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爆红的瑞幸咖啡动了谁的奶酪?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品牌也一样,比如“小蓝杯”瑞幸咖啡,最近就遭遇了多波次的黑公关。
2018年,从年初红到年尾的品牌,除了瑞幸咖啡,还是瑞幸咖啡,公众号推文次条都是10万+。在北上广深等瑞幸咖啡入驻的城市,如果年轻人不知道这个品牌,那一定是超级另类的怪物。
当然,从现在一些黑手对瑞幸咖啡的各种质疑来看,什么质疑的理由都有,有些似乎非常有道理,有些则牵强得太明显。
有人质疑高管的经历,还用了十分夸张的标题,以此来否定品牌的成绩。且不说早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就算有那也是过去的事情了,法律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了结,难道就因此否定一个人的一辈子,以及否定他今后就职的任何企业?这显然是株连九族式的封建思想。而质疑得最多的是亏损问题,很多媒体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一边吹捧那些亏损换市场的客户,又一边质疑亏损换市场的创新企业,明显就是双标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亏损,通过大手笔的技术和市场投入,来抢占市场,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打法,本身并没有不当之处。亚马逊亏损没有问题,阿里没有问题,换瑞幸咖啡就有毛病了?现在美股还有那么多亏损企业。
有人拿瑞幸咖啡和ofo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哪怕ofo到了今天这种田地,其实之前还是有机会全身而退,这是管理团队犯了战略错误。而在产品本身上有着天壤之别,咖啡是一种快速消耗品,共享单车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真要做比较的话,其实倒是可以拿京东来做一个对比。京东也是持续亏损过多年的企业,但现在已经连续多个季度盈利,资本市场给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京东此前之所以出现亏损,是因为在技术和物流上投入,今天来看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当初坚持投入物流,很难说还有京东今天的口碑,通过物流、技术改善用户体验,让京东在电商的红海中崛起了。而瑞幸咖啡在众多的咖啡品牌中,也是靠另辟蹊径爆红。
这也许是瑞幸咖啡招黑的原因,因为它的快速崛起,让一些企业明显感受到了威胁。再加上它刚刚出道,市场上那些同行业的巨头,恨不得它病怏怏的发展不起来,各种招数都会使出来。
谁有可能是背后的黑手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首先是那些被“新物种”瑞幸威胁到的咖啡品牌。
简单来看,受冲击最直接的是星巴克、Costa等传统的咖啡连锁企业,因为瑞幸咖啡的新零售的模式对他们构成威胁,甚至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华的业务发展。据悉,高盛将星巴克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理由是对其在中国市场的担忧,高盛同时还将星巴克的目标价从75美元下调至68美元。素有“华尔街之王”称号的高盛为何要下调星巴克评级?这显然与瑞幸咖啡的快速崛起不无关系,星巴克在国内最大的潜在对手莫过于瑞幸。所以,他们应该是反对瑞幸咖啡的急先锋才是。确实,星巴克已经感受到了威胁,改变了过去的态度,开始向瑞幸咖啡学习,与阿里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说明。过去,外卖平台曾短暂上线了代买业务,注意是“代买”,却还是遭到了星巴克的打脸。对于外卖,星巴克是拒绝的。而在瑞幸咖啡走红以后,星巴克的态度急速转变,与阿里合作进入外卖市场,这就是星巴克的应对之策,而不是采取舆论压制的低级手段。
深入分析来看,真正担忧的应该是阿里。“新零售”这个概念是阿里提出来的,阿里也积极的推进实践和落地,除了收编了一些地方零售巨头,自身也推出了盒马等试验产品,但总的来说还不能算太成功,至少现有案例很难撑起其宏大的构想。尤其对于一些品牌商家来说,新零售几乎是巨头专利,中小品牌根本就无法参与进去。而瑞幸咖啡作为一个零售新兵,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的成长,通过快速裂变产生了规模效应,已然有取代阿里成为新零售代言人的趋势。这对于阿里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星巴克的新零售是阿里在服务,如果瑞幸咖啡彻底超越了星巴克,对于阿里来说无疑是打脸的,很难再说服其他品牌参与进来,会阻碍阿里新零售的继续推进。
对于现在的阿里来说,新零售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如果新零售如果顺利推进,会对阿里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这是会影响到实际业务的,这也是瑞幸咖啡让阿里感受到威胁的原因。尽管一个是全业务的新零售,一个是咖啡品类的新零售,但底层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因为阿里是做新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如果阿里+星巴克都打不过瑞幸咖啡,那会直接影响阿里在其他领域的推进。所以,可能星巴克面对瑞幸咖啡的冲击,尚能够比较理性的对待的话,我相信阿里很难从容面对。要么就是在业务上进行打击,要么就在舆论上进行压制,别无选择。
但是,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够爆红,大有超越星巴克的势头,不仅是因为大规模的投放,而是因为确实符合年轻人的需求。这个世界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核心还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切实满足消费的需求。新零售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一定是落到实处,让用户能够感知,在本质上进行创新。如果只是换个概念,通过广告进行包装,很难说会有用户支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