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3日,中国科技巨头正在投入巨资,追逐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风口”.这就是“自行车版的Uber”.
在汽车快速发展之前,自行车曾是中国城市的标志。而目前,自行车正在回归。利用智能手机应用、GPS和可扫描的二维码,创业公司试图向城市居民提供廉价的自行车分享服务,解决中国城市的拥堵和污染问题。
在中国市场,对打车应用的投资于8月份达到顶峰,当时滴滴出行收购了Uber的中国业务,从而成为一家规模350亿美元的巨头。过去一个月,上海的摩拜和北京的ofo完成了大笔融资。在寻找中国市场下个“独角兽”的过程中,许多投资人看好这一行业。
摩拜获得了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消息人士表示,本月该公司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同样是在本月,ofo完成了1.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滴滴、小米和美国对冲基金蔻图资本。后者曾经投资了Facebook和谷歌。
26岁的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表示:“我们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如此多的投资人,也没有想到这个领域会如此火爆。”2015年,包括张巳丁在内的5名北京大学生成立了ofo.该公司的服务价格为每小时1元人民币。
摩拜同样创立于2015年。两家公司均表示,目前每天有数十万的中国城市居民使用这些服务。科技行业观察家估计,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实现盈利。两家公司也没有披露业绩数据。
两家公司均宣称,自己是全球首家此类服务。一些企业和投资人则在关注,这一模式能否复制到别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存量自行车估计接近4亿辆。摩拜的车型采用了橙色内圈和实心轮胎,从而降低维护成本。ofo的黄色自行车看起来科技含量较低,外观也比较普通。
摩拜:自行车的“性感”回归?
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应用去解锁自行车并支付车费,在行程结束时可以将自行车随意停在路边。ofo和摩拜均表示,相对于传统共享自行车,这是个重要优势,因为以往的共享自行车必须将车辆停放至停车桩。利用GPS系统,摩拜的应用还可以让用户看到周围空闲的车辆。
广州一名29岁的学校教师于晓霞(Yu Xiaoxia,音)表示:“我觉得非常方便,因为道路交通状况很差,尤其是在高峰期。”在广州,使用摩拜车辆的价格为半小时1元人民币。
于晓霞认为,这样的价格物有所值,不过使用起来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她表示:“车辆蹬起来感觉太重,而随着用户数越来越多,找到空闲的车辆也越来越困难。”
目前,摩拜和ofo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ofo表示,该公司的员工总数超过300人,其8.5万辆自行车每天完成50万个订单。摩拜拒绝透露该公司的员工总数。摩拜CEO王晓峰表示,该公司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0万。
43岁的王晓峰宣称:“通过制造时尚、高科技的车辆,我们希望让自行车重新回归性感。”王晓峰是摩拜联合创始人,他此前担任Uber上海总经理。
张巳丁则表示,目前ofo每辆车每天被使用4次。ofo可以在两到三个月时间里收回一辆自行车的成本。
即将到来的挑战
目前尚不清楚,新出现的自行车分享市场是否会类似打车应用市场。后者竞争激烈,吸引了大笔投资,而最终趋于整合。在收购了本土竞争对手,以及随后的Uber中国业务之后,滴滴已成为这一行业明显的领先者。
与此同时,共享自行车的商业模式面临着挑战,无论是业务运营还是战略。
对摩拜和ofo来说,自行车盗窃、损坏,以及用户不负责任的使用将是业务运营中的麻烦。此外,这一行业也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监管问题正在困扰中国的打车应用市场,相关公司面临着政府部门对司机准入的严格限制。
另一个问题可能在于中国城市的设计。过去20年,中国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建设,满足私家车发展的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助理教授西尔维娅·何(Sylvia He)表示:“从规划角度来看,共享自行车是很好的发展方向。然而许多中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机动车。自行车没有获得足够的基础设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数智江苏 向新而行
- 数智江苏:推进万兆+AI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打造
- 孙正义黄仁勋互曝往事:差点买下英伟达 错失两千亿美元
- 特朗普胜选影响科技业:AI加速进步,平息反垄断调查(谷歌除外)
- 马蜂窝发布2024北京文旅十大新玩法,创新体验激发目的地新活力
- 戈尔发布业界首部《车灯凝露解决方案白皮书》,助力汽车照明应对行业挑战
- BEZ三十年 | 砥砺三十载 奔“赋”新征程 电子城高科举办成立30周年暨重组上市15周年主题活动
- 华为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推出HarmonyOS NEXT和多款新品
- 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原生应用超15000个,开启更多机型公测
- Gartner发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代理型AI与AI治理入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