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原标题:VR成Android手机标配?iPhone会被颠覆吗?)
不久前,谷歌推出了VR平台Daydream,计划为下个版本的安卓系统打造最新的VR技术,苹果也承认谷歌最近在移动VR取得的新进展。它的构想是,谷歌会把“白日梦"软件植入“N版安卓"手机内,而制造商将负责打造出能够支持更高级图像的手机,人人都可以享受VR技术构建的虚拟实境。小米、华为、三星、HTC、华硕、LG、中兴等国内外主流的手机制造商则跟着谷歌一起造梦打造支持VR应用的手机。用户将手机与Daydream VR头戴设备连接,就能开启VR模式",手机就会成为VR体验的终端。
安卓手机标配VR体验 iPhone会被颠覆吗?
谷歌Daydream试图颠覆现有的应用商店模式,开发者若倒向谷歌 iOS吸引力或降低
谷歌还提供一款VR头显和控制器的参考设计,谷歌在Android和Android Wear上也是这么做的。但这次显然不一样,因为谷歌的Daydream试图颠覆现有的应用商店模式,将VR应用的标准提升,比如为了最优化应用开发和Daydream的货币化,谷歌提出了一套最优标准,谷歌鼓励开发者为Daydream设计稳定的应用程度,确保在手机上时刻以60帧每秒的速度播放,具有完整的视觉界面,并希望开发比Cardboard能够提供的更长、范围更广的应用程序和游戏,并支持应用内支付。
其实我们看出,谷歌的野心在于,它想让VR功能成为Android N(即Android 7.0)操作系统的标配功能,并且让之后的手机App都具备VR功能,而不是再为Daydream VR开发独立专门的APP。头盔是目前为止最为典型的VR终端,为了与之达成配合,PC/主机、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
安卓手机标配VR体验 iPhone会被颠覆吗?
在这里,谷歌一开始就严控VR应用的标准,也支持应用内支付,这给开发者提供了持续的收入来源。如果说,VR应用能够让尝鲜的消费者觉得新鲜有趣并愿意付费,那么,VR游戏或应用将为开发者带来大量收入。一旦开发者能基于VR内容开发获取利润,可能会导致iOS阵营对开发者的吸引力降低。
苹果的VR布局路径隐现
Facebook、索尼、Alphabet的谷歌、亚马逊,微软都试图在VR领域抢占地盘。当然,苹果或可能做同样的打算。比如早在2013年,苹果买下PrimeSense,PrimeSense推出了世界上体积最小的3D传感器Capri。Capri可以嵌入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显示器中。
业内谈到,手握PrimeSense传感器这个重量级武器,苹果可以造成一台整合PrimeSense 传感器的移动设备,结合Metaio的技术,苹果可以在iOS的SDK中增加新的功能,推出杀手级应用。2015年5月,苹果用 3200 万美元收购德国增强现实技术公司 Metio,其 171 项 AR 领域的全球专利也收入苹果囊中。
另外,2015年11月,苹果收购了瑞士面部识别技术公司Faceshift。另外,苹果还从微软或者Lytro等科技公司挖人,还聘请了在3D UI,在VRAR的图形交互领域有极深造诣、美国重量级的VRAR研究专家Doug Bowman,补充人才短板。不久前有一份关于苹果的VR专利遭到了曝光。
安卓手机标配VR体验 iPhone会被颠覆吗?
笔者之前指出,苹果想开发“让人离开就活不了"的手机功能,VR可能是让iPhone变得更好玩的一个方向,也是拯救iPhone销量颓势的一个创新结合点。因为VR游戏与视频等都具备沉浸式的享受与刺激性的玩法,相对于目前手机的玩法来看,它是从二维到三维,平面到立体,将VR与智能手机结合,会衍生更多新的玩法。
大玩家已经正在形成VR先发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苹果已经慢了
因此,苹果会从VR的各种玩法中来做智能机的创新,避免让iOS生态圈边缘化,并推出VR内容生产平台吸引开发者,同时整合硬件产业链。
但苹果这一切布局都是外界的猜测,虽然有分析师预测,苹果将在两年内推出配合iPhone使用的VR设备,苹果VR可能会在2017年问世。但iOS何时能架构一个VR系统平台还是未知数,VR与iPhone的结合现在还远看不到苗头,苹果虽然在低调布局,但总体来看,苹果目前还是观望的姿态,可以看出苹果在VR领域的打法还没有想的太清楚,基于对VR风险的评估也还在纠结之中,据业内人士透露,苹果在尝试将自己的风险投资用于VR游戏之前,他们肯定会评估好,到底自己距离完美的平衡点还有多远。这意味着苹果还是固守当年智能手机的那套思维,就是先等产业链成熟度差不多了,再一出手整合的意思。
但这里苹果可能会犯错误。苹果的VR布局目前已经有点慢了。目前PC VR 头显大部分采用的都是 Oculus DK1 开源的算法,眼镜盒子产品的标准多数来自 Gear VR 的模型。也就是,某种程度上,facebook、三星、谷歌、索尼等厂商正在确定行业标准与品牌优势地位。虽然说头盔显示、视频算法、压缩、传输、稳定算法等技术点目前存在不少难点,但当facebook、谷歌、索尼等大玩家正在形成VR先发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
谷歌创新的意愿更强 苹果是智能机产业链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对VR市场风险有诸多利益考量
而谷歌将VR切入智能手机市场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一旦谷歌阵营的应用玩法更有趣更能吸引用户,缺乏VR新玩法的iOS应用对用户的吸引力可能将会下降。这样一来,用户将会流向谷歌平台,苹果品牌溢价也会弱化。谷歌深知在现有的模式上无法颠覆苹果,如果在应用的玩法上颠覆苹果iOS的模式,对苹果iPhone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当前VR产业的现状是,基于VR的电子元器件、屏幕、镜片、处理器、芯片,核心传感器、零部件等等核心组件厂家的技术储备尚有欠缺,因此要打造行业的标准与推动VR产业的内容源源不断的产生,需要一个平台方来推动庞大的VR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去生产各环节的产品与零部件,让产业链上的企业收益,目前谷歌和苹果都有这样的影响力,但目前来看,谷歌的机制更灵活,创新的意愿更强,Android系统虽然是苹果外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厂商的系统标准,但Android厂商与开发者都面临盈利难题,品牌溢价长期受限,而谷歌一旦将智能手机从快消品重新变为结合VR玩法的科技产品,Android市场的整个产业链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
而苹果目前是智能机产业链最大的既得利益者,iPhone应用玩法变革往往牵一发动全身,面临产业链利益的阻力,也需要考虑资本市场对其新业务商业化利弊的衡量,也要考虑VR应用是否会颠覆现有iOS应用模式导致软件盈利受损等诸多方面的考量,苹果面对VR市场反应相对迟缓也是情有可原。
谷歌一旦在操作系统底层做出了创新,手机的体验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目前是谷歌抢先开始在操作系统底层整合产业链。如今的智能手机硬件产业链统一化了,创新空间更多来自系统平台方,不过硬件需要更高的标准,比如VR需要手机屏幕达到4k分辨率,需要处理器的性能更高,电池续航能力更强,移动虚拟现实才有可能超越基本的体验,谷歌目前通过操作系统底层的变革将驱动手机厂商在这么做。当手机达到这一标准之后,移动虚拟现实往往可以取得跨越式的进展,给我们带来真切的虚拟“存在感”,手机的体验也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在VR领域,操作系统的决定性与关键性地位依然存在,因为VR应用的玩法导致了交互方式的变革,现有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显然很难再支持VR应用的基本操作,谷歌目前率先推出的白日梦也是将自身作为一个中间平台商将VR体验顺滑平移到智能手机,对用户而言,如果有VR系统来统一新的交互标准,学习成本将大幅降低,可以迅速培养用户习惯,推动市场的商业化。
谷歌有足够的VR用户或硬件与内容基础,可能形成对苹果iOS生态的颠覆效应
从目前苹果的布局路径来看,苹果未来的布局路径可能也会在iOS的SDK中增加VR功能,带动VR杀手级应用的生产。前面说到,苹果未来的VR布局也可能是产业链整合的玩法,但是苹果观望的态度更明显,从目前的各种边角料来看,在iPhone7中,苹果依然没有在VR中有试错的举动。一旦谷歌通过Daydream平台有效带动了APP开发商不断生产VR内容与智能厂商基于VR技术开发新的手机屏幕与耳机等新设备,谷歌作为平台为产业链服务方提供的服务与内容价值会改变,有了足够的VR用户、硬件与内容基础,可能形成对苹果iOS生态的颠覆效应,甚至也可能在玩法上颠覆iPhone的领先优势。
因为一旦谷歌Daydream推动VR体验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口碑效应,苹果将很难取得后发优势,苹果整合产业链的玩法将会面临障碍,这容易导致苹果市场应变受制于产品格局的转变,要知道,当初iPhone颠覆功能机也就是在触屏的玩法上进行了创新,VR应用的玩法也是一种不同玩法的创新,苹果需要警惕自身陷入到当年诺基亚的窘境之中,即在智能机变革来临而迟迟不愿做出改变最终丧失领先优势。苹果也得考虑,一旦跟不上节奏,是否会陷入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内部产品创新机制被破坏的尴尬境地。
而另一方面,苹果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谷歌、facebook,还可能来自各个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可能其发展的方向与用户需求的方向都已经变了,加之竞争对手也已经通过各自的平台战略使得开发者获利并占领了用户心智。
VR可能使得Android与iOS的竞争到达另一个维度,将是三维与立体的VR应用生态体验对决平面二维体验应用生态,这可能会将智能手机的玩法拉高一个层次,一旦谷歌在产业链整合上做出成效,苹果再进行布局可能就慢了,目前还需要看谷歌在产业链整合的成效与解决相关VR技术难题的速度与能力,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盈利的能力,以及在整个VR产业推进过程中执行力与内容开发速度,这可能是Android在玩法创新上可能超过iOS的一个全新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