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2017年缺陷汽车召回数量突破千万辆后,2018年我国国内乘用车市场汽车召回量再次突破千万规模,召回数量达到1254.7万辆。不过相比2017年的2004.8万辆,召回数量下降了37.4%,出现近5年来首次回落。
据不完全统计,因发动机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数量最多,占到全年召回总量的27.1%,“机油门”问题严重。按国别分,美系品牌在召回总量中占比最高,自主品牌累计连续3年召回占比上升。从汽车品牌看,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发起的召回次数最多,上汽通用全年单次召回量及召回总量排名第一。
美日德系召回数量占八成
新京报记者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召回数据统计,2018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共59个汽车品牌发布了172次召回公告,涉及问题车辆1254.7万辆,较2017年召回总量2004.8万辆下降37.4%。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自2014年起,近5年来召回数量首次出现回落,但也已连续3年突破千万辆规模。
单月召回数量方面,2018年9月29日,因“脱轴门”原因,上汽通用发布了涉及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品牌共计332.7万辆汽车的召回,召回数量占到全年召回总量的26.99%,这也使9月份召回数量爆发达到最高值411.1万辆,环比大增1072.1%。此外,2月份次之,达到250.1万辆,7月以119.2万辆排在第三位。
从国别来看,在2018年1254.7万辆召回汽车中,召回数量最多的为美系汽车,累计召回458.7万辆,占召回总量的36.6%;其次,日系汽车共计召回362.8万辆,占比28.9%;德系汽车累计召回188.7万辆,占比15%;自主品牌累计召回数量达到117.89万辆,占比9.4%;韩系共计召回57.8万辆,占比4.6%。此外,法系、英系、瑞典和意大利品牌分别召回汽车11万辆、10.8万辆、2.3万辆和0.5万辆,占比均不足1%。
具体来看,美系品牌召回数量前三名分别为:通用汽车2018年全年发布1次召回计划,但召回最多,数量达332.6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量的26.5%;福特汽车次之,共发布9次召回计划,召回数量达91.1万辆,占召回总量的7.3%;JEEP发布7次召回,召回数量23.9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9%。
日系品牌召回数量前三名分别为:本田汽车在2018年共发布11次召回计划,共计召回111万辆缺陷汽车,占全年召回总量的8.8%;日产汽车发布5次召回计划,召回数量达106.3万辆,占召回总量的8.5%;丰田汽车共发布10次召回计划,共召回缺陷汽车73.4万辆,占召回总量的5.9%。此外,三菱、马自达、斯巴鲁等日系品牌召回数量也在2018年乘用车召回榜单前列。
同时,豪华车阵营中的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含MINI和劳斯莱斯)和奔驰在2018年分别召回缺陷汽车66万辆、22.3万辆、13.9万辆,总量为102.2万辆,占2018年德系品牌召回总量的54.2%,不过相比2017年的BBA召回总量的406.4万辆回落明显。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因发动机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总量近340.3万辆,占到全年召回总量的27.1%,排名第一。悬架部件问题召回超过332.6万辆,占召回总量的26.5%,排名第二位。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问题共召回198.2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5.8%,排在第三。此外,因制动系统缺陷、车窗部件问题进行召回的车辆也分别达到164.6万辆和90.8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1月起,东风本田新CR-V被爆出发动机机油液位增高的问题后,因“机油门”而宣布召回的事件几乎贯穿全年。
2018年3月,因机油升高问题,长安汽车也宣布召回CS75车辆共计25.21万辆;5月份,东风本田宣布召回涉及机油问题的搭载1.5T发动机的2018款CR-V,共计13.0455万辆;7月,搭载CR-V同款1.5T发动机的本田思域也因机油升高问题而被召回294511辆;8月和9月,UR-V、广本冠道、杰德和讴歌CDX均因机油升高问题而被召回;10月份,北京现代也因机油升高问题召回了共计40.04万辆的全新途胜;11月份,起亚也因机油升高问题召回了6.86万辆起亚KX5。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在发动机问题中,因“机油门”而宣布召回的汽车数量达到13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量的10.5%,涉事品牌囊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长安汽车等多家合资和自主车企。
高田气囊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日本高田公司已于2017年6月在日本和美国同时申请破产保护,但2018年因搭载高田气囊而发生的召回仍然存在。统计发现,2018年仅因高田问题气囊就共有26批次、174.8万辆汽车被召回,占召回总量的13.9%。
具体来看,2018年全年,除5月份和9月份没有因高田气囊而发生召回案例,其余十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召回。其中,因高田问题气囊,2018年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分别召回缺陷汽车3.7万辆、37.3万辆、4.9万辆、65万辆、1万辆、43.2万辆、0.3万辆、18万辆、1万辆、0.5万辆。
车企方面,受高田气囊问题影响,奔驰(包含北京奔驰、福建奔驰、奔驰进口、梅赛德斯-AMG)2018年累计召回15次。广汽本田、长安福特、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车企因高田气囊问题也分别召回了37万辆、33万辆、30万辆、27万辆、18万辆缺陷汽车。
2018年,共有10个自主品牌发布召回公告,累计召回117.89万辆缺陷车辆,约占2018年全年乘用车召回总量的9.4%。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自主品牌连续3年召回占比上升,2016年和2017年自主品牌召回占总量分别为1.3%和7.1%。
数据显示,2018年,仅一汽集团就宣布召回26.99万辆汽车,位于自主品牌汽车召回数量排名第一位。受燃油泵零件问题的影响,广汽乘用车召回数量排名第二,共召回26.17万辆汽车。2018年3月,长安汽车宣布召回25.21万辆CS75汽车,位于2018年自主品牌汽车召回数量排名的第三位。
而在2018年自主品牌的汽车召回中,约有11.14万辆新能源汽车被召回,涉及北京汽车、江淮汽车、江南汽车和重庆力帆4家车企,并且4家车企的召回活动全部是在原质检总局的介入后开展的。其中,因制动力真空泵等原因,北京汽车于2018年内2次召回共计69358辆新能源汽车,位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召回排行榜首位。
此外,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良好,同比增长61.7%,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2018年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曾表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相关车企在保障新能源汽车质量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承担起车辆的相关售后工作。
上汽通用 品牌中单次召回量及召回总量第一
2018年全年,我国共发布乘用车相关召回公告172次。具体到汽车品牌,2018年内,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发起的召回次数最多,召回次数为15次,共召回车辆4.22万辆;其次是克莱斯勒(中国),共发布了9次召回公告,涉及进口大捷龙、进口牧马人和大切诺基等6款车型的18.15万辆汽车;东风本田和福特(中国)以发起8次的召回次数紧随其后,分别召回缺陷汽车59.65万辆和3.54万辆。
据统计,2018年全年,在品牌单次召回量排行榜上,仅前十起召回的单次召回总量就达到745.4万辆,占全年累计召回总量的60.1%。品牌单次召回量排名前三位分别为上汽通用、东风汽车和一汽-大众。
其中,上汽通用在2018年9月29日发布大规模召回,数量超332.67万辆。而此次上汽通用召回的数量,不仅是2018年国内全年召回量最多的汽车品牌,更是自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14年来,汽车企业就某一问题单次召回缺陷车辆数值最多的一次。据悉,此次上汽通用的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在收到大量车主的投诉后,上汽通用才决定采取召回措施,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安装下控制臂集成式衬套。
由于部分车辆的制动总泵油封表面润滑不足,东风日产以68.90万辆排名单次召回数量排行榜第二。一汽-大众(5月16日发布的召回)以65.90万辆排名单次召回量第三,其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的辅助冷却液泵被异物堵塞导致过热或者因水汽造成内部电路短路从而引发零件溶蚀甚至火灾。此外,2018年2月,一汽-大众召回全新宝来及蔚领汽车,共计43.04万辆,同样上榜2018年单次召回量榜单,排名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不仅品牌单次召回量排名第一,从全年召回量品牌排名来看,也是全年召回量品牌排名第一位。一汽-大众则以109.01万辆位于2018年全年召回量排名第二位。东风日产2018年共召回103.65万辆汽车,在全年品牌召回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三。
(责编:牛建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 腾势Z9广州车展上市,树立科技新豪华标杆,售价33.48万元-41.48万元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