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这两年IT业界最热门的词汇,“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如今,打开百度,“数字化转型”一词在百度的索引数近500万条,在谷歌上也已超过1000万!数字化转型这个话题如此火爆,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开源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日前,在ZD至顶网最新推出的重磅栏目《企业开源智库》第一期节目中,ZD至顶网总经理兼总编辑高飞、红帽大中华区总裁张先民博士、Forrester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吴晓敏三位嘉宾一起就此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数字化转型热的背后
每个热词的兴起都是有原因的,数字化转型大潮的兴起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嘉宾们一致认为,转型大潮兴起首先是我们所处的大时代所决定的:整个国家经济宏观环境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外部环境在变化,企业内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宏观外因,而更为具体的原因则在于整个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消费者和客户都已经数字化;第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已经数字化。
实际上,这种数字化也是大家可以体验的。比如,如今在外面,尤其在一线城市或者大城市出行基本上不需要带钱包了,不管是你买菜、坐车还是住酒店,完全可以电子支付,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完全数字化了。
吴晓敏介绍说,Forrester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七十年代的全球财富500强中,近70%的企业是百年老店,只有小部分是新兴的公司;而最近十年,财富500强的名单反过来了,70%是在最近一二十年出现的新公司,存在已久的大公司不到30%。
“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光是以前这些传统的竞争对手,而且会面临新出现的数字化时代的颠覆者。比如,滴滴、Airbnb等。这些新兴的颠覆者会直接挑战传统公司既有的这些市场,而在以前,由于没有数字化的技术这些公司是不可能存在的,”吴晓敏说。
红帽张先民博士则从技术的角度解读了“数字化转型”热的原因。他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两个层次,对外是怎么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增进客户体验,对内是怎么样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与敏捷性,这些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他特别强调说这里的技术本身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的闭源技术,而是开源技术。
“目前,开源对很多新兴的技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甚至目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它们都大量采用开源的技术。换句话说,没有开源就没有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张博士说。
Forrester吴晓敏和红帽张博士的观点得到ZD至顶网高飞的高度认可。“企业的外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在变,企业也必须变。”高飞表示,在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业务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技术需要快速跟上,或者说技术自己需要推动业务发生变化。此时,只有开源的技术和开放的技术,才能和外界、和内部产生比较良性的互动,才能跟得上企业的变化。
开源技术助力企业创新
实际上,开源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开源技术和开源软件带来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创新方面。
Forrester去年下半年对亚太地区9个国家的企业技术决策者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调查,问他们采用开源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结果显示,许可证或者成本的节约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开源技术让企业技术人员能够与开源社区进行互动,从而给企业带来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要远远高于简单的成本节约。
当然,开源的好处不止这些,调查还发现开源其他方面的优势,包括带来的业务灵活性以及对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即让员工从原来简单的软件运维上升到进行更多创造性工作,有利于留住高层次人才。
而在张先民博士看来,开源除了更有利于推动创新,还更符合或者说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他说:“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也就是我学习了前人的经验,然后也会贡献我新的知识,后人也一样。开源类似,开源是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候,你不再藏着掖着,而是公开放在网上。也正是因为开源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开源的技术迎来一个爆发性的成长阶段,速度是非常快。”
开源技术目前已被企业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在Gartner2016年的一份全球调查报告中写道:“如今,95%的主流IT组织已经在他们IT关键任务领域内使用非凡的开源软件,不管他们自己知道不知道。”
高飞则用中华武术的传承作为例子对张先民博士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中华武术有很多流派,不少武术或武功最早出现的师父才是功夫最厉害的,到后来越来越流于平淡和逐渐消亡。原因在于,师父在武功传承的时候会留一手,而不是把最绝的一招教给徒弟,导致越往下传承这个水平越来越差。
“如果从开源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不会这样。我要把我创立这门武功的想法公布于众,我们大家一起探讨有哪些漏洞、哪些败招,如何得到解决,这门功夫就越来越渊源流长。这也就是开源越来越流行的原因。”高飞表示。
其实,不少公司也已经从投资开源中受益。比如,从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如今触角遍及金融、影业、电影院等,在他们想快速进入各个领域的时候,却发现用传统技术没有办法支撑他们的商业步伐,所以选择了开源。如今,它的IT技术90%以上是开源技术。
理性看待开源与成本
成本是在很多关于开源优势的宣传中最常出现的词汇。Gartner 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企业70%左右的IT预算用于维护现有系统,确保业务正常运行;有20%左右用于开发与增强IT系统,支持业务增长,仅有10%用于部署新技术系统,制定新业务模式,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IT。采用性价比更好的开源技术不断优化、整合原有系统,节约出来的昂贵的闭源软/硬件费用,可以用于增加部署新技术、新系统的预算,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然而,嘉宾们认为,对于开源的使用与降低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认真审视,应该理性看待开源与成本的关系,不要简单地认为开源能降低成本。
吴晓敏解释说,企业的IT成本分为CAPEX和OPEX,前者一般理解为投资成本,后者理解为运营成本。开源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CAPEX,但对OPEX是否降低则取决于公司对开源技术掌握的水平。
“使用闭源软件,IT人员很容易退化为简单的运维,而采用开源对团队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需要招更高层次的人才,这会有成本的提升。” 吴晓敏说。
对此张先民博士的观点是,这种高层次的人才引入不能简单地归为开源带来的成本增加,而是应该把这个成本算在增加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竞争力。“你要做任何一个变化的时候,你都必须要投入,特别是要提升竞争力,如果把这个投入就是算在使用开源上,我觉得开源有点冤。”好在现在企业对开源的认识越来越理性。Forrester在亚太区做的调查还发现,越来越多企业在看待开源的时候,已经超越了最开始的“要省钱、省成本”的想法。超过50%的企业把开源视为一种战略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对于以前给商业软件交许可证费,每年还交服务费,很多企业认为我招的这些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技术人员,对公司是一种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投资愿意做。所以,现在企业对开源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吴晓敏说。
实际上,人们对开源态度的变化从人们的“Free Software”的解读也可见一斑,以前很多人把它翻译成“免费软件”,而今天人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自由软件”,其实,自由使用这才是开源的真正含义。
开源技术落地面临挑战
正如几位嘉宾在前面讨论的,与几年前相比,人们对开源软件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和客观,不少企业已经行进在使用开源的道路上。不过,开源技术的使用毕竟与闭源软件有很大不同。如何能顺利地搭上开源这艘巨轮,进而为企业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成为嘉宾们探讨的核心话题?
几位嘉宾一直认为,企业的开源之路不会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尽管优势明显,但是企业在考虑采用开源技术时候也都会有很多的顾虑,同时,在真正部署开源技术时也会遇到很多现实的挑战。
根据Forrester之前做过的市场研究,对开源文化的认同是企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吴晓敏解释说,这是因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企业一直运作得很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企业有很好的控制,所有这些步骤流程都设计得非常精准,这样企业才能像机器一样在运作,因此,企业对控制非常看重。
“然而,开源强调拿出来去分享,要拿到企业外部去分享,这就对企业管理层有一个很大的冲击。我到底要把我的哪些东西开放给外面,还要把外面的哪些东西引进来,对这个企业的领导层管理理念的冲击很大,也不能够很容易去接受。”他说。
文化的改变还体现在,开源可以带来采购成本的明显降低,这样有些高管看到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买软件了,就以为开源软件质量不行,或者安全性不可控,心里也不踏实。
开源遇到的第二重大挑战是人才。以前IT部门招聘有它自己固定的模式,比如,会细分为开发人员、运维人员,而采用开源技术以后,运维比例就会相对减少,而开发则更多,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如何找到这样人才并留住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些人一般是特别有活力、特别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提供一个他们愿意的工作环境,留住他们,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第三,企业内部通常会有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会有很多内部流程,以达成自己的业务目标。而采用开源技术往往需要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去通力合作,很多企业推行起来会碰到阻力。
当然,这些挑战也并不令人意外。在张先民博士看来,和所有变化来临时一样,要变化都会遭遇到观念的改变、技术的获得和文化的适应等方面的难题。而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广开源文化的企业、一家以开源软件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红帽也一直在帮助企业顺利地克服开源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比如,人才的培训现在是红帽非常受欢迎的一项业务,这也是很多企业拥抱开源的一个入口。张先民博士介绍说,很多企业和红帽合作的第一个单并不是购买红帽的订阅服务,而是购买培训。去年年底,红帽刚完成一个股份制银行DevOps 的项目,该企业IT负责人表示项目中期刚结束,他手下的几个有了开源技术实操经验的工程师,就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了,所以还得考虑怎么继续培养及留住开源人才。
其次,在技术的获取上红帽也做了大量工作。因为开源软件更新迭代快,创新多,企业很难跟上其脚步。开源技术可以实现持续集成,持续发展,能更快的走在创新的前沿。红帽选取了那些非常重要的创新,把它包装成一个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供客户使用,同时提供企业级的支持,这非常受欢迎。实际上,从红帽这几年在商业上收获的巨大成功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些做法非常适合用户的需求。
再者,开源社区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和玩法,不是每一项企业的技术需求都能得到上游社区的回应与支持。这是红帽可以提供的另一个核心价值:红帽可以帮助企业与所需的开源技术进行交互——在上游社区获得更改并要求提交代码。通过持续的贡献与透明协作,上游社区信任我们;透过更强健的产品及生命周期承诺及提供企业级服务,企业客户信任我们。这是红帽的业务模式。正如张先民博士所说:“红帽的使命就是作为企业与开源社区的一个桥梁。”
访谈中,嘉宾们特别强调了对中国开源要走向世界的期盼。作为多年来一直扎根在开源领域的张先民博士对此感触良多。他说,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对于开源这一点也适用。开源的标准有社区主导者制订,只有当中国用户在社区中越来越活跃,重要性越来越高的时候,新的标准才会更贴近中国的用户习惯,这样对中国的帮助会越来越大。而目前开源大的社区绝大部分都是都在国外公司所控制,这对我们不太有利。
好在这一切有了改变,尤其是在OpenStack领域,中国企业的地位有了明显上升。不仅华为取代惠普成为了OpenStack 基金会8个最高等级会员(白金会员)之一,在24家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中中国企业占据了7席。
实际上,既然是开源首先意味着开放,而不只是拿进来,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也就是说渠里的水之所以相当清澈,源源流过来,是因为它上面有很好的水源。对于开源,大众的参与就是这个“源”。
正如高飞在最后总结的,“开源技术来自于社区,它应该是兼收并蓄的。我们既要把国际上一些新的理念带进来,也要尽可能把中国的一些市场需求、中国用户的一些想法带到国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开源。这也正是我们联手众多业内专家开设《开源智库栏目》所要希望的目标之一。我们希望借着开源的活力推动中国企业顺利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也希望开源更加持久、有活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创新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