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还能走多远?

(青财经 及乐)瑞幸要上市了。这个诞生不到一年,不断跑马圈地的互联网咖啡品牌,近日被爆出将赴港上市。

瑞幸的缔造者是原神州优车集团的COO钱治亚,自去年一月份试运营以来,瑞幸开展了密集的广告投放及一轮接一轮的营销活动,铺天盖地的声势一举将其推上了国内咖啡外卖品牌的头把交椅。同年五月份,瑞幸开始正式运营,并向外界释放了自己的品牌战略,即 “无限场景(Any Moment)”。截至2018年底,瑞幸咖啡已经在国内开设了2073家门店,这一数字预计会在今年年底达到4500家。但从门店规模上来看,瑞幸咖啡已经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有预兆,但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瑞幸要上市其实早有预兆,早在2018年11月,路透社就曾报道,瑞幸咖啡已将上市的相关事宜提上了日程,并与海外投资银行展开了初步讨论,最快在2019年就能实现IPO。由于瑞幸为VIE结构,所以不少媒体推测其最有可能的上市地点是香港或纽约。而就在上周,瑞幸任命前渣打银行执行董事Reinout Schakel为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更是体现了上市前其对资本市场的迫切。

然而,就目前瑞幸的请款来看,上市之路并不平坦。不论是其B轮融资计划书所暴露的9亿亏损,还是自201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资本“寒冬”,都让IPO这件事显得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在去年年底,瑞幸获得B轮2亿美元的融资后,还依然对进入资本市场如此热衷,不禁让人对其的商业模式产生怀疑。

并且根据港交所(0388)的《上市规则》,在港上市的公司需要通过“盈利测试”、“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及“市值/收益测试”中其中一项,申请上市的公司要具备不少于3个会计年度的营业纪录才能完成上述测试。瑞幸目前仅仅营业一年,并未达到要求。

速扩张,瑞幸的品牌“护城河”在哪里?

“补贴”这个词儿真正被大众熟知,其实是从几年前的网约车大战开始的。疯狂撒钱的滴滴,最终吞并了快的、UBER中国,从而成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第一大品牌。先不论补贴是否能带来品牌忠诚度,但用户的消费习惯却是实打实地被培养起来了。

成功的模式从来不缺乏后来者。瑞幸从一诞生,就给自己的品牌烙上了一个“快”字。一年内累计融资4亿美元,估值达22亿,全国门店极速扩张至2000余家,瑞幸消费用户数达1254万。如今连IPO的筹备都如此迅速,快要创下“连锁品牌上市第一快”的称号。这一串吓人的数字,不免让人咋舌。但是疯狂补贴的背后呢,便是9个亿的亏损。但令人意外的是,当不少媒体对这一数字表示悲观的同时,瑞幸却显得毫不在意,甚至认为及其划算。

瑞幸激进的节奏要归功于CMO杨飞。手握“流量池”理论,杨飞崇尚的是以优惠券及裂变营销的方式,将用户流量聚焦起来,迅速培养用户的咖啡外卖消费习惯。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曾在B轮融资后公开表示,品牌仍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式对用户进行补贴,烧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换来用户,是值得的。

所以补贴带来的流量真的能成为品牌的护城河吗?其实不然。据行内人士透露,除少数对于口味品质及其看重的群体外,咖啡消费本身是没有任何用户黏着力的,尤其是对于普通消费群体。瑞幸目前庞大的用户群是靠补贴带来的,那么有一天补贴停止,品牌消费的复购率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所以,瑞幸需要一个护城河,让已经进来的用户最小化的流失。口味算吗?优秀的品质咖啡从来就不适合外卖,不论是手磨的仪式感还是氤氲的香气,又或者是漂亮的拉花,都会在外卖的一路颠簸中稍纵即逝;方便算吗?在瑞幸用无限场景培养完用户习惯后,已推出咖啡外卖服务的星巴克和麦当劳,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品牌调性算吗?张震和汤唯在广告里倡导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杯瑞幸就能做到的,就算产生了情感共鸣,也不一定会产生消费欲望。所以,瑞幸的护城河到底在哪里?

幸的敌人真的是星巴克吗?

1月3日,在瑞幸的“2019战略发布会”上,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极具挑衅的表示,瑞幸将在2019年全部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国内第一的咖啡连锁品牌。当然,单从门店数量及杯量上来看,只要瑞幸保持补贴政策不变,超过星巴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以此来坐实行业第一的地位,未免有些仓促。

对标星巴克,瑞幸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5月份,瑞幸就以垄断的名义起诉星巴克,而这一行为直接让瑞幸的品牌在行业及市场中打开了局面。之后,在瑞幸的公关宣传中,也经常见到星巴克的身影,无一不把星巴克塑造成只知道经营“第三空间”的旧行业代表。那么星巴克究竟是否真的是瑞幸的对手呢?

从大众对于咖啡的消费需求来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满足“喝”的需求,一种是满足“社交”的需求。前者的代表是已经成熟的速溶咖啡品牌及坚持手磨咖啡的外卖品牌,而后者就是以“第三空间”为主的星巴克,costa等品牌。从消费动机,这两种需求所代表的人群虽然有重合,但并不是同一类人。瑞幸面向的是效率至上的职场白领,而星巴克所营造的“第三空间”则更适合消费者放松及社交,用户也更加乐意为多出的那部分附加价值买单。所以,瑞幸一开始就选择咖啡外卖这一模式,也是巧妙的避开了与星巴克的直接竞争,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来教育用户习惯,这与滴滴等一众网约车品牌上线初的打法并无二致。所以,瑞幸清楚地知道,星巴克并不是其真正的对手,多次的捆绑宣传,只是打造坐标系,提升自我身价。

不论如何,瑞幸在咖啡消费市场的表型,还是值得圈点的。但是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持续性,资本造血的过程是否顺利,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短板。至于瑞幸在未来还能走多远,一切就交给市场来验证吧。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