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朱飞)1月30日,5G渐行渐近,空气中的竞争气味愈发浓烈。市场经济曾经最坚决的捍卫者拉下脸皮行强权封杀,阻挡不了各国运营商争食5G“头啖汤”的热情。手机厂商都在积极争抢“第一款5G手机”的名头,同时除了手机这一核心设备外,产业各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5G“高速公路”准备新的“车子”,寻找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从2018年7月到9月,中国三大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对5G应用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巧合的是,三家都将重心放在了云VR上。其中,中国移动从平台、网络到终端、内容,建立了一套云VR技术标准及业务体系,推出面向家庭普及能力的“和·云VR”业务;中国联通以5G+VR组合为支持筹建VR云平台,为用户打造有线电视、IPTV和手机的多屏互动观看新模式;中国电信则将云VR作为智慧家庭方向的重点产品,携手产业合作伙伴打造5G+云VR生态闭环。
云VR在5G临近之际获三大运营商一致力捧,似乎昭示着它将是5G的潜在杀手级应用。无独有偶,继1月24日在北京重磅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5G终端芯片和5G CPE终端后,华为翌日于上海举办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发布会暨5G Cloud VR开发者沙龙,集“端、管、云”之力推出了全球首个5G Cloud VR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再次强烈印证了云VR在5G时代的重要地位。
即将上马5G网络的三大运营商为何不约而同看好云VR?作为运营商背后的技术和设备提供商,华为缘何在这个时候集无线、云和终端三大业务之力重磅发布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华为这一举措对5G和VR产业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一次横跨华为三大业务的重磅发布
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5G+Cloud+VR,单从名称看就来头不下。这是一个牵动了华为无线、云和终端三大业务的联合发布,属于真正的端、管、云协同;不仅在行业属于首次,即便在华为以往的业务发布中亦不多见。要理解其重要意义,让我们先看看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是什么?因何而发?要怎么做?
1、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是什么?
从现场发布内容看,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涵盖Cloud VR开发套件、华为云Cloud VR连接服务和Cloud VR开发者社区三大模块,解决的是Cloud VR基础设施及广域网适配问题。具体来说,Cloud VR开发套件用于线下开发,开发者可先基于本地局域网络进行内容开发;华为云Cloud VR连接服务与运营商网络进行云端适配,并最终实现商用;Cloud VR开发者社区,用于交流互动和经验分享。
简言之,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提供了一套VR开发套件及一个开发者社区,帮助和指导开发者开发VR内容并互动交流,然后开发者可以将所开发的VR内容上云,并通过云端与运营商的5G网络连接和适配,最终在5G网络下以云的模式交付给消费者。
2、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因何发布?
从上可知,第一步的开发套件不足为奇,VR产业链的很多开发者都已基于各家设备平台展开了业务开发;华为的方案尽管可以支持全在线云端开发模式,但它仍然让开发者在本地开发。接下来的上云和连接5G,才是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的独到之处,它可以让VR内容的消费者摆脱本地计算资源(电脑主机、背包PC等)和连接线的束缚,享受无拘束、低门槛的沉浸式体验。
业内人都知道,传统的VR设备因受本地计算资源和网络质量掣肘,要么成为高成本的“酷玩”,要么沦为窄用途的“日抛”,使得设备规模难起,运行其中的内容也难上量,导致商业化进程缓慢,严重迟滞了产业发展。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的发布正是瞄准上述顽疾,希望借助5G和云的普惠能力,让低成本、轻量化的VR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让VR业务无处不在。
3、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要怎么做?
实际上,云VR的想法并不新鲜。在VR闪亮登场却遭遇低潮之后,VR产业链的多数玩家都已倾向于认为云化将是VR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但受限于技术储备、硬件算力、网络连接等基础资源,并非所有玩家都能自起炉灶,从底层去解决VR产业面临的基础难题。华为不同是的,其在5G无线网络、云计算和包括VR设备在内的智能终端领域都处于领先,这使得它能够以端、管、云协同的视角去通盘考虑和调配资源,打造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
实际上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的定位也在于此。正如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周跃峰在发布会上所说:“5G和云是Cloud VR普及的双引擎,华为云增加了Cloud VR连接服务后,配合华为云遍布各地的计算资源,成为Cloud VR业务培养的沃土。任何传统的VR开发者、运营者、以及新进入者,都可以基于这个黑土地,轻松拓展自身业务。在5G来临前夜,该服务可以培育出众多的Cloud VR应用,并因为上云的低成本及使用的低门槛,让VR无处不在。”
具体实现上,华为X Labs下属MBB实验室主任赵其勇在与开发者现场交流中提到:“我们基于业界先进的开源组件和API,研发了Cloud VR连接协议和软件,且针对华为云平台进行了核心代码重构和优化,并支持面向5G的广域IP传输网络及多类型VR头盔。我们把该协议和软件转化为华为云的一种服务,提供给广大开发者使用。”
也就是说,对于传统VR开发者来说,借助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提供的沃土,只需本地开发、云端适配、内容上云简单几步,便可实现一站式VR运营。
云VR与5G是“天作之合”,VR产业生态未来不输手机生态
中国20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表明,好的创意总是萌生在好的技术之前,但成熟的技术基础设施,一直是好创意变成好生意的关键。从2G到3G再到4G,每逢运营商无线网络的升级换代,都有人在为寻找新网络的杀手级应用而奔走操心。其间有过质疑,也有过彷徨,甚至还走过不少弯路,但事实证明每一代网络都留下了不少伟大企业和人物的名字,以及他们创下的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伟大事业。5G也不例外,数年前开始,产业各界就再次踏上了寻找5G杀手级应用的征程。
1、云VR “C位出道”
早在2017年11月,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就在伦敦举办的第八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发布了5G应用场景白皮书,其中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和智慧城市位列前十。今天,其中的云VR受到运营商力捧和华为“C位以待”,很大程度上预示着5G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呼之欲出。
周跃峰指出,云VR可以说是华为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后精选出来的5G eMMB阶段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从用户体验和交互的角度去看,身临其境和沉浸式的VR是“文字-图片-视频”演进的大方向。从技术及商业层面看,VR跟云结合形成Cloud VR,可以解决终端的成本高企问题,推动VR设备无处不在;Cloud VR跟5G结合,可以充分发挥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以比4G网络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质量交付内容。
2、云VR设备量级未来会等同于手机
“5G Cloud VR是端、管、云的完美结合,符合终端、5G、云技术的发展趋势。” 周跃峰补充道,在此次发布5G Cloud VR之前,华为已与运营商及产业链其他伙伴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创新,共同探索5G Cloud VR这个eMBB场景下最典型和最具前景的业务。当前的VR面临终端笨重、应用匮乏等难题,但在云和5G双引擎的牵引下,VR产业会迎来爆发。
“VR设备的量级,未来会等同于今天的手机。它符合移动运营商在运营业务时面向海量、大众的特质。”周跃峰预测,今年下半年VR产业会迎来一个高潮。第四季度,会有几款重量仅200克左右的轻量化VR设备出现。普通老百姓买得起,内容和应用也会随之丰富起来。特别地,眼镜式的VR设备也会在年底出现,取代笨重的头盔式设备。
3、VR产业腾飞关键在于生态
路径日趋明朗,技术业已就绪,周跃峰认为接下来VR产业腾飞的关键在于产业生态的打造;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贡献,共同促进整个生态发展,这也是华为此次重磅发布的目的。而在这之前,华为已联合各方伙伴研究实践,先后发布VR OpenLab产业合作计划、Cloud VR解决方案白皮书、Cloud VR技术白皮书,推出面向运营商的Cloud VR商业解决方案等。
据透露,在发布了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之后,在接下来的3月和5月华为将隆重举办VR项目巡回路演和VR开发者大会,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到生态中来。同时自发布之日起,华为还启动了一项Cloud VR开发者扶持计划,符合条件的开发者可获得华为云资源充值券,重点扶持教育、旅游、建筑、会展、娱乐等行业的VR应用上云,支持产业生态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终端部门的参与,但华为一如既往地坚持了只做底层“黑土地”的立场,不做内容/内容聚合平台或具体的应用。华为终端的华为VR设备,仅仅是与Oculus Go等设备以及Steam VR等平台一起,作为参与者之一为开放生态贡献和助力。在周跃峰看来,华为云5G Cloud VR连接服务将是业界第一个5G eMBB百兆级价值业务,其巨大价值足以让产业生态各参与方均从中获益。
ABI的研究预测,到2022年,全球VR用户将达到2.56亿,VR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大众消费者将是VR用户的主体,他们将贡献VR市场60%的营收。巨大市场空间在望,相信有了运营商和华为的5G网络和云技术的支持,以及不断壮大的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生态的助力,VR产业将真正摆脱硬件算力和连接线的束缚,如脱缰之野马开启腾飞之路,让VR设备如手机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了解华为云5G Cloud VR服务的更多详情,请咨询 cloudvr@huawei.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