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炉新规 满足80%用户的需求就够了?

[摘要]身份认证指的不是密码等安全手段,而是公安、税务、工商、银行、教育机构、居委会等能证明你身份的机构。

央行出炉新规 满足80%用户的需求就够了?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

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网络支付出台一系列新规,其中包括对网络支付进行限额———网络第三方支付每个客户所有账户每天限额5000元,而类似于目前微信红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计金额更是不得超过1000元。此外,包括理财在内的综合性账户一年不得超过20万元。

这意味未来大部分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网络消费时,每日的累计消费金额总计不能超过5000元,每年则不能超过20万元。

关于央行限额网络支付的消息,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坊间流传。但在过去的一年,文件由于引起业内巨大的反弹一度在业内几度征求意见后,监管未再提及。不过7月31日晚间,央行在其官网挂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下子让这个消沉的消息再度在业内炸开了锅。

首先,焦点还是限额问题。

更多的消费者就此认为“网络支付最高只能5000元”。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联想到两天前刚刚网购了一台空调,花了1万多,连连感叹好险。大热天的,难道我要买5000元以上的商品只能去跑商场了?

央行昨天对此回应称系误读,该规定仅规范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客户使用银行账户付款的交易则不受该限制,不受限的还包括“商业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

央行人士举例称,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宝上买一台价值6000元的手机,碰巧他的支付宝账户有6000元,但根据规定,其单日消费限额只有5000元,怎么办?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扣款会优先从消费者的支付宝账户扣除5000元,剩下的1000元部分会从消费者之前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中扣除。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限额管理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付款需求。根据对国内典型代表性支付机构2014年网络支付业务数据的分析,2014年,61.3%的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消费、转账、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即《办法》规定的综合类支付账户)全年累计付款金额不超过1000元,80.12%的个人客户不超过5000元,98.5%的个人客户不超过20万元;72.31%的个人客户支付账户余额仅用于购物消费(即《办法》规定的消费类支付账户)全年累计付款金额不超过1000元,92%的个人客户不超过5000元,99.72%的个人客户不超过10万元。因此,《办法》对综合类支付账户、消费类支付账户分别规定的年累计20万元、10万元限额,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分别设置的单日付款不超过5000元、1000元的限额。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啊,原来限额的出台是这么个逻辑:满足了80%的用户,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这就行了啊?

按照这个逻辑,应该统计下,全国80%的居民每顿饭不超过多少。作为一个好事者,我查到了一个统计:外出吃一顿正餐,在长春人均70元,乌鲁木齐人均81元,而在上海得花费100元,位居全国31个城市餐饮单次人均价格排名之首,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了13元。

得嘞,那就按照上海人的最高标准也来设定个限额,“通过第三方饭店吃饭时,每人每顿饭的累计消费金额总计不能超过100元。”如果你想吃顿200块钱的午饭,你可以先在第三方饭店吃100块钱的,先吃个半饱,剩下的,有劳您再移步到国营饭店去吃,国营饭店里吃饭不设限额。

以此类推,应该一口气规定完:理发费的限额、打车费的限额、洗脚费的限额、医药费的限额、K歌费的限额……世界终于清静了。

除了限额之外,舆论的第二个焦点是:发微信红包要找5个机构开证明。

因为按照央行意见稿的第十六条规定,支付机构给个人开户,如果是消费类账户,需要三个机构为用户做身份多重交叉验证,而且消费类账户只能用于消费或往个人银行账户提现。如果是具备理财、转账功能的综合账户,则需要五个机构来验证。微信红包这样的功能属于转账的范畴,要发红包,首先需要五种方式交叉验证,开户的成本非常高。

目前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的支付机构,都还达不到央行的规定,而且,这一规定对非银行类支付机构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命的是,身份认证指的不是密码等安全手段,而是公安、税务、工商、银行、教育机构、居委会等能证明你身份的机构。

更要命的是,一旦办法正式出台,所有支付账户包括已经开通的账户都要执行,影响的不仅仅是新开立支付账户的人,几亿存量的支付用户都会面临四处补齐证明材料的大麻烦。

在某网站上,一个用户的评论得到了很多的赞同,这个用户的评论是——银行竞争不过别人,又不想放弃“手续费”,竟然用权力限制别人客户花钱,央行这个裁判都赤裸上阵去踢球,吃相太难看了。

除了网友针对自身利益的吐槽,央行的这个规定可能还带来恶劣的后果,人们无法进行自由消费,购物支付体验的繁琐可能带来用户的流失,或者用户就降低消费,网购的总体交易金额就会下降,正在快速上升期的O2O也会被打压,火爆四方的互联网金融也会陷入泥潭……这一切,但愿是杞人忧天。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