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1986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学位。
1988年8月至1990年6月,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肿瘤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1990年7月至1994年8月,在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从事肿瘤基础研究。
1995年,到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工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8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2004年度)。
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理事;国际专业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Pharmacogenetics and Genomics》,国内专业期刊《中华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癌症》、《肿瘤研究与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癌变畸变突变》编委。研究领域:常见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机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个体化医学。曾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项目等重要的科研项目。
主要学术贡献
较系统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至2006年已发表研究论文110多篇,其中发表在Nat Genet,J. Exp. Med.,J. Natl. Cancer Inst.,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Clin. Cancer Res., Oncogene,Hum. Mutat., Pharmacogenet Genomics, Int. J. Cancer 等著名或重要的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70多篇,累计SCI影响因子300多分,论文被引用900多次。参与主编或编写《肿瘤遗传学》、《肿瘤学》、《临床肿瘤学》和《肺癌诊断治疗学》专著4部。研究成果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
林东昕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常见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个体化医学;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资助下,主要致力于研究基因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他以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中国常见肿瘤为疾病模型,较系统地研究了细胞凋亡控制、DNA修复、免疫调控等生物学通路关键基因遗传变异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取得重要进展。
进行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细胞死亡通路关键基因CASP8以及FAS和FASL遗传变异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通过从DNA、RNA、蛋白质到细胞的实验,揭示了CASP8基因遗传变异导致该基因表达能力改变,最终影响到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凋亡,据此提出影响个体免疫状态的遗传变异是肿瘤易感性重要因素的论据。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专业期刊。
系统研究了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重要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ADPRT和XRCC1遗传变异是肺癌和贲门癌的易感因素,这两个基因变异与吸烟均有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共同增加肿瘤风险;实验证明ADPRT和XRCC1变异显著影响这两个互作蛋白的相互结合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专业期刊。
系统研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基因COX-2的遗传变异,发现COX-2基因启动子一新的c-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位于其中的单核苷酸变异是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重要生物标记。发现叶酸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是食管癌贲门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为叶酸缺乏与消化道肿瘤风险增高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相关论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等专业期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