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中国开源云联盟、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协办、至顶网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为期两天,分别聚焦企业上云和开源,希望通过云计算产业链相关各方的广泛参与,为我国云计算的发展献计献策。会上详细解读了国内云计算产业政策,展示了我国云计算国家标准研制工作的成果,报告了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进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
大会第一天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主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进行开场致辞。赵波院长表示,2009年在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的指导支持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启动云计算重点标准研制工作。近年来,电子标准院积极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依托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和中国开源云联盟,扎实推进云计算综合标准化工作,支撑我国云计算发展的生态建设。
赵波院长表示,过去一年,电子标准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软件司制定出台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 》,电子标准院积极参与企业上云政策的宣贯工作;二是联合国内云计算重点企业,加快研制企业上云效果评价标准;三是支撑江苏省工信厅制定出台星级上云企业评定的工作指南。电子标准院始终秉持 “不忘初心,标准为美”的八字理念,不断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发布5项国家标准,报批11项国标,发布1份白皮书,在制定产业政策、支撑应用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年,云计算服务计量计配结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功立项。在标准应用方面,电子标准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部署,开发了SaaS服务能力测评指标体系,面向20余家企业开展26次云能力服务测评 ,同时为多家企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开展了标准测试。通过测试推动标准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云计算产品和服务质量,还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市场环境,有效支撑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顶层设计 云计算市场发展的中国加速度
工业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我国云计算产业的主管部门,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云计算的政策文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云计算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大力度推动企业上云。工业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讲话指出,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的趋势,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 融合的基石。
张峰总工程师介绍说,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呈现了三个特点:一、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延续强劲的发展态势,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二、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三、行业应用拓展深化。云计算应用、政府互联网,向制造、金融等更多领域渗透。各地积极推进云计算在制造业的应用,推动两化 融合、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四、企业上云全面开展。目前20多个省市出台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伴随云计算发展,标准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产业界广泛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印发云计算综合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来,累计发布国标近20项,指导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引导企业利用开源社区技术实现创新发展,逐步构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云计算服务标准体系。
张峰总工程师表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云计算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各部门各地区间的统筹协作,充分发挥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领作用,逐步构建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做好推动企业上云的实施指南工作,组织开展“企业上云城市行动”活动;三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四是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以开源、混合云、多云管理等为切入点,积极挖掘标准化需求,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标准为引领,深入开展云服务能力的测评,持续扩大覆盖的范围;五是强化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准确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结合云计算特点,制定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增强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不断健全安全防护体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国焕新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主管部门,十分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国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国焕新在讲话中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云计算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是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应用创新最活跃领域之一。标准化为云计算创新发展提供支撑,通过标准化可以推动云计算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对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当前我国云计算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同时,国焕新副司长在讲话中希望电子标准院结合云计算产业发展实际,将标准化工作做得更深更扎实,并提出了三点工作建议:继续完善标准体系。通过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用户单位和大中小企业加快制定自主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制的协同性、实施配套性,提高标准的有效供给水平,及时满足我国产业和应用需求;大力加强云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紧密跟踪国际标准化趋势,充分发挥我国应用优势,在核心关键技术、云服务采购和使用、云安全等领域努力把我国更多的创新成果推上国际标准化大舞台,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提升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推动重点标准实施。一方面加快推进标准应用落地与推广,进一步做好基于标准的示范应用与复合性测试评估工作,切实发挥好标准对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标准,提高标准科学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信息安全已成为云计算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主题演讲中详细讲述了可信计算发展现状和趋势。沈院士表示,在可信计算领域,我国自主发展了完整的体系标准,采用安全可信策略管控下的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体系结构。经过长期军民融合攻关应用,形成了自主创新安全可信体系,开启了可信计算3.0时代。
在沈院士看来,云安全是可信计算当前的重点应用方向,基于可信计算建立主动免疫的可信云安全框架,是解决当前各类云安全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到云计算时代,云计算中心要承担不同级别的安全保障,满足用户的等级保护要求。云计算中心应当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安全级别的信息系统。云计算中心安全防护能力必须不低于承运最高等级信息系统的级别。为此,可信云安全框架被提出,云计算可信安全架构是在安全管理中心支撑下的可信计算环境、可信接入边界、可信通信网络三重防护架构。
沈院士最后表示,我国在可信计算领域已经自主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开创了可信计算3.0时代。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体系是我国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云计算是可信计算当前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在云计算领域引入可信计算,构造主动免疫的云安全框架体系,可以指导完善云计算系统的安全防御机制,有力保障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工信厅企业信息化处处长王万军
当前企业上云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自工信部发布企业上云相关政策文件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企业上云落地,江苏省在全国各省市推动企业上云工作中进展最快,截止2018年三季度,上云企业数量超过19万家。江苏省工信厅企业信息化处处长王万军在分享中表示,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势而为。具体到江苏省,企业上云数量在快速增长;各类云化应用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上SaaS软件越来越丰富;企业上云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为企业的提质增效、降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基于企业上云的重要和必要性,江苏在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取得了几方面成果:一是上云企业总数突破20万,2018年增量超过5万家;二是开展星级上云企业的评定,江苏具备三星级上云企业有2000家,四星级企业上云企业500家,五星级超过60家。下一步将动员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认定;三是培育了一批优秀云服务商,与阿里巴巴、华为、运营商等开展了更多合作;四是打造一批企业上云优秀案例;五是人才培训方面,与企业开展云计算、大数据培训,云端开发、云端运维的培训,然后进行相应的认证。
王万军处长表示,未来江苏省还会在多个方面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化推进企业上云。出台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上云工作指南,制定星级上云指南,强化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平台培育,提升云服务供给能力,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的规划布局,突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强化政企合作,与阿里云、华为、运营商等联合起来为江苏制造业企业上云提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
技术创新 产业链协同推动云计算大发展
在大会上,电子标准院与阿里云联合发布了《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基于开源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实现指南》团体标准同时发布,并公布了通过第六批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测评企业名单。
电子标准院与阿里云联合发布《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
《边缘云计算技术标准化白皮书》介绍了边缘计算和边缘云计算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边缘云计算全网覆盖和本地覆盖两类典型应用的案例,分析了边缘云计算的技术特征,总结了边缘云计算标准化需求,提出了边缘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建议。
《基于开源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实现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通过第六批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测评企业名单
《基于开源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实现指南》团体标准规定了基于开源技术实现GB/T 32399-2015的云计算系统功能要求,以及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组件的接口要求,适用于基于开源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实现的开发、测试和评估。基于此标准可与OpenStack开展互操作性,相关厂商已经在进行测试认证工作。
此外,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兼云开源生态总经理蒋晓黎,腾讯云TStack产品线总经理邬沛君,平安科技首席产品官兼平安云总经理区海鹰、阿里云视频云总经理朱照远等专家也进行了相关主题分享。
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兼云开源生态总经理蒋晓黎
蒋晓黎在演讲中表示,未来我们将进入到智能社会,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创新技术驱动了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随着这些技术向传统渗透后,必将带来一波产业互联网的机会。但是产业互联网也面临挑战,比如开放生态、ICT技术与产业实践的融合、数据主权等。拥抱开源是构建产业互联网开放生态构建的必然选择。
蒋晓黎表示,华为目前在15+主流开源社区里已构建领导力,包括OpenStack、Linux、Docker、Hadoop等等,除此之外华为自己也发起一些项目。华为发起的OpenLab就是推动开源生态无缝集成、打造产业互联“LAMP”。“产业互联网必须打造开放生态,华为希望与业界把开源生态建设好,支撑产业互联网能够乘风破浪,最终达成美丽的蓝图。”
腾讯云TStack产品线总经理邬沛君
邬沛君则分享了腾讯云TStack的开源与自主创新之路,TStack是腾讯云内部使用的云平台产品,从2012年立项,到2013年上线,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5个年头。TStack在支撑腾讯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邬沛君表示,TStack是基于OpenStack进行二次开发,并结合腾讯强大的技术能力和海量运营经验而推出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同时,集成了腾讯大量的PaaS和SaaS能力,在开源上进行优化和自主创新,例如对OpenStack单Region规模的调优,对多平台兼容处理和内网级的混合云管理等。
通过TStack承载腾讯创新的各种各样PaaS服务,给各行各业输出更多价值。腾讯云已将TStack平台以及运营服务经验推广到中国政企市场,例如腾讯云在广东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主导下积极参与的广东省数字政府重要工程“数字广东”。
平安科技首席产品官兼平安云总经理区海鹰
区海鹰介绍了平安云在帮助企业上云方面的工作,平安云是平安集团的云计算服务品牌,至今平安云已经历了5年的发展。5年来,平安云坚持自主研发,深耕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5大领域,从对平安集团内提供支持到转向对平安集团以外赋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依托依托平安集团丰富的业务场景和海量数据,平安云可与推出更多的行业解决方案,赋能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区海鹰表示,除此之外,接下来平安云还会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上继续投入。比如在区块链方面,平安科技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内部结算平台和中小银行结算平台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基于区块链的成规模的结算平台。2018年9月底由香港经管局主导的跨境贸易融资平台就基于平安云区块链的平台搭建。
阿里云视频云总经理朱照远
朱照远在演讲中介绍了阿里云在边缘计算方面的布局,如何构建阿里云边缘计算开放生态。朱照远表示,未来我们会从人联网时代过渡到物联网时代,边缘计算在万物智联的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将无处不在。在人联网时代,云计算和端进行协同。但是对于物联网时代,云和端的协同已经不够了,需要云、边、端的三体协同,也就是“云计算+边缘计算+端”。
朱照远说,阿里云边缘计算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产品技术矩阵。阿里云宣布2018年战略投入边缘计算技术领域,IoT成为继阿里巴巴电商、金融、云计算、物流之后的第五大赛道,并推出首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计算上,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
本届大会与历届相比,会议规模、参会企业、演讲嘉宾、话题覆盖等进行了全新升级,活动第二天中国开源领军人物专家委员会、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案例评选、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项目评选等结果也将公布。除主会场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六大主题分论坛 ,话题方向包括了企业上云与产业转型、云计算与新兴技术应用、行业变革与开源融合等热门话题。云计算云开源的行业、社区、协会领袖齐聚一堂,进行主题分享、技术专题演讲、技术培训等,现场观众可以领略最前沿的技术应用、行业发展与最新动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