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AT&T宣布,将推出数据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AT&T针对“移动分享增值”计划的用户,可以将上个月没用完的数据流量,自动滚入到下个月,运营商不再收取额外费用。中国网民听到了这则消息,可以说喜(qing)怒(he)参(yi)半(kan)。喜的是,美帝的运营商称得上“业界良心”;怒的是,自己的流量套餐用不完的话只能含泪告别。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调查,97.1%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意见被无视?为何国内运营商要把套餐流量清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理(jie)由(kou):
流量清零乃国际惯例
自己花钱买的流量,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没用完的流量则清零?
每当有消费者如此质疑时,一个常见的挡箭牌就来了--国际惯例。之前媒体曾报道,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数国家都实行的是流量月底清零政策。不过最近,这种政策却有了松动。
除了AT&T,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去年12月推出了一个名为“数据存储”(Data Stash)的新政策,该政策也允许用户数据不清零,剩余流量滚入下月。
美国的运营商都开始不清零流量了,那么国内运营商敢接轨吗?
一次性套餐恕不退还
一种看法认为,既然你买的是当月的套餐,相当于跟运营商达成了合同。即选择流量套餐时,就已经承认下月流量可清零。就跟月票、年卡一样,你不能因为使用次数少而要求退款。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作为租客你租了一套房,本月在外出差了5天,这个月没有住满,那么下个月你能要求房东白住5天吗?
或者另一种说法是,你在肯德基买了一个套餐,可以把汉堡吃了,把薯条退回吗?
买的不是流量,是服务?
用户认为,花钱买了套餐,流量就属于自己。因为消费者用货币支付购买之后,流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是消费者的。
不过还有另一种看法。手机上网光有流量还不行,也得用运营商的通信信道。所以,购买手机流量,就可以理解为是买了通过通信信道的权益,属于服务而非所有权。
打个比方,手机上网流量的使用类似于坐公交车,买的是享受坐车服务的权益。但无论是公交车还是道路,并不属于消费者。
防止风险 保持利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网流量给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占比很大。设计可预期的套餐,可以防止运营的重大波动,能防止成本上涨和服务不可控带来的风险。
而且作为上市企业,其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企业选择了流量可以继续保留到下个月的话,那么公司的利润将会减少上亿元,这是股东最大化的公司所不愿意的,尽管这样对消费者有利。说白了还是利益所致。
虽然国内运营商尚未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不过也有类似流量季包和半年包的套餐,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流量下个月不清零的效果。
随着不少国际运营商政策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对此的强烈诉求,流量不清零用不了多久或可实现。那么问题来了,移动、联通、电信,哪个运营商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孙正义黄仁勋互曝往事:差点买下英伟达 错失两千亿美元
- 特朗普胜选影响科技业:AI加速进步,平息反垄断调查(谷歌除外)
- 马蜂窝发布2024北京文旅十大新玩法,创新体验激发目的地新活力
- 戈尔发布业界首部《车灯凝露解决方案白皮书》,助力汽车照明应对行业挑战
- BEZ三十年 | 砥砺三十载 奔“赋”新征程 电子城高科举办成立30周年暨重组上市15周年主题活动
- 华为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推出HarmonyOS NEXT和多款新品
- 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原生应用超15000个,开启更多机型公测
- Gartner发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代理型AI与AI治理入选
- 多项数据成果重磅发布,2024全球数商大会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论坛在沪顺利举办!
- 被欧盟重罚170亿美元后,特朗普爆料苹果CEO库克打电话向自己求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