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北京)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国内互联网巨头依托自己的生态链,都加大了建设自有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的力度。包括BAT在内的各大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策略也更加明晰。
1、百度
百度在2014年推出了百度Inside计划。百度为合作厂商提供云存储、大数据、视频播放与解码、图片识别、智能语音、安全、LBS等多方面技术支持,并将根据技术成熟情况对外输出更多的服务。
目前,百度智能互联开放平台智家推出了“路由器开放平台”。百度LBS开放平台也与MTK合作推出方案,在智能可穿戴、车辆管理及O2O配送等行业做室内外快速定位服务。百度手环系统及WatchOS系统都将采用开源的方式与生态链的厂商及团队进行合作。
2、阿里
阿里物联开放平台包括淘享、云计算、大数据、开发者及互联平台。阿里希望整合营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安全保障、技术能力,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智能硬件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通过电商及众筹平台,阿里也为智能硬件厂商提供了一个使产品能够快速抵达消费者的渠道。
3、腾讯
腾讯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主要基于两个产品,一个是微信,另一个是QQ。在接入这两个平台的时候,微信是通过公众号(服务号)与用户互动,而QQ则是以好友的形式,让智能硬件通过聊天的形式与用户交流。
这两个开放平台已经向多个领域开放,腾讯希望通过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整合腾讯系的资源,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让更多的设备接入互联网。
4、京东
京东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与阿里类似。通过JD+、京东智能云平台、众筹平台、电商等资源,为合作伙伴接入京东平台提供一条龙服务。
5、小米
与上述开放平台运作方式不同的是,小米的开放平台目前主要围绕其投资的相关企业来展开。在产品方面,小米仍将以手机、电视、路由器为主,其它智能产品将交由合作伙伴来做。
在初期,小米会以入股的方式来推进生态链的建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开放小米的生态链。不管是初创公司还是家电巨头,小米都愿意成为其合作伙伴。
开放平台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
这些硬件开放平台,大部分都有上百家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其中。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策略推进,要不要作为产业链中的一员加入到他们的平台,成为很多硬件厂商,特别是初创团队考虑的重点。合作共赢还是单打独斗,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一位深圳的智能硬件初创团队对《假装是极客》称,目前大多数开放平台在宣传时对外称是完全开放的,但实际合作时,都或多或少会有附加条款,甚至是一些排它条件。这让很多硬件厂商陷入如何选择站队的困境。
不过,最近这个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Broadlink CEO刘宗孺认为,在厂商看不清哪个平台更好的前提下,厂商肯定会选择与各家平台都接触并接入到其中,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也正如刘宗孺所说,目前规模较大的智能硬件及家电厂商,都陆续接入多家平台。在各个主要平台上,都可以看到相同的知名智能硬件及家电品牌。做为硬件厂商和开放平台之间的纽带,通过对接产品与平台服务,Broadlink这类方案商也有了施展手脚的机会。
巨头们也通过投资模块厂商的方式,为技术条件较差的厂商提供技术支持。百度投资汉枫、阿里投资庆科、京东投资broadlink、小米投资了绿米。通过这些厂商的无线模块,结合自有的云平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厂商可以快速接入相应的开放平台。
据《假装是极客》了解,腾讯微信和QQ硬件开放平台已经接入京东,平台推荐的智能硬件产品销售渠道直接指向京东商城。阿里与魅族、海尔U+等平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而百度与京东、天猫也打通了电商渠道。由于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分别在与不同的开放平台合作,特别是在资本介入之后,也为各平台之间的合作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智能硬件何时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在各开放平台标榜自己生态链有多完善的情况下,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各平台之间的智能硬件设备仍然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在智能硬件通信协议方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各个硬件厂商、开放平台也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使用了自己私有的协议。
从技术角度来讲,要实现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其实比较简单。目前通过云平台,将不同硬件协议做转换,或者由硬件厂商自己通过开放平台的SDK做协议的转换都是比较简单的办法。
阿里云相关人士对《假装是极客》表示,只要相关硬件产品的出货量足够大,用户基数足够多,之后开放平台或硬件厂商肯定都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各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难点在于,大多数智能硬件产品的出货量都非常小,用户基数小,厂商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除了家电类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较慢外,数码类产品一般1、2年后就会有很大一部分产品被升级淘汰掉。在传统电子类产品智能化的过程中,不少产品都具备了固件升级能力,也为之后实现互联互通打下了基础。
由于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智能硬件平台最后是几家独大还是百家争鸣,目前谁都无法下定论。短期内,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厂商,其开放平台都将并存。在接下来的一两年,这些平台之间仍然会互相博弈,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合作态势会大于竞争。不排除有些平台最后会合并的可能性。而为了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如何解决硬件之间互联互通,由国家相关部门协调还是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同制定相应标准,也成为国内智能硬件及物联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蜂窝跨年出行预测:仪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烟花”带动目的地热度上涨
- 30亿元!比亚迪捐资兴教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闭着眼睛写代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启幕,4K花园自研“满天星”获十大创新应用
- 哈佛商学院:2024年全球96%代码库包含开源组件 Rust采用率增长500%
- 硅谷1/10程序员在摸鱼?基本不干活却能拿20-30万美元年薪
- 传马斯克的"友商"担心被报复 纷纷示好特朗普
- 数智龙江向新而行:5G-A与AI等数智技术助力龙江打造新质生产力
- 加州对特斯拉和SpaceX说不,公报私仇触怒马斯克
- 华为Mate品牌盛典盛大举行,Mate 70等十余款全场景新品重磅亮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