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当道,华为凭什么“使能”传统金融?

7月6日(北京)

本月23日,一场名为“2015全球金融峰会”的大会将在北京开幕,如果你顾名思义,认为这又是一个金融大佬们侃而论道的秀场,那么你只猜对了一半。你可能想不到,华为才是这次大会的发起人和主办方。

全球ICT领袖厂商华为来发起,注定会使这场峰会大不一样。可想象,技术大咖与金融巨子相碰撞,会擦出多少火花。不好想象的是,这帮原本在普通人看来交集不多的大咖,究竟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又到底要聊些什么呢?

ICT+金融

技术+金融=?Wow,你可能已经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或称金融互联网(Internet of Finance)。尽管当前业界对这两种提法还未达成一致,但不可否认,金融与互联网已经密不可分。

冰山浮于水面部分最容易被看见,但支撑冰山傲立瀚海的,其实是水下面那看不见的90%部分冰体。同理,在《 》看来,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互联网+金融,不如说是ICT+金融--互联网赋予了金融全新的交互和体验,而ICT支撑互联网完成了这一切。

业内人士不会陌生,华为在金融行业拥有一揽子的一站式ICT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全渠道银行、金融云、金融大数据、双活数据中心、Anti-DDos等,这些方案覆盖了从支撑到安全,从运营到营销的每一个银行业务环节。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华为要来挑头办这么一个全球金融峰会了。那么,作为ICT基础设施供应商,华为又凭什么去“使能”传统金融巨头呢?《 》为你一一解读。

洞悉趋势,敏捷而为

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试图蚕食当前金融市场的长尾客户,甚至喊出“颠覆银行”、“重塑金融”的口号,其所仰仗的无外乎是互联网金融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个性化体验方面相对于银行的先天优势。说白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就是“挟用户以叫板传统金融,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这种局面下银行该怎么办?我们认为,银行一方面要学习跟进,即要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供更多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更便捷的全渠道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深挖客户内涵,提供个性化推荐和服务。另一方面,银行要在运营安全、信息安全这些固有优势上继续保持,同时通过降低IT投资和运维成本,实现成本效益运营。最终,银行才有可能通过“补足不足,强化强点”,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后来居上。

华为对这方面的洞悉比较早,跟进也十分敏捷,分别在大数据分析、全渠道银行以及开放IT平台方面做了布局和强化,《 》为你分别解析。

1、大数据分析

2012年起,华为开始与招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着创新型合作,其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帮助招商银行搭建起了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基于金融产品设计的大数据分析,助力招行在客户满意度和业务增速方面领先同侪。今年5月底,华为与招商银行这对“跨界组合”共同获得电信管理论坛(TM Forum)颁发的“数字业务杰出创新奖”,背后功臣正是走在前沿的FusionInsight大数据方案。

与此同时,华为自身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追求也没有停下,今年6月10日,华为宣布与全球领先的商业分析软件与服务供应商SAS公司结为联盟合作伙伴,借助后者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在金融服务等核心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让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与时俱进。据悉,目前华为的金融大数据分析在国内市场已占据领先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曾撰文称,中国传统银行的海量数据大多受限于割离的IT系统、孱弱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及能力,长眠于地未能派上用场,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对自身数据做了充分挖掘,这是导致当金融互联网化时代到来时,双方境遇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此之时,激活“地下宝藏”是银行竟跑互联网金融的必由之路。

2、全渠道银行

如果说大数据分析解决了产品定制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的难题,那么华为率先提出的“全渠道银行”理念则直奔提升银行服务交付和用户体验而去。华为的“全渠道银行”指的是依托华为的移动营销、远程银行、创新网点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通过UC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整合各渠道资源,协同行内外专家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给客户提供一致的业务体验。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强项之一便是“包装概念”并把资源运用到极致,譬如时兴的O2O.其实,银行通常有遍布全国的网点,早就具备O2O的基础条件了,缺的是一套整合联接、联动营销的方案去把线上线下打通。全渠道银行的实施能让银行服务长尾的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服务体验扶摇直上。

当前,部分有一定实力和抱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开始发力布局线下网点,原本只是“互补角色”的它们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与银行直接竞争。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城商行在拥抱互联网金融方面快人一步,做出了具备竞争优势的调整。这些都给传统大型银行敲响了警钟,促使它们思考如何更贴近并服务好客户。

3、开放IT平台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存、贷、汇”各环节充分利用低边际成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渠道,在IT架构上采用更灵活、更低成本的云计算方案,构筑了相对传统银行在运营成本上的巨大优势。银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其难以在产品竞争力、服务体验上与互联网金融匹敌的根本原因。因此,银行亟需重塑IT,让自己的系统由封闭变得开放,变得更利于接入新业务、联接新渠道,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这方面,IT进场较晚但在云化IT方面跑在前列的华为看得比较清楚,一直强调并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关键业务环境开放化,提高成本效率,促进业务创新,二是IT架构不能复杂,要足够敏捷,快速响应各种新需求。华为为此准备了一整套涵盖云化IT、大小机下移改造、标准化X86架构等产品及方案,可助力银行通过基础架构转型,降低IT运维成本并保障金融业务的安全可靠,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灵活的业务扩张。

具体操作上华为并非闭门造车,而是与大型银行一起联合创新,在实践中一起探索打造成本更低、更灵活、更安全的业务系统,直面眼前挑战,谋求未来发展。譬如去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主机应用迁移”、“开放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等课题进行联合创新,共涉及 8个技术领域的29个子课题,最终实现中国建设银行IT架构的平滑演进。

变革正当时

然而,使能也好,赋能也罢,最终都要转化成另一方的“我能”才有意义。国内领先的应用性能管理(APM)公司云智慧日前发布的《5月网络银行/在线支付网站性能监测报告》显示,5月40余家银行网站的平均响应时间为822ms,性能堪忧。作为对比,6.18当天15家电商网站的平均响应时间仅为486ms.

有数据显示,网站加载时间每增加4秒,25%的到访用户就会流失。为了向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金融看齐,银行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好几家银行机构已经开始摒弃成见认真对待互联网金融,工商银行更是率先祭出eICBC这个大一统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展现出拥抱趋势的决心;平安银行在移动端也频频发力,以用户体验为纲的金融全业务布局渐趋明朗。

趋势已明,方向既定,变革正当时,接下来是时候探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本次华为版全球金融峰会,料定会碰撞出不少干货--怎样转型?如何创新?怎么开放?如何共赢?同时《 》获悉,华为在本次峰会将有全新产品发布,持续推动金融核心系统向开放平台迁移,这又会是什么新玩意呢?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帮技术和金融大咖们如何“重塑IT,创新金融”吧!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7-06
互联网金融当道,华为凭什么“使能”传统金融?
技术+金融=?Wow,你可能已经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或称金融互联网(Internet of Finance)。尽管当前业界对这两种提法还未达成一致,但不可否认,金融与互联网已经密不可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