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苹果?这对手机厂商来说太有吸引力了,而其难度又与吸引力成正比。当然,这只是常规思维。深谙创新理论的人往往会信奉另一句话,那就是“常规是用来打破的”,所以说到底,这个问题可拆分为二:
苹果能不能被超越?当然能,这只是时间问题。
那到底该怎么超越苹果?实际上,这牵扯到姿势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厂商Weloop创始人牛浩田曾告诉雷锋网记者,“虽然苹果总被友商‘吊打’,但如果回顾一下会发现,智能手机的每一次革命几乎都是它引领的:触控技术、视网膜屏、按压指纹识别、金属工艺、协处理器等等...”
所以,在他看来,“既然其他人都在跟随,那它(苹果)就应该赚取这个行业的大部分利润。”没有人会跟利润过不去。因此,在“不跟随”甚至“超越”的过程中,也总有一些参赛选手会动作变形。
截胡苹果的乐视
2016年1月4日,苹果供应链传来消息:为了在更小的机身中内置更大的电池,iPhone 7将取消3.5mm耳机接口。(实际上,坊间消息早在半年前便有iPhone 7将取消3.5mm音频接口一说。)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关于iPhone新品的“小道消息”越来越靠谱。而这种改变虽然谈不上改变世界,但在硬件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手机行业,此举多少算得上是一个师出有名的创新。当然,答案的揭晓还是得等到今年9月份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而这也恰好给友商留下了一段不算很长的时间窗口。
2016年4月10日,万能的工信部传来消息:乐视超级手机2已经“上架”,值得注意的是,其耳机孔将与充电器共用端口。
虽然乐视超级手机2的发布日期还未确定,但乐视移动总裁冯幸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乐视超级手机2代将于3月末4月初发布。”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乐视很快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耳机/充电端口二合一手机的公司”。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到时候这款手机将在发布多久后才能开放购买?
截胡苹果的华为
众所周知,iPhone 6s在发布之前,最让人期待的功能之一便是Force Touch。不过最后的剧情却是这个样子:
在苹果 iPhone 6 发布前的2014年5月,坊间盛传 iPhone 6 将采用蓝宝石屏幕。于是乎,华为抢先在欧洲发布了 Ascend P7 手机,并且提供少量蓝宝石屏幕的(高端)定制机型,想抢走苹果的“全球第一部蓝宝石屏幕手机”风头。
刚刚(2015年9月4日-9月8日)的IFA展上,华为发布 Mate S 手机,最大的亮点是采用压感屏幕(ForceTouch)。不,严格意义上说,是少量最高端的版本采用压感屏幕,故技重施。众所周知,盛传9月9日的新 iPhone 将采用压感屏幕技术,毕竟苹果已经在 Apple Watch 上量产该技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iPhone 6s/6s Plus发布两个月之后,拔得头筹的Mate S终于量产。不过即使如此,同样是Force Touch,华为与苹果的区别是:
“就压力触控,苹果用一颗独立的IC,并且在屏幕底下有个感应层,布了96个感应通道侦测压力值,前后开发了将近一年做了无数测试。你们知道Mate S多少感应通道吗?1个。理性看待差距。”
——摩卡RQ
截胡小米的乐视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雷军曾透露他最近的一个困扰:“几乎所有的同行在开发布会时都要踩小米几脚。成为了中国第一以后,小米一下子从颠覆者和挑战者的角色,变成了一个防守他人攻击的防御者。这个心态我有点没有转换过来。”在“几乎所有的同行”中,当然包括总是截胡小米的乐视。
2016年1月5日,乐视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16)上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乐Max Pro。也许是截胡意图太明显,外界很快质疑这会不会一款“PPT手机”。最后,乐视用行动作出了回应。
2月22日,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乐视宣布乐Max Pro定价1999元,当天便在乐视商城发售。不过令人失望的是,这次的发售数量仅为1000台,并且全为工程机。
从最终效果上看,此举虽然谈不上产生了多大的轰动效应,但至少让雷军在晚两天的小米5发布会上少用了一张PPT——全球首款搭载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而如今,小米5已开卖一个多月,乐Max Pro却仍然了无音讯。
同样的桥段,小米和乐视在另一个领域也上演了一番:2015年12月22日,乐视推出了“全球首款曲面超薄分体电视”——第4代超级电视Max65 Curved;2016年3月23日,小米同一维度的产品小米电视3S才姗姗来迟。当然,这次乐视依然用的是工程机,依然是发售延期。
结语
在采访中,牛浩田告诉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记者:“其实抢先发布技术本身是一种市场策略,这没什么好诟病的地方。关键是抢发技术之后,用户体验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因此,相对于为“截胡”而“截胡”,“科技公司的创新效率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