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曹晶:智能制造不是机器换人,是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是《中国汽车报》的“老熟人”了。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他没有先讲自己今年两会的建议,而是先聊起此前和《中国汽车报》多位同事交流的往事,顿觉分外亲切。

在去年全国两会,曹晶曾提出一项“为商用车强制配置缓速器”的建议,这项建议目前的落实情况如何呢?据了解, 工信部已经对这项建议作了答复,明确指出:将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争取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速器产品列入商用车《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也会 继续组织对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的修订完善,扩大缓速器的安装范围,加强对实际安装情况的监管,并积极研究通过国家已有的渠道和项目等方式,加大对缓速 器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

“缓速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产量也一直在提升,但原车标配的仍然不多,更多是在车辆改装环节安装,这和车辆 的使用环境、用户的认知有关。”曹晶表示,“要想继续推动,就需要在产品上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降低成本;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加强宣传,让更多的 用户认识到缓速器的重要性。”在曹晶看来,安装缓速器是给用户多一份财产和安全保障,而让这份“安全保障”成为前装标配还需要一个持续推动的过程。

今年两会,曹晶一共带了四项建议,有三项基本已经“定稿”,其中一项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技工职业价 值”。曹晶告诉记者,这项建议和当前整个制造业甚至整个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密切相关。虽然当前培育工匠精神的风气已经初步形成,但要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还需要不少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实现人才的2025,特别是要率先实现技能人才的2025,加强对技能 人才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加强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实现全社会尊重劳动,认可技能的良好局面,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产业工人的队伍中学 习技能,并能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创新工作,不断改善生活,实现人生理想。”曹晶说,“当前制造企业不缺乏工匠,缺的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其实也就是 缺少对工匠工作价值的认可,缺少对工匠工资待遇的提高,缺少对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

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大量进入车间,更是对现代工匠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工人们不再是只掌握单一的技能,不再是完全靠个人掌握的技巧进行生产,而是利用先进的方法、工艺、设备和工具,综合掌握传统加工和现代技术的多项技 能,才能满足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需要。

“有不少人认为,智能制造就是机器换人,以后不需要人来工作了,这种认识不对。相反,智能制造是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曹晶进一步解释道,“机器代替人做的是一部分脏 、热、累、有毒有害、机械重复的工作,而人需要做的是对技能要求更高的工作。”

结合当前技术工人的实际状况,曹晶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建议:一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职业学校到企业打 造出一条终身学习提升的通道。二是对高技能人才应实施国家津贴制度,或者出台技能津贴指导意见,督促升级人社部门和企业共同落实,真正提高技能人员技能工 资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三是通过立法确定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义务。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责任编辑:刘万睿

文章关键词:两会中国制造2025技术智能制造曹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