戏时代,运营商的网络将不再是单一的管道,而是变身一个“云网一体”的入口级云游戏的分发平台,为不同需求的玩家分发差异化的游戏体验,并围绕“用户资产”裂变更多商业价值。
当然,对于终端设备商来说,有人欢喜有人愁。游戏主机厂商可能会被逼到更加尴尬的位置,但高清大屏、折叠屏、VR/AR、3D显示等新兴设备,则极有可能会迎来爆发,去承载和满足用户对体验无穷无尽的极致追求。
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5G+云让游戏产业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新老玩家齐聚这个香饽饽市场,竞逐的不仅仅是游戏本身,更在于它“飞入寻常百姓家”后的更多叠加价值。作为游戏行业最重要的玩家之一,网易已经联手华为迈出一大步,其他厂商会作何反应?整个产业将如何因势而变?可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