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焰十字
跨境电商税收新政(以下简称“新税”)实施至今已有一周,尽管税率已经明晰、正面清单已经公开,整个海淘行业,不管是海关、平台、消费者,都似乎大多还处在懵逼状态中。在这场国家、企业、消费者的三方博弈中,政府虽然掌握了目前的主导优势,但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还是需要消费者和跨境电商一起平衡。
政府:买买买可以,留下买路钱
从新税的消息释出,到最后的正式发布,再到正面清单的公布,整个过程显然政府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的。但从政策反推,我判断政府对跨境电商这个行业的态度依然是偏正向的,只是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化要求。
之所以对政策作出正面解读,主要还是动机的判断——摁死跨境电商对政府没好处。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政府开源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在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互联网化程度提高、海外商品更具有性价比这几点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无法满足的消费力转化为个人境外购物已经成为难以阻挡的趋势。对政府来说,境外购物是最没有收益的结果,禁止并不合理,放行则所有的好处都被老外给占了。
跨境电商的出现给了政府一些新的提示,肉被老外吃了,汤还是能喝的到的。所以之前通过行邮税免税措施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费了好几年功夫,花了多少亿的投资,才成就了现在的繁荣。要是现在摁死跨境电商,除了把这部分利润推给代购和走私者之外,很难看出对社会有任何好处。
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次税改的核心应该说是两个东西,税制调整和正面清单。
关于税制调整,针对容易管控的跨境电商平台,取消行邮税免税额,再推出增值税 消费税一起打7折的计税方式。从实际情况来计算,原来500元以下不需要缴税的商品将增收11.7%以上的税率,原本部分行邮税较高的商品(主要是化妆品和饰品等),在新的税率算法下有所下降。
但同时,政府对于新政又设置了模糊区。7折的折扣率会持续多久,这个财政部的把控能力要大得多,比调整税率的推进阻力会小得多。正面清单中未定的执行细则和含有很多补充解释,实际执行中让跨境平台和海关之间产生了不少分歧,到底怎么玩还是政府一句话的事。
除了这些正常的调整之外,新税中包含了一条很突兀的政策——单品2000元购物限额。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有点奇葩,从后面消费者的反映就可以看出来。
总体来说,本次新税给了跨境电商政策指向,也给政府一定的缓冲空间,是一个均衡的结果,也是政府执政艺术的体现。
消费者:情况还算稳定,但限额如鲠在喉
对于新政,消费者会有怎样的反映?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做了个轻量级的调研,发现有些受影响比较大,有些则感觉还好。
食品、母婴、保健品等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我自己)大都表示10%左右的涨幅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短期可能因为价格敏感抓紧囤货,但长期来看并不会对消费产生太大的影响。以母婴产品来说,例如奶粉的消费者,大多不会因为这一成差价改选国内品牌,甚至不考虑改换其他国外品牌,毕竟这次是所有品牌都一起涨价,所以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比之下,喜欢购买鞋包衣服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就比较受伤了。
因为她们想买的很多商品都被拦在限额之外,或将无法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以国内现在中产普遍的消费水平来说,2000元只能算是大众向的消费品,从扫地机、空气净化器这类家居必备品,到咖啡机这种有生活追求的商品,再到像Tory Burch这种国内所谓的轻奢品牌,基本都被挡在门外,就别提国内消费者重点海淘的一线奢侈品了。虽然征收税费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限额一说却是完全扼杀了消费需求。
不过,此次也有受益的商品,最典型的就是护肤品,几乎都在此次调整中享受到了一定的税收减免。一来这些产品本身的价值偏高,在此次调整中实际税收下降。但同时,他们的价值一般不超过2000元,所以不会受限制。可以说是两头沾了好处。
总体来说,本次新税没有打击国内海淘的热情。但是因为价格的上涨,在品牌选择和实际购买量上会有一定的调整。而这部分价格上浮,长期来看还是比较容易被市场消化的,在此次轻量调研中,消费者对于交税也基本接受,毕竟能买到的商品还是比国内的价格便宜,质量还比国内的好,但是对2000元限额就吐了一堆槽。
几位妹子给出的答案都是“找代购”。由于国内零售奢侈品店的价格实在是离谱,选择上也比国外少了很多,即使交满行邮税依然有很大的市场优势。但人为设置的障碍根本不能挡住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能把这部分消费者推向代购,让消费者缺乏保障。而推向代购以后,毕竟海关也不可能一件件查件,反而丧失了其中的税收空间,创造出灰色利润空间。更何况,在做出限额之前,应该需要对整体消费市场做出调研,如果说政府想要严管灰色代购,那么应该说明这个限额是同一件商品购买多件而成,而不是所谓的“一刀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经常出差的人总想买个好点的旅行箱,价格超过2000了吧,对于这样自用的且单一不可分割商品来说,一刀切的价格确实太草率也太无厘头了。
事实上,现在消费者本身对个人旅行携带入境商品的5000的限额已经非常不满了,都觉得价格太低,人家奥巴马都将500美金的限额到800美金了,我们还拍脑袋的定一个特别低的限额,对在跨境电商购买商品的价格进行一刀切,实则是一种大幅度的倒退。先不论是否购买奢侈品和高端电子产品,就单从这个限额出发,这条政策除了保护国内贸易,特别是既有的奢侈品利益链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太实际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对政府还是对消费者都真的有害而无利。
跨境平台: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波是从新政风声透露出来,这两个月跨境电商平台的老大们和投资人们估计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即使心里想着国家不会整些幺蛾子把这个产业弄死,但又免不了有这样的担忧。
随后新政一些细节开始显现,并且明确了时间节点。为了应对可能的情况,比如乘着政策还没落实,赶紧拼命把手里的货甩出去,不少都在亏本销售。当时没有去买买买的我对此有些后悔。
到了时间节点,新政出台,正面清单发布的时候,更是令以保税为主的几家平台抓耳挠腮,整体上看,商品种类包含了大部分商品,但仔细研究一下,现在很多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都没法儿卖了。
到第二天正式发货的时候,我天,又出现问题了,保税仓的货为什么不让发?怎么海关那边的理解和我们公司的理解不一样呢?原来这正面清单满地都是坑啊!
作为夹在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跨境电商平台,在这几个月的心情毫无疑问是过山车的感觉。
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考拉海购、蜜芽这些以销售标品为主的保税备货的平台,在新政颁布后,都陷入了比较混乱的状态,一方面受税率调整影响,原来存在保税仓的货现在都要交税了,纷纷抓紧清货,另一方面,受正面清单影响,像液态奶这些就完全不能卖了,而且还需要遵守一般贸易的一些规定。要知道能按一般贸易能进来的商品屈指可数,首当其冲最受影响的就是食品类、母婴类、保健品类,没有这证那证的休想销售,再加上还有一堆的不确定执行细则,真替保税备货的平台捏一把汗。
去年10月宣布拿到B轮3000万刀主打韩日商品的菠萝蜜这回感觉到的酸爽简直不敢相信。聚美优品也是保税备货模式,而且刚刚在韩国投入巨资,不过投资人也早就习惯了聚美的起起伏伏。要判断哪些跨境电商平台心里在打鼓,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湖南卫视,看看有哪几家的广告。
现在来看,以上这些平台真的就只能“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了。
当然,此次新税发布也有一些相对有益的地方,那就是政策对于跨境直邮的倾斜,也让现在大多做保税备货的平台计划往这个方向发展。
目前来看,洋码头这种以跨境直邮为主跨境电商平台还是比较有远见的,而且在此次新政中影响较小,反而还因为新政的出台,可以将物流成本降低30%,估计别人家看到也是有点眼馋。相信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以直邮为主的平台出来,比如考拉在之前的发布会上也说了将加大直邮的比例。整体来看,跨境直邮一方面在此次新政后影响较小,而且能直接满足消费者多元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新政后,跨境直邮的通关效率将大大提高,也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的体验,绝对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总之,不管是真不在乎还是打肿脸充胖子,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借着税改的关注度做起了打折促销,并表示新税不涨价。谁涨价谁傻X,这好像成了所有平台的共识,但涨价是迟早要发生的,所以有啥想买消费者还是乘机买了吧。
最后
在此次围绕新税展开的三方博弈中,政府是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的,不负民间对政府“办事拖沓,收钱果断”的一贯印象。不过,从目前消费者的反映来看,此次新税在尺度把控上还是不错的。对消费者来说,只要是一般贸易引入的专柜商品,由于其复杂的流通体系,形成了不合理价格,所以锚定价格偏高,对跨境电商涨价的容忍度也就高了。至于跨境电商平台,虽然喜忧参半,但政府的政策指向逐渐明晰,减少了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希望能够继续完善一下这个税制,长期来看是个利好。
当然,政府手中由于还有不少牌可打,未来跨境电商依然会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但此次税改指明的方向,极有可能倒逼国内海外商品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最终使得线上线下价格趋同。
还有,2000人民币——不到350美元的限额,真的没啥意思,记得前几天看到日本人做的一套VR自慰神器都要400美元,怎么买?哦,这个可能本来就是高精尖商品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