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车是2014年4月成立,创业两年半时间,发展迅速,9月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两年内,人人车总交易量7月份突破了18000辆,相当于300个4S店的销售。
10月23日,人人车业务端总架构师徐章健老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软件开发大会QCon中以主题演讲的方式分享了人人车创业经历,并首次对外详细拆解了人人车技术构架的特点。
以下内容根据徐章健在现场的演讲整理而成。
高效的长链条交易
人人车是一个比较注重口碑的二手车电商企业,二手车行业水非常深,不管在一些行业聚会还是说一些行业分享,刚开始我们说C2C虚拟寄售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所以刚开始做非常困难。
从人人车业务流程上可以了解到,一辆车从车主到卖给客户,过程当中环节非常多,对于人人车来讲,参与角色非常多,销售、评估师、客服、售后等等,这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系统支持。
人人车把复杂的流程图抽象成两部分,分别是收车环节和卖车环节。收车环节重要的是需要第一时间拿到卖车车主的信息,人人车把他叫做收集线索。收集线索之后,接下来到我们业务端第一个环节,就是call center的C1客服,了解卖家的需求,什么车、什么时间买的、跑了多少公里等,这是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是上门评估,这是人人车线下最核心的环节,评估师把所有评估信息收集好后,会回传到后端,后端会有专门的人员挑选出图片进行编辑并进行发布。
卖车环节重要的要找到买车人。第一步要获取销售线索。当得到确切销售线索的时候,C2客服会直接联系到相关客户,询问个人的喜好然后做相关意可能就成交了,成交之后后续还有很多环节,包括检测、过户、结算、售后等等。
二手车交易的特点是链条非常长。车从车主到买家,经过了至少7、8个环节,但是人人车平台上交易的时间周期很短,基本7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评估师是人人车最核心的环节,比如说这个车是不是事故车或者有问题的车,决定权完全在评估师。”
用技术提高效率
2014年创业初期的时候,由于系统不够完善,跨区看车效率较低,信息汇集繁琐,编辑挑选图片效率也非常低,综合梳理下发现,这些问题都会制约整个验收效率和上架效率。因此我们方面不断改进,从初期的App应用,发展到利用PAD 1.0、2.0解决跨区看车、信息汇集,到后来PAD 3.0、4.0把照片上传问题搞定。同时很关键的一点,之前评估师凭脑子、经验记录车辆信息其实会不靠谱。后来加入了估值服务,通过网络交易数据和人人车系统进行推荐,拉一次代看也是需要做的。如果说销售在代看的过程当中,两边客户和车主都比较难接入,只要把相关参数输进去,车辆的估值等问题就清楚了。这对人人车后续发展来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人人车PAD5.0于2016年上半年升级应用后,实时自动派单,地图模式查看,评估师位置预览就都可以做到了,只要有单APP会立马准确分派,大大提高了接单效率。
第二块就是呼叫中心。人人车自建了CRM系统呼叫中心,只要登录自己的CRM系统就可以跟第三方进行对接呼叫。评估师系统、销售系统都有这种需求,内部CRM系统就可以交互,这是人人车的呼叫中心1.0场景。之后到了2.0,人人车接入供应商直接做交互。接下来是销售。销售系统对销售来讲,是与直接收入相关的系统,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的收入全来自这个系统。销售涉及到派单的问题,初期每个销售领哪些单是由销售组长派,这样就会有分配不均的情况出现,自然造成效率低下,成交率也有问题。从人工派单到半自动派单,就是每一个销售绩效都可以算出来,他对什么类型车能成单也有了数据统计。
业务系统初期是业务先行,业务做一些探索,初期是人工派单、半自动派单、自动派单,究竟是怎么玩法一线销售运营人是最清楚,这个阶段我们提供一些辅助的工具,同时探索过程当中,得出一些经验的产出,然后是系统实现,做出来后还要逐步发布到全国,实时抓取一些监控使用数据,通过监控数据我们得了一些反馈。有问题又回到探索阶段,基于问题进行调整,我们的业务系统都是这样做。”
技术架构师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技术架构是重点,人人车0.1版本技术架构是2014年创业初期做的,所有的服务的环节都在两台虚拟机上。2015年初这个架构才去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刚开始业务量比较少。再往后随着不断发展,这个架构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所有服务在两台虚拟机上,一个地方出问题会造成所有服务全挂。之后0.2升级版本人人车对此做了拆分,但这个架构问题也非常多,服务耦合,上线当初没有做流程规范,没有OP没有运维,想上线就上线,这是创业公司非常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年初开始,首先第一部进行服务拆分。通过拆分之后部署就稍微好一点,相当于各个模块自己单独部署,通过SLB做均衡,然后底层做一些工作,这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架构。后续的问题运用类似方法也都一个个攻克了。
人人车技术构架特点主要有1.架构基于业务发展不断演变2.拥抱开源,深挖github金矿,持续集成与优化3.大量使用云服务与三方收费服务,提升研发效率与用户体验4.权衡自研与三方采购代价,核心系统自研发,支撑系统采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