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可欺事件中的优酷角色:先欺骗后欺负

12月1日(北京)  11月29日,《少年不可欺》一文的从微信到微博,再到互联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让互联网视频巨头优酷携手陌陌出面说明。但从今天最新发布的官方道歉声明来看,在这次事件当中优酷先是巧妙但不聪明的欺骗了NIKO几个少年,然后又绅士而霸道的欺负了他们。

对于这次事件的走红,仔细思考并不意外。除了平民对抗巨头的情感号召力吸引众人不平转发,最重要的是《少年不可欺》一文中所罗列的事实证据详尽,足以证明明优酷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抄袭和欺骗的嫌疑,陌陌作为受惠方属于躺枪(后面不过多评论)。

突如其来,这件事情裹挟着民众的愤怒传播开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后已到不得结果不肯罢休的地步。除此之外,几方面的压力也逼着优酷不得不尽快做出声明。首先,转发人群多为年轻人,这可是优酷的定位人群,害怕用户流失。其次,陌陌作为躺枪的甲方,给优酷带来了十足的压力。最后,视频公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谓是授对手以柄。

因此,优酷的说明来得不可谓不早。11月30日下午,优酷土豆集团表示支持原创,专项调查,严肃处理,事情有进展将会及时与公众沟通。在获得了优酷和陌陌方面的官方回应后,大家就开始集体等待优酷的调查结果。

你这时认为《少年不可欺》当中的欺是欺负的意思,你就错了,在今天发布的官方声明当中才充满了蛮横的欺负。三个方面的表现让欺负之意再明显不过。

首先,在这份声明当中可以看出,至始至终优酷在极力撇清楚与少年团队的关系。优酷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十二岁小女孩,这与优酷工作人员在与NIKO团队沟通时“求科普”的姿态完全不同,说自己已经了解,只是为了找演员,当然不会在邮件中如此表达。

其次,将欺骗定义为管理、合作流程问题难以让人信服。作为工作人员的供职方,优酷不认为类似的行为是欺骗,只是员工办事不够妥当罢了,处理员工即可。如果对于套取NIKO团队的创意方案、工作原理等内容的行为,优酷方面以为这并不是大家理解的欺骗。对于公众与优酷的不同认识,只能说大家对于欺骗的认识标准不同。

最后,法律无法界定侵权,出于保护原创道歉。其实昨天, 高级编辑张斌就认为此类在中国近乎“司空见惯”的行为在维权上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果然,优酷认为只要不违法就没有错,自己的道歉就能获得一个高尚的理由。事实上,法律是社会的底线,不违法的事情并不都是对的。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大佬级的公司,不应该只是守着自己的底裤过日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为自己穿上华丽的衣服才能值得受众为其点赞。

对于突如起来的危机事件,优酷没能在公众面前抓住机会秀出自身应有的风范,反而是在高调宣布自己所谓的“清白”.先欺骗,后欺负,这个互联网巨头的行为真的让人很失望。唏嘘!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12-01
少年不可欺事件中的优酷角色:先欺骗后欺负
法律是社会的底线,不违法的事情并不都是对的。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大佬级的公司,不应该只是守着自己的底裤过日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为自己穿上华丽的衣服才能值得受众为其点赞。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