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制造告别粗制滥造 不输日本产品

美媒称,“中国制造”品牌长期以来代表着数量而非质量,代表着低廉价格而非一流产品。但这种情况正开始改变。在几十年来一直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后,中国的产品质量正悄悄地逐步提升。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近日报道,从服装和家用器具到手机,事实正在证明,中国商品现在与日本制造的产品同样耐用,与台湾地区等高科技中心制造的产品几乎同样精密。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曾生产玩具,但到上世纪80年代时转向制造节能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国正以同样的方式消除质量差距。这项新优势正开始在亚洲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带来影响。

可以问问台北一家科技制造企业的经理约翰·严(音)对中国大陆质量的看法。他的声音变得低沉,他说:“老实告诉你。”这句话在当地的意思是“是的,我们遇到麻烦了”.

严说,在“面对面”产品质量对抗中轻松超过大陆的日子结束了。严所拥有的Ndevr公司是一家制造闪存盘和数据存储卡的企业,他说:“他们(大陆)拥有更多资源、更多人力,市场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可以看到这一点。”

带来更高质量的各种因素

中国大陆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在台湾越来越成为一项共识。

KGI证券公司驻台北的经济师安德鲁·蔡(音)说:“近几年来,大陆品牌的受关注程度和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台湾品牌丧失了一些市场份额,这无疑有大陆的影响。”

在这项转变的背后,为了在出口市场上开展竞争,并吸引国内买家,中国大陆的制造商面临巨大压力。

分析人士称,刺激质量的最常见因素是向外界学习。中国企业通过逆向工程和仿造国外机器得到了改进。这常常是通过与外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实现的,外国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得到调整。

以全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格兰仕为例。该公司创始人1990年从日本手中购买了一份产品设计图,并开始生产微波炉。不久后,他说服外国品牌在他的工厂建立生产线,对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加以利用。格兰仕的工程师们观察外国企业如何做事并效仿它们的做法,很快这家公司就为外国品牌生产微波炉了。

在合资企业中,技术转让常常是强制的。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要求西屋公司或法国电力公司等核电站制造商分享它们的技术,以换取中国的合同。工程师将这用作自身技术的基础,如今中国正向英国出售核电站。

工厂工人能够快速学习

服装制造商香港TAL集团的负责人李国权说,该集团两家中国工厂的员工和经理与该集团在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相比受教育程度更高,学习也更快。

李国权说:“每次改变式样的时候,效率都会下降,因为工人们必须学会适应。中国缝纫工学得很好、很快。”

同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中国在本国市场尚未充分发展时开始出口。面对全球对于质量始终如一的需求,工厂不得不自我提升,成功赶超了印度等最初主要将产品销往本国市场的国家。

中国的海外投资由2006年的几十亿美元增加至去年的1029亿美元。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赵先德说:“没人在乎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反正它们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从质量上来说不见得有什么显着差别。”

台湾商人现在正在探索利基产品线或与大陆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这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高端云计算系统,或者专注于那些大陆所欠缺的硬件。

在韩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2010年在一份报告中建议:“韩国如今应该重新考虑它的思维模式,考虑与中国建立互相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将中国视为一个低人一等的合作伙伴。”

领先于中国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台湾制造商冠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去八年来一直在为中国大陆生产商研发一种极薄的手机膜。它的价格是冠品在日本的最强竞争对手所生产的类似产品的五分之一。

该公司与一家大陆承包商合作,公司领导者可以看到大陆工厂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台湾人现在认为他们必须很快作出调整。

冠品首席执行官叶嗣韬说:“通常台湾人会说我们比大陆更好,但据我所见,这并非事实,在一些情况下,大陆的质量更好。”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12-28
美媒:中国制造告别粗制滥造 不输日本产品
美媒称,中国制造品牌长期以来代表着数量而非质量,代表着低廉价格而非一流产品。但这种情况正开始改变。在几十年来一直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后,中国的产品质量正悄悄地逐步提升。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近日报道,从服装和家用器具到手机,事实正在证明,中国商品现在与日本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