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不讲4G只讲覆盖率
在中国联通公布的4G时代移动宽带战略中,“3G+4G一体化”成为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关键词。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介绍说,中国联通将实施网络建设3G+4G一体化,终端3G+4G一体化,资费3G+4G一体化。
具体来说,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联通将实施WCDMA+LTE网络建设模式。由于中国联通拥有成熟的3G网络,同时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近330个城市范围内开通HSPA+网络,计划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城市实现42M的网速。从这点来说中国联通未来4G网建投资不会增加太多。
在终端方面,中国联通已经联合终端厂商发布61款4G终端,2014年终端销量预计将达到1.88亿台。在资费方面,中国联通也是统一了3G与4G资费,并且新的整体资费水平将有一定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相比3G业务,中国联通在4G业务资费上更加简化,只重视两类,一个是数据流量,一个是语音,而短信将作为延续产品不做专门归类。
显然,借助3G成功“上位”的中国联通并不愿意过早地进入另一个游戏圈--日益激烈的4G竞争中,如何保住3G优势并且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摆在联通面前的现实问题,所以无论是资费还是网络建设和终端,联通采取的都是绑定原则,只求覆盖率,不求4G全面开花。
中国电信:等待FDD牌照
中国电信虽然也开启了4G商用进程,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开局,在首轮4G交锋中表现得颇为吃力,只能寄望FDD发牌,依托产业链优势和竞争对手抗衡。
首先,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运营商成功实现CDMA与TD-LTE的无缝对接,中国电信若想推动4G发展,就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和时间。
此外,由于CDMA的网速限制,中国电信无法像中国联通推出42Mbps那样,通过直接升级原有3G的网速来与中国移动4G网络竞争,这让中国电信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目前中国电信的打法是,一方面大力拓展农村3G市场,另一方面投资建设TD-LTE网络,并积极申请FDD-LTE牌照。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业绩记者会上表示,农村地区以3G发展为主,而且潜在用户数占到中国的一半,2G用户会加快向3G转移,这将是中国电信的机会。中国电信日前联合产业链数十家合作伙伴,推出了三网双待的“全网通”系列手机,可以同时兼容电信CDMA网络、移动/联通GSM网络,借助3G的优势,将目光瞄准了友商的2G存量市场。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今年的资本开支为803亿元,其中用于移动业务的资本开支为423亿元,如果FDD牌照获批,整体资本开支增加约200亿元。
中国移动:快速上马争抢4G先机
中国移动对4G的态度是三大运营商中最为积极的,到今年年底,中国移动仅在广东就将建成6.5万个基站,4G一年的基站数将相当于3G五年、2G十年的建站规模。在前不久发布的财报中,中国移动首次公布了目前4G的用户数,也足以表现其对4G业务的重视和期待。
在TD-LTE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也快速进行商用和市场推广。截至2月底,中国移动客户总数7.7562亿户,今年首两个月净增加840.9万户;上月3G客户总数2.154亿户,2月4G客户总数134万户。中移动主席兼执行董事奚国华在业绩会上表示,去年预算在4G上的投资为417亿元,今年预算4G的投资占总资本开支约33%,公司目标于年内增加50万个基站。
但是,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在4G终端入库的要求上做了更改,2014年5月份以后入库的机器,要求做到4G五模,也就是说除了支持GSM、TD-SCDMA、TD-LTE以外,还要支持WCDMA和FDD-LTE.中国移动这一决策,又让业内对中国移动的态度产生了若干疑问。不过,从4G五模的要求看,除了增加了FDD-LTE以外,还增加了WCDMA,如果说中国移动是为了未来FDD-LTE的牌照做4G五模的要求,那么WCDMA就没有意义。所以4G五模更多是为了用户漫游准备的,并不能说明中国移动对TD-LTE的态度有何变化。
- 美媒名记指责苹果陷入创新瓶颈:AI、AR与自动驾驶全面落后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元,多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 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发布,马蜂窝助力贵州开启智慧文旅新篇章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以“技术为根、实战为魂”,助力高校,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 余承东2025年全员信:通过海量鸿蒙设备,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
- 速通 NVIDIA 专业显卡:专业显卡有哪些优势?适合什么场景?
- 马蜂窝跨年出行预测:仪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烟花”带动目的地热度上涨
- 30亿元!比亚迪捐资兴教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闭着眼睛写代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启幕,4K花园自研“满天星”获十大创新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