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一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选择题:
一辆最新款的Tesla 和同等价位的燃油汽车放在一块,你会怎么选?
选Tesla,不仅因为环保、经济、潮流,可能还因为Cool,毕竟是带有硅谷血缘和IT理念结出来的产品;但如果考虑到长途旅行、居家实用以及现实国情,Tesla也许并不会成为满足你需要的第一辆车,毕竟和加油站的数量相比,专业充电桩还只是一个零头式的存在。
但毫无疑问,Tesla的横空出世像搅动汽车市场的一条鲶鱼,刺激了无数国内外车企的技术升级,无论是在新能源利用的探索上,还是人机互动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动上,于整个行业而言,Tesla也不止是做了一点点微小的工作。
汽车作为远程代步的工具发明出现,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和人的关系更加以实用为基础。同为工具型代表的无人机,其实某种程度上跟这段已经被验证过的发展史,自然有息息相关的地方。
无人机领域里的Tesla代不代表未来?
自无人机火爆市场成为宠儿的这四五年时间里,谁是这个领域里的Tesla?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好好先捋一捋无人机的发展史。
无人机(UAV, unmanned aerial vehicle)——其实看英文名,仍然它不可避免地与汽车挂上关系,在未迎来技术革新和门槛降低之前,一直是各国军方致力科研和实验的产物。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无人机少说也有快100岁了:一战期间,在斯佩里等人的军方支持下,世界第一架无人机诞生在美国,他们将一架有人驾驶飞机改装成无人机进行试飞,可惜所有实验全部失败,但这里头取得的经验和资料,为16年后二战前夕第一架无人靶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里面,无论热战还是冷战,都客观上为人类科技进步提供了催化剂。
之后的战争行动中,无人机的出场次数愈加频繁,无论是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70-80年代的中东战争,还是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它的崛起进入了加速阶段。当然,执行这种高精尖的军事任务,所有的无人机都是燃油驱动。
以至于迎来黄金发展期后,伴随导航飞控和发动机技术的提升,无人机的性能优越性,让它的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军机市场预测机构蒂尔集团早在2013 年无人系统国际协会(AUVSI)会议上就公布全球预测:未来10 年全球无人机花费将翻番,由2014 年52 亿美元增至2023 年116 亿美元,总规模达84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0.8%。其中,无人航空系统研发投入将从2014 年19 亿美元增至2023 年40 亿美元,采办费用从33 亿美元增至76亿美元。
虽然这份三年前的预测只是针对军机市场,但不难看出民用无人机市场同等势能的未来爆炸性。原因无外乎两点: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普及化和 渗透,让飞控技术开源进一步由军用扩散到民用领域,资本热钱对行业趋势的热捧,让同军用无人机相比的低制造成本成为可能。
于是,才有了采用电动直驱多旋翼作为撒手锏领头杀出的大疆,以及在它身后诸多应势而起的消费级无人机。那么之前的那个问题应该可以这么回答:已经占据了80%全球市场的大疆是民用无人机领域里的Tesla,但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功用和天花板显而易见,正如前《连线》杂志主编、《创客》一书作者的克里斯·安德森所说:“无人机就像是智能手机,只是会飞。”
Tesla会不会是汽车产业的未来?不知道,但它的出现带动了产业兴起是一定的——就像大疆一样。
燃油VS电动——工业级无人机的取舍
除了自拍,我们应该还干点什么?这一点,就不是消费级无人机能够回答的问题了。
先把目光转向日本:11月,雅马哈将要上市一款10月份发布的农业无人机Frazer R。作为一款农业无人机,Frazer R每次最多可携带32升药剂,喷洒农田近四公顷。大载重、高时长,显然,Frazer R配备了一个燃油喷射发动机,具备了直径排气功能和更好的压缩率,功率输出可以达到20.6kW。售价上也不便宜,87万人民币——因为这是一台油动无人直升机。
雅马哈在农业植保无人机上的首秀,最早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推出一款推出一款叫Rmax的无人机,供本国农业使用。
与日本相比,中国在商用农业无人机领域的打破时间,应该是2005年极飞科技的成立,此后他们研制出来专门适用于农业植保的无人机,也逐渐开始在西北地区大范围使用。但不出意料的是,无论是以消费级无人机起家的大疆,还是专注于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疾飞,在他们新推出的无人机机型动力都由电力输出,于是,单位面积农田内使用频次高,单次使用时长短,无法进行大载重,让使用效率并没有实现本质上的提升。
这是在现有电池技术的情况下,采用电动输出无人机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国内,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也存在着为数不多的采用燃油作为动力输出的无人机团队,致力从改变动力输出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纯技术上来说,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控制发动机转速快慢的方式,是通过飞控控制舵机来改变发动机油门的大小,进而来控制其飞行姿态。但因为燃油发动机的震动相对于电机而言,仍然比较大,在抗风性和发动机选择上,都难以与电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相媲美,因此,这对一架油动多旋翼无人机的飞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独有偶,2016年12月8日正式发布的常峰“天马-1”无人机,却是由一拨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实验室里出来的90后学生团队打造,创始人赵自超3年前在大学开始接触并研发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但因为已经决定自主创业并早在获邀前2个月成立了公司,现在他所率领的常峰团队,反而成为国内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的佼佼者:今年4月份常峰“天马-1”无人机刚刚与新疆的一家公司合作,完成2万亩农业植保的药物喷洒工作,接下来,这台有效载重30kg、续航时间2.5小时、能够单天作业面积达到1500亩的“天马-1”,还会陆续东进北上进行东北和中原地区的农业植保工作。
这个擅长提升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的90后,相信自己碰上了最好的时机:“我们做的这种无人机,是因为现在到达了这种产物出现的节点了,就由我们去把这东西完整了。”是时候轮到他和他一起从实验室里出来的年轻团队大展拳脚了。
显而易见,国产油动直驱无人机的未来长什么样?他们已经提供了其中一个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