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观察(soho)8月6日,近年来,Costco越来越受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青睐,甚至成为小米、拼多多等企业的楷模。无论是打品质牌战,还是刷性价比,Costco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风向标。然而耐人寻味的是,Costco这位“百家代言”的出身却是传统零售,那为何中国N多互联网企业希望与它扯上裙带关系,这怪异的现象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内幕?
存货周转率
让我们先来看Costco被中国互联网企业重点渲染的几大优势:
首先看看性价比,Costco的商品非常亲民,尽管毛利率定的很低,但Costco是本着薄利多销的目的。但这一法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Costco主攻的客户群体是美国中产,所以对于国外的消费者来说,Costco的商品价格非常接地气,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就不一定了。
再看Costco的存货周转率,由于Costco追求的是薄利多销(大多数超市的选择),那毛利率定的低的同时,就要追求高的存货周转率,这是线下零售固定的模式。打个比方,同样一批货,一周卖完跟半年卖完相比,前者充当了中转站角色,进来的货马上就清掉,而后者则相当于一个展示台或仓库。很显然,成为大赢家的肯定是前者,这也是Costco的核心战略。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是用销售成本/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的平均值。从Costco最近三年的年报来看,在2017、2016、2015年,Costco的总销售成本分别是1118.8亿美元、1019亿美元、1010.7亿美元,对应的平均存货分别是94亿美元、89.4亿美元、86.8亿美元,而近三年的存货周转率就是11.9、11.5、11.6(次),非常稳定。
从以上数据来看,Costco的存货在一年里可以周转近12次,每个月都有新货上架,旧货销空,所以Costco的存货周转速度明显比沃尔玛、高鑫零售、永辉等同行要高效。正因为有了这个后盾,Costco才有资本将毛利率控制得非常低,例如其近5年毛利率平均值仅为11.01%,远低于同行的平均水平。
Costco的内忧
由此可见,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正是为Costco低毛利率、高周转率的模式所深深地折服,奉之为电商或新零售经营之典范加以膜拜。然而在光鲜表象的背后,现如今的Costco也内忧重重。
2017年,Costco总收入扣除销售成本、三大费用后的运营利润是41.1亿美元,而会员费收入达28.5亿美元,占运营利润的69.3%。经进一步扣税后,Costco得到的净利润是26.8亿美元,比28.5亿美元的会费还低,这意味着Costco不仅没赚钱,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地白忙一年,甚至其净利润全部都来自会员费。
这时候我们看看Costco的会员制度,其分个人卡和企业卡,两者之间不能通用。2017年,Costco的普通个人卡会员基数是3860万人,企业卡会员基数是1080万,加起来总的付费会员是4940万。此外Costco还有一种免费的家庭卡,会员人数达3910万名,这是主卡持有者为家庭其他成员免费申请的另一张副卡。
然而,Costco平均每个付费会员在Costco的年度消费是2554美元,每个月是213美元,GMV总额是1261.7亿美元。但由于Costco地理位置在市郊地区,并运行批量售卖的模式,家庭消费者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才光顾一次,频率并不高。
正因为如此,从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Costco会费收入的年增速平均值仅为7.4%,而且并无额外的会员加入,其更多的是普通卡会员升级为年费更高的行政卡,另外会员费也略作提价,因此Costco在十年内的GMV增速的平均值是6.69%,增速比会费还要低,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尽管消费者对Costco会员身份还是有着一定的认可度,但Costco的前景并不乐观。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2017年美国市场Costco会员续费率是90%,加拿大是87%。除了省钱,贴心的退货服务也是Costco推行会员制的吸引力之一,但Costco根本无法摆脱外强中干的魔咒。
照搬照抄不可行
尽管比起士多店或者杂货铺,Costco的商品品牌更为标准化,减少了消费者售卖决策的时间成本,但目前Costco的SKU大概在4000个上下,与盒马类似,比7-11多不了多少,这意味着同类商品种类并不丰富。由此可见,除了欧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并不一定会卖Costco的帐,毕竟他们有更小群体的、个性化的、更狭隘的选择。
目前Costco现在全球有746家店,但在欧洲除了英国有28家外,其他欧盟区只有4家(西班牙2家、冰岛1家、法国1家),综上所述,其水土不服的原因不言而喻。
我们再回归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现状,盲目跟风“类Costco”模式其实是不明智的,毕竟这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性价比,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最终取决于对库存、运营等高效的管理能力。其次就是对选品的品控和提升服务优势。再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业,更不能照搬照抄Costco模式。
消费者的眼睛自然雪亮,在未来,不少头脑发热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对Costco的推崇也会随着市场的实际走向而逐渐趋于理性心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 分析称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缺乏落地细节,发布会后股价重挫7.57%
- 美国科技巨头继续押注AI,2025年资本开支将达2000亿美元
- 欧美电信运营商联合炮轰SpaceX: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功率不合规
- MBBF 2024前瞻:在浪漫无尽的土耳其,见证5G-A×AI无限体验
- “算力之光”照耀中原大地,超聚变智聚生态闪耀全场
- OpenAI功勋CTO为何离职?盈利派压倒非盈利派
- 从“根技术”到“根生态”,华为云携手开发者“智”启新境
- 为加速5G创新和变现,爱立信联合多家运营商成立网络API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