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插电式汽车的销量为773600辆,比2015年高出42%。
这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以及美国加拿大轻型电动卡车和欧洲轻型电动商务车的销量。整个轻型车市场的销量增长了2%,达到了9000万辆。而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增长速度要比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高出20倍,但它所占的比例却仅有0.86%。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球插电式汽车的保有量超过了200万,其中有61%是纯电动汽车,39%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据悉,12月份全球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同样也创下了新的记录,在全球60个市场当中售出了102500辆。第四季度增长的速率却表现平平,主要是由于2015年第四季度的销量非正常的膨胀,此外就是中国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
中国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全球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占据全球插电式汽车销量45%的比例,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只有35%。
插电式汽车的销量自2013年以来已经增长了3倍,如果延续2016年42%的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到2030年,全球10辆车当中有8辆会是插电式汽车。虽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插电式汽车的销量仅占到0.85%的市场份额,但在部分市场所占的比例已不止如此:挪威2016年插电式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4%,荷兰达到了5%,瑞典达到了3.2%。此外,全球驾驶员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为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增长带来了机遇。
全球电动车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水平,充电站的数量也以10倍的速度增长。而电池的成本在近三年来也降低了近 50%。可再生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大汽车生产商也宣布未来要增加电动车的生产比例,更不用说特斯拉向未来电动汽车行业做出的巨大投资。
各地区销量
中国2016年的插电式汽车的销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近85%。在乘用车领域当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了351000辆,另外有近160000辆商务车被出售(未在表格中展示),其中大部分都是纯电动公共汽车。中国政府一直都很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交通拥挤的情况,目标到2020年,社区电动车(NEV)在新车销量中所占的份额可以超过10%。
美国插电式汽车的销量也逐渐回暖,与2015年相比,2016年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36%,尤其是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表现。
欧洲大部分市场的表现都很抢眼,但荷兰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丹麦对电动汽车优惠政策的变化使得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欧洲2016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了13%。
汽车生产商销量排名及所占市场份额
比亚迪作为中国插电式汽车的最大生产商, 2016年销量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旗下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唐)和四款电动车(EV300, e5, e6, 腾势)的热销,比亚迪2016年的销量达到了102500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插电式乘用轿车和SUV生产商。
大众集团(包括奥迪和保时捷)的销量增长了7%,同时也把第二名的位置让给了特斯拉。特斯拉也从第四名的位置跻身到了第二位,2016年的销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52%,主要得益于Model X SUV的热销,售出逾25000辆。而宝马也通过增加产品线而守住了第四的位置。
目前有很多汽车生产商还继续依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而纯电动车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毫无疑问的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日产,比亚迪,北汽集团。
那丰田呢?从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不可充电的)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看,丰田一直聚焦在此,已经售出近13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占据全球不可充电混合动力汽车70%的比例。
63621821467291250062199072016年全球插电式车型排名
依据表格来看,特斯拉Model S成为全球最为畅销的插电式汽车和电动车,而日产Leaf的销量也非常接近,售出近50000辆,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8%,加上中国品牌启辰1900的销量,Leaf则是2016年销量冠军。
比亚迪唐插电式混合到了汽车,作为中国最为畅销的插电式汽车,2016年的销量排在第三位。而三菱欧蓝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让出了第三名的位置,其销量下滑了36%,其中大部分是在荷兰市场。此外,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为2015年中国最为畅销的插电式车型,尽管价格降低很多,但销量还是下滑了近10000辆,而目前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来源:盖世汽车)
责任编辑:张文静
文章关键词:大众集团插电式汽车比亚迪汽车销量电动车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