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说,他们没有预测政策,用户在国内、有能力上创业板,于是就决定回来了。回还是不回,拆还是不拆?这事也跟做投资一样,“你得有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判断”。
中概股回A股浪潮中 还有这些坑
腾讯财经 杨杨 邬川 发自北京
“暴风科技最初的想法很简单。”经纬中国合伙人曲静渊说,此前她是暴风科技的副总经理、CFO,“我们就考虑了两点,第一暴风的用户都在国内;第二从预算表上看,拆完架构后的两年,我们能有持续盈利。”后一点的重要性在于,这让暴风科技满足了创业板的上市要求。
曲静渊近期在中信证券和华兴资本合办的,有关中国股回归的“东游取经研讨会”上说,明确这两点后,暴风就开始动手拆架构了。“当时并没有预见到国内政策会有这么多的利好。”她说,虽然事后、市场上有诸多猜测。
2010年8月,暴风科技启动拆架构。据公开资料,在拆除VIE架构前,暴风科技的股权架构中,IDG资本和经纬中国分别持有37.7%和7.4%的股权,都为外资投资。“整个架构拆完,已经是2011年5月的事情了。”参与这个过程的金石投资总监申毅说,主要工作在2011年的二三月份就基本完成了,之后是一些公司注销的手续。
作为CFO,尽管曲静渊顺利完成了暴风科技的拆架构、上市工作,但她也指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对暴风而言如此,对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会更不容易。
“首先拆还是不拆、回还是不会,创始人自己得想清楚。”如果只是出于追逐中美两地的估值差,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摇摆。更何况从拆架构到实现上市,中间还有各种坑要填:比如到哪里去找钱?新老投资人的利益怎么平衡?以及如果不能顺利上市,有没有替代的融资方案能支撑业绩的发展?
下一个暴风?别太天真
暴风科技自上市以来受到的追捧,无疑刺激着后来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所高管就认为:即使在现有的发行节奏下,中国股市的年化收益率也不会低于国外,“国内发行是慢,但上市以后股价高”。
但暴风极有可能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孤例,“这是大盘、板块、投资者情绪,还有政策面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腾讯财经《资本论》解释说。
一个例证就是中文在线(300364.SZ),这家公司今年1月份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虽然也出现了连续22个的涨停板,但相比暴风科技,并没有那么疯狂。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腾讯财经表示。
暴风科技登陆创业板,比中文在线晚了2个月。从时间上来说,“创业板指在年初上涨势能才起步,而到3月份其上涨斜率已经处于加速上涨阶段”。能否抓住这点态势,其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因为上市的审批结构并非上市公司或投资者所能掌控的。而暴风的对标是乐视网,后者又是创业板的龙头股,这比中文在线所在的数字阅读领域要性感得多。同时机构的不停借力封板、吸引了散布追涨,这也是暴风能持续涨停的重要原因。
一位大型券商TMT分析师向腾讯财经表示,从长期来看,中概股回归的股价要想连续大幅度上涨可能性不大,市场终会回归理性,公司基本面才是驱动股价的终极核心。“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的中概股,对其基本面的判断又不同传统A股公司,后者是以盈利指标为核心的,而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效是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
中概股一窝蜂地回归,“很多就是冲着A股的高估值,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来的,”康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娄爱东说,当看到暴风科技、中文在线在A股的估值比自己的高出十倍甚至更多,“很难不动心”。
但她认为,这恰恰是A股市场的缺点,美国投资人甚至认为这也将不利于中国股市。Edelson Technology Partners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哈里·爱德尔森(Harry Edelson)表示,“中国股市中急功近利的文化,和杠杆过高的现状令人担心,透支信用总会有市场矫正的一天。而企业和投资人之间的信任和合理的分配,是一个市场得以长期良性循环的基础。”
回还是不回?谁应该回来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回来。”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上述研讨会上说,尽管他还是认为大部分中概股应该回家。包凡指出,决定是否回归的核心,是企业家要考虑清楚:你回来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的动机是什么?
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概股回国上市的最大好处,是“资本市场对公司产品更了解”。他认为像暴风科技这样的公司就适合回到国内,“针对个人用户的呃技术型产品,在国内很多人用、国内股民会比较熟悉”。
即使国内交易所高层,也不赞同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回来。“那些业务或者服务的客户都在国内的企业,更适合在本土上市。”上海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高管说,但这前提是企业愿意拆架构。
而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的解释则更为具象,他认为最适合回归的,是那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公司:业务模式已经被认可、在海外市场有相对公允的价值标准,此前由于资本市场的原因造成价值不能充分体现,“那么回归就是个市场化的过程”。
“无论如何,这个动机都不应该是去获取中美两地的估值套利。”汉理资本创始人钱学锋解释说,仅仅是看重高估值,往往会得不偿失。一般来说,从美股私有化退市需要6-18个月不等,而如果要寻求在其他市场重新上市则需要再等待1-2年,也就是说一家中概股选择退市再上市至少要2年。但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向无法可以判断,也许拆完了这波牛市也就结束了。
而时间是企业发展昂贵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一旦退市回来、失去了在美国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而公司在等待在国内上市的过程中又需要资金持续发展,到时候是否有替代方案?融资成本是否会更高。
拆还是不拆?先想好这些问题
从2010年8月决定,到拆完架构,暴风科技用了半年的时间。“这已经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了,律师们都很精通了。”曲静渊说。
流程或许简单,但过程却并不容易。“企业、投资人是否有意识到?一旦启动拆架构,则意味着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说,最终能否达成,是各方重新博弈、重新分配利益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会非常危险。”
这其中,不仅涉及老投资人和新投资人的关系平衡,也涉及到原有管理层和新管理层的利益平衡,以及员工持股计划也需要重新设计。回顾暴风科技的实践,在半年的拆架构过程中,就估值谈判、找接盘基金等等问题的谈判就花费了3个月。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新老投资人的关系怎么平衡?“我们已经投资了七八年,和企业也很有感情了,却要在临上市前找一帮人民币短期投资者进来接盘。”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说,“那你得给我一个天价啊。”
多位美元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基金的出资人)就指出,拆架构过程中的估值,是一个核心难题,“市场上没有一个公允价值”。同样以暴风科技为例,这家公司在过去半年中股价涨幅一度达到40倍,但2011年退出的经纬投资账面回报不足2倍、IDG的美元基金账面回报也不足4倍。
就在中信资本和华兴资本联合举办的“东游取经研讨会”上,有美元基金投资人就提出问题:在中概股的回归大潮中,美元基金何时才能作为股东、直接参与A股上市?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目前不可能,“要满足产业政策,VIE架构中的美元基金就必须置换”。尽管196号文允许满足条件的电商企业,即使全外资的也有可能在境内上市,但目前落地仍有诸多问题。
即使和老投资人谈妥了,要找谁来接盘?这也是事先必须想清楚的。金石投资总监申毅认为,有几类投资人比较有价值:“首先是本身就是互联网机构”,因为对行业熟悉,会认可公司的价值;“其次是此前已经投资了大量互联网企业的”,因为存在和其他被投企业存在业务协同的可能;“再次就是券商系的投资公司”,这是出于绑定上市资源的考虑。还有就是找有业务关联度的公司,当年暴风引入华为投资就是出于这一考虑,“华为在移动端的市场动作,会有利于暴风科技”。
而拆完架构之后,选择在哪里上市、选择哪种方式对接资本市场?“选择不同,拆的方式就不同,税费、时间的成本也并不相同。”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镔解释说,比如不回国而选择在香港上市,甚至不需要拆架构。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造成困扰,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就很困惑地说,“到底选择创业板、新三板还是战略新兴板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