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记录会保留在脑电波里吗?
印度警察使用大脑扫描来获取证据,但这在科学上有足够的依据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8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的脑电波从不会撒谎。或者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警察和执法机构都相信这一说法——但事实比这更复杂。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一组心理学家正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完美犯罪,包括如何进入校园里一间小办公室,了解学校职员存放财物的地点,以及如何安排最佳的作案时间以避免被抓等。当天晚些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熟练的小偷。
当然,这场“犯罪”完全只是模拟表演。最令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人类大脑如何控制参与犯罪活动时保留下来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被隐藏的程度。模拟的犯罪场景或许能帮助解开这一难题,研究的结果也能为目前的一些案件提供启发。
“多年以来,人们总是会这样假设,当罪犯看到一些有关他们罪行的提示物时,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诱发认知的区域,”参与研究的心理学家、肯特大学的扎拉·伯格斯特龙(Zara Bergstrom)说,“但是没有人认真地质疑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人们能否有意不去回忆一些他们不愿回想的事情?如果可以,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研究者依然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担忧。过去十年来,神经科学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进入世界各地的执法系统和法庭。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传 统的测谎器并不完全可靠,但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大脑扫描技术——被称为“大脑指纹测试”——却被认为极少犯错。事实上,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信任程度非常高。在一些国家,“大脑指纹测试”已经在分辨是否有罪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便是很突出的例子。
2008年,14岁的商科学生Aditi Sharma被判终身监禁,罪名是用蘸过砷的糖果对前未婚夫Udit Bharati下毒。此前她与Bharati解除婚约,又与另一位男子在一起,这令Bharati感到异常愤怒。
尽管Sharma在法庭上辩称自己是无辜的,但法官Shalini Pransalkar Joshi还是毫不迟疑地进行了宣判。这位法官在判词中解释称,对Sharma的大脑扫描显示,她具有关于砷的“经验知识”。印度警方从2003年开始就使用了大脑指纹技术。执法官员称,这项技术能帮助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警员搜集证据,并且使复杂、漫长的认罪过程大为缩短。
拥护者称,大脑指纹测试能揭示嫌疑人是有过直接的体验,还是从其他来源获得了二手信息。
大脑指纹技术通常是让嫌疑人安静地坐在一间无窗的小屋子里,给他/她播放一系列陈述,其中一些与案件有关。警察给嫌疑人戴上装有30个电极的帽子,探测他们大脑的活动,并将信息反馈到一台脑电图描记仪上。一些神经学家认为,这些信息能揭示嫌疑人对某个特殊线索——比如杀人武器——具有较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受害者遭受的损伤。
大脑指纹测试的核心是寻找一个特殊的大脑电信号,被称为“P300”。当某人接收到有关物体的语言或视觉暗示,以及与特别鲜活或强烈情感有关的人物、地点信息时,“P300”信号就会变得特别强烈。
20世纪60年代,神经学家首次发现了P300与大脑认知的关联。在人们看到某个提示——如看到一位亲戚的图片——后大约300毫秒时,大脑会出现持续增加的电活动。30年之后,才有人尝试将P300用来解决犯罪问题。
拉里·法威尔(Larry Farwell)曾在哈佛大学担任过副教授,从事生物心理学研究。他是第一位利用P300开发大脑指纹技术的人。在一次标志性的案件中,该技术成为搜集美国连环杀手JB Grinder犯罪证据的关键所在,并最终促成了1999年对他的定罪。
- 到“十五五”末,北京亦庄汽车产业集群规模争取突破4000亿
- 北汽新能源:预计到2026年以后量产应用L4以上的无人驾驶系统
- 北京正规划30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
- 网易云音乐回应黑胶会员还有广告:不会完全消除
-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武建力:加快推动各类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王伟:已通过审核高阶辅助驾驶地图超400件
-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王磊:北京将围绕四环至六环之间,扩大高级别自动驾驶范围
- 机构:预计Q3全球电脑市场出货量6530万台,同比增长1%
- 字节跳动商业化团队模型训练被“投毒” 内部人士称未影响豆包大模型
- vivo X200系列开售,销售额破2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