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盛行 混合动力汽车或迎井喷期

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政府和民众重点关注。201611月,环保部通报称,对11月初持续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主要污染来源。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201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高达3.2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大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节能减排领域,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注定了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节能汽车技术中至关重要的混合动力技术近年来发展快速。据统计,该技术可以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实现节能35%—55%,减排效果显著,是降低PM2.5的重要手段,更是我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最主要的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

1月12,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指导,赛迪研究院主办的“节能汽车技术产业化成果汇报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节能汽车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主题,围绕节能汽车技术发展重点,行业专家、自主品牌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对节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化情况进行交流和研讨。会议汇聚了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科力远集团、上海电驱动等20多家节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

2016年,我国新增汽车保有量突破2400万辆,如果1/3是混合动力汽车,与同等车身、排量的燃油车相比,800万辆混合动力车,一共可节约220亿升汽油,几乎是北京市机动车2013年全年耗油量的两倍,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0万吨。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然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是进一步支撑《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顺利实施的有生力量。20159月,《<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纳入10大重点领域,节能汽车被放在首位,而混合动力乘用车和混合动力商用车则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重点。去年1026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首次将混合动力列为节能汽车技术之首,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到2020年占全国生产汽车产销规模的8%。这与“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百公里”的严格降耗政策不谋而合。从销量来看,201610月份,油电混动车型全面开花,销量高达7065台,是上年同期的近9倍,从市场端进一步印证以混合动力为代表节能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近日,由科力远集团主办的CHS系统产品成果发布会暨中国首款自主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交车仪式在深圳成功举办,我国终于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经测试,吉利EC7混合动力汽车综合油耗仅为4.9L/百公里,整车排放达到了国V标准。吉利EC7的车辆交付,标志着中国完全自主的首款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至此进入了终端市场,也意味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有了更现实的产业基础。

吉利EC7混合动力汽车搭载的CHS系统,是科力远集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潜心多年,共同开发出的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 混合动力系统,已拥有9项国际发明专利、529项国内专利。201511月该系统通过国家权威部门鉴定,认定研发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国际同类型先进技术比较更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16年,CHS系统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拥有了国际先进的混合动力总成技术及其产业化能力,并将应用于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据了解,除了吉利汽车外,长安汽车和云内动力已经对CHS技术平台投资参股,强强联手打造成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 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国家级研发平台,破解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这个技术平台面向全行业开放,实现技术成果共享,共同推进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江淮汽车、海马汽车等也已表现出浓厚兴趣。国内数家客车企业,也已与CHS展开 合作。

在这次汇报交流会上,与会的各大整车厂及核心零部件企业一致呼吁,国家应加大力度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扶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培育更多的中国民族自主混合动力品牌,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将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各大车企为实现国家第四阶段油耗法而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也将为全面达成《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节能汽车发展规划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井喷之势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刘万睿

文章关键词:PM2.5新能源电动汽车科力远集团节能汽车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