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现状洞察:监管趋严、消费升级、颜值经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轻医美项目凭风险低、创伤小、恢复期短成为当下热门。注射填充类材料根据用户需求持续裂变,玻尿酸、肉毒素、再生材料、胶原蛋白、活性材料、骨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光电医美器械市场海外品牌仍占主导,国产品牌技术瓶颈待突破。医美机构品牌化建设大势所趋;“公域+私域”渠道共同发力,助力医美机构获客与运营。
用户研究:本次调研用户以80、90后女性为主,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抗衰需求持续增长,轻医美成为新消费趋势。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 并行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安全性为首要关注因素。仍有约半数用户对轻医美项目认知模糊,消费者缺少识别合规产品能力,市场教育仍需加强。
市场空间:随着疫情的好转及轻医美的发展,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17.2%)。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趋势展望:随着用户的多元需求不断裂变,活性材料市场空间大,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137亿元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无创抗衰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光电项目市场热度持续增加,推动国产品牌加速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脚步加速;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化管理客户,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新客转化率及老客留存率,提升企业标准化运营能力;随着监管持续纵深,多跨协同,政府牵头,第三方监管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助推“线上+线下”医美监管成为新的监管发展方向。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
医美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轻医美将成为主力市场
艾瑞研究发现,从2019年开始医美行业扩张速度放缓,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美容用户的医美行为有所减少,增速放缓至9.9%,随着疫情的好转及轻医美的发展,更多爱美者涌入医美市场,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4108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17.2%)。其中,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抗衰需求,及非手术类医美项目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效果自然等特点,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始终保持高增速扩张并挤压手术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279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图谱
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调研
本章要点总结
医美用户画像:
①本次调研用户以80、90后女性为主,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
医美用户消费偏好:
①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抗衰需求持续增长,轻医美成为新消费趋势
②用户对轻医美项目整体满意度较高,恢复期感受有待提升
医美用户决策偏好:
①“线上+线下” 并行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安全性为首要关注因素
②资质与口碑是医美用户选择机构和医生的首要参考因素
医美用户认知调研:
①约半数用户对轻医美项目认知模糊,低线城市认知不足
②消费者缺少识别合规产品能力,市场教育仍需加强
中国医疗美容用户—审美观念
抗衰观念持续深入人心,用户审美畸形不再,向个性化发展
艾瑞调研显示,相较于2020年医美用户审美观念的调研数据,2022年“一白遮百丑”的观念依旧深入人心,白嫩无暇仍为医美用户追求首位;医美用户对于双眼皮、高额头的审美无明显变化;抗衰观念持续深入人心,2022年用户除仍无法接受泪沟、黑眼圈、眼袋外,对颈纹、法令纹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尤其是对法令纹的关注由2020年的67.2%上升到2022年的87.1%,喜欢丰满苹果肌的用户也较两年前增加,医美用户对于面部年轻化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此外,喜欢M型唇的用户两年上升了20%,喜欢尖下巴的用户下降了10%,喜欢小V脸、追求越瘦越好的用户均有轻微下降,反映了用户审美不再畸形,趋于个性化的趋势。
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购买情况
紧致抗衰项目跃居榜首,面部年轻化成为新医美消费趋势
艾瑞调研显示,在过去的1年内,做过医美的人群中7成选择了皮肤美容项目,与2020年调研数据相比,消费者抗衰意识增强,紧致抗衰超越美白亮肤,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另外,约6成医美用户购买过面部调整项目,随着轻医美的流行及求美者对抗衰愈加重视,隆鼻、开眼角等2020年受到热捧的的整形医美项目逐渐被祛皱、丰苹果肌、祛黑眼圈等非手术类为主的的面部年轻化项目所取代。约4成的的医美用户购买过美体塑形项目,其中购买除腋臭/脱腋毛的用户最多,基于用户审美观念中对S型身材的追求,身体局部吸脂/溶脂及丰胸、丰臀等项目也非常受欢迎。
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购买类型
轻医美时代来临,光电类项目占比略高于注射类项目
艾瑞调研显示,过去一年内约7成用户购买过非手术类项目,仅3成用户购买过手术类项目,与2020年数据相比,整形美容时代已逐渐远去,轻医美凭借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满足用户对医美项目自然、安全、快速恢复的期待,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非手术类项目中,光电类项目及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相较于注射类项目,光电项目主要以紧致抗衰为主,多为无创/微创项目,以更“轻”的手段达到抗衰的目的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占比略大于注射类项目。
• 上游—注射类医美市场
源远流长:玻尿酸
玻尿酸填充用途逐渐广泛,市场热度不减
艾瑞调研显示,2022年近4成医美用户在过去1年内注射过玻尿酸,由于其使用时间长、效果稳定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填充方式之一。目前市面上的玻尿酸产品主要起到补充容积,轮廓塑形的作用,以大分子、中分子交联产品为主,不能与人体组织发生反应,本质属于惰性物质。玻尿酸最早用于面部(鼻子、下巴等)填充塑形,现多用于做面部骨骼与韧带之间的支撑,以防止面部松弛下垂,达到抗衰的效果。随着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化,玻尿酸用途逐渐广泛,精灵耳、直角肩的流行也为玻尿酸填充开拓新市场。未来,玻尿酸身体塑形有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如玻尿酸垫臀等,韩国已经开始做初步尝试,但仍处于市场探索初期,其效果及安全性有待考察,若市场效果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将成为玻尿酸赛道上的新风口。
玻尿酸性价比高且无明显短板,市场地位难以动摇
目前我国玻尿酸厂商百花齐放,产品种类多,迭代速度快,国产竞争力逐渐超过海外厂商。但由于玻尿酸作为医美的必争之地,赛道拥挤,尤其近几年多款玻尿酸产品集中上市,同质化程度高导致多数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再生材料、活性材料、胶原蛋白等多种新型材料涌入填充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但在人们抗衰需求日益强烈,求美意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填充市场持续扩容,玻尿酸作为获批最早、合规产品最多的填充材料,其地位不会轻易受到动摇。虽然再生针剂或对高端市场有一定分流,但市场教育成熟度较低、与活性材料同受到国家强监管政策约束(Ⅲ类械为准入门槛),合规产品均较少;胶原蛋白市场刚刚起步,安全性及功效仍有待验证;而玻尿酸各方面综合优势强,性价比高,预计未来仍能在填充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道阻且长:肉毒素
通过多联合应用场景不断拓客,两年市占飞速增长
肉毒素是肉毒杆菌的分泌物,原先用于麻痹肌肉神经从而使肌肉停止痉挛,后广泛应用于医美领域。肉毒素在医美领域主要用于除皱和塑形,但有效期较短,需经常补充注射。肉毒素可作用于多个身体部位,具备多种联合应用场景,与多种产品搭配实现“1+1>2”的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的复购率,同时也得益于其较高的安全性,具备较好的拓客属性。根据新氧大数据,2019年肉毒素受制于国内严格的审批制度,肉毒素仅占注射类医美市场的32.7%;但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丰富及其较好的拓客属性,2021年肉毒素在注射类医美消费中占比达52.9%,两年间实现飞速增长。
新玩家入局挤压水货市场,产品正规化将势在必行
肉毒素研发难度大且准入门槛高。在中国,肉毒素按毒麻药品审批,上市周期极长且受到严格监管,整体审批周期至少8年以上,因此肉毒素行业的准入门槛极高,国内企业多以代理或股权投资进行布局。2020年以前肉毒素市场集中度较高,一直被艾尔建的保妥适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衡力两个品牌垄断,形成“二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但由于两个品牌定价与市场定位差异较大,存在一定市场空白,给了水货产品可乘之机。2020年吉适与乐提葆正式获批,我国正规肉毒素市场参与者增加,“四足鼎立”格局形成,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原本保妥适和衡力之间的市场空白,挤压水货市场,同时随着对非法医美专项整治力度逐年加大及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产品正规化将成为大势所趋。
日升月恒:再生材料
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实现有效填充,引领医美消费需求升级
再生材料属于一种胶原蛋白刺激剂,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来达到填充塑形及紧致抗衰的作用,从而达到皮肤年轻化的效果,具有效果自然、更长效、抗衰老等优势,有望代替部分高端玻尿酸市场引领轻医美消费需求升级。目前市场热度较高的两类再生材料成分主要是PLLA(聚左旋乳酸)跟PCL(聚己内酯)微球,生物相容性好,注射层次深、操作难度高,对专业医生要求高。其中,PLLA类产品对胶原蛋白刺激性较大,再生力强,可起到微球+代谢物双重刺激,代谢途径明确,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通常根据母液成分决定注射后是否可以即刻起效,如艾维岚童颜针需要一个缓慢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才可起效,濡白天使中的HA凝胶决定其可即刻起效;含有PCL成分的产品相较于PLLA对胶原蛋白刺激性略小,再生力较弱,仅有微球起到单重刺激,且代谢途径不够明确。此外,在国外大火的以PN(多核苷酸)及PDRN(多聚脱氧核苷酸)为主要成分的婴儿针、三文鱼水光针多用于浅层注射,起到消炎修复的作用,但国内还未有通过械字号审批的产品,暂时无法按照再生材料划分作用于医美注射领域,若未来有三类械产品出现,PN/PDRN将成为有增长潜力的新型再生材料。
以PLLA为代表的再生注射类项目推动轻医美步入“再生时代”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发布的调查报告,在注射类医美项目中,代表再生类医美主流项目的PLLA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项目,2020年全球注射类医美治疗次数同比下滑2.6%,相比2016年增长24.1%,其中PLLA医美治疗总次数较2019年增速为34.2%,相比2016年增长52%。2021年,国内三款基于再生材料的医美产品获批上市,完善了再生医美拼图,轻医美从“填充时代”迈入“再生时代”。目前,基于消费者对抗衰填充市场愈来愈高的要求,且医美行业新入局需要避开竞争拥挤且同质化程度高的玻尿酸市场,及准入门槛高、获批时间长的肉毒素市场,再生材料成为了新的蓝海市场。
蒸蒸日上:活性材料
经NMPA认证,通过刺激胶原活性实现定制化自然美的材料
玻尿酸赛道同质化程度偏高,在注射填充领域已不再是唯一主流,除再生材料外,活性材料亦为差异化竞争下的新产物。活性材料以非交联透明质酸钠为基底,复配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能与生物组织发生有效反应,从而调控胶原活性、修复胶原纤维、焕活自体胶原体系,精准解决真皮层的抗衰问题。核心特征为:经NMPA认证Ⅲ类医疗器械+非交联透明质酸钠+复配多种营养成分。但由于活性材料成分较传统填充剂复杂,多成分的彼此作用需多方审批,审批流程严格且时间长,市场上多家厂商仍处于批号申请阶段,目前已获批上市的产品中,嗨体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把握个性化趋势,中国医美市场孵化的独特赛道
过去无创抗衰解决手段集中,以玻尿酸填充为主;现在医美用户需求升级,医美材料丰富度增加,效果追求呈现出个性化、 自然化、安全有效的趋势,“轻”医美项目备受推崇,无创科与皮肤科融合,活性赛道应运而生。由于活性材料成分较传统填充剂复杂,多成分的彼此作用可能需药械联审或召开专家会进行评估,报证难度高,审批时间长,该市场合规产品暂时较为稀缺,但市场需求大,消费者缺少识别合规产品的能力,给予了非合规产品一定生存空间。但随着政府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力度大幅加强,中胚层产品日趋正规化,Ⅲ类医疗器械逐渐取代妆字号以及其他产品,非合规向正规转移,合规活性材料的未来增长空间大。
静待花开:胶原蛋白
通过性能优势拓宽应用领域,新材料引领新蓝海
胶原蛋白填充剂注射到凹陷性皮肤缺损后不仅可起支撑填充作用,还能诱导受术者自身组织重建,与玻尿酸在应用、效果上均有差异。胶原蛋白质地单相,可对动态、皮肤薄的位置进行填充;但填充场景相对有限,无法满足骨性容量填充,注射难度较大,且动物胶原蛋白分别受限于产能及安全性、重组胶原蛋白受限于技术,均未实现量产,市场产品稀缺;而玻尿酸更具亲水性、吸收易膨胀,手法不当或导致丁达尔效应及硬结,但不易过敏,填充应用场景较广泛,产品丰富,规模量产使得价格梯队完善。随着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出现及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突破,胶原蛋白凭借其调和肤色的作用、不易肿胀的特性及自然美观的效果,将吸引追求自然效果、意图解决动态皮薄适应症的消费者,拓宽填充针剂市场。
动物源原料供给受限,未来重组胶原蛋白或加速市场拓展
目前行业内有两大胶原蛋白:1)动物源胶原蛋白:工艺较成熟、胶原活性高,但存在免疫性及病毒性、易致敏,所用动物胶原需向上追溯三代确保没有疾病史,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较少,原料成本高,制备周期长,产能受限;2)重组胶原蛋白:解决了动物源的安全问题,且合成周期较短,原料成本便宜,可产生规模效应,但技术仍处于培育期,支撑性和稳定性有待验证,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及护肤品领域,作为填充剂的使用场景有限,若空间结构技术突破、支撑性得到验证,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动物胶原蛋白市场及玻尿酸填充市场。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部政策规范胶原蛋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重组胶原蛋白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竞争环境,为技术突破提供支持。
未来可期:骨性材料
长效微球刺激胶原再生达到骨性抗衰,安全性需严格把控
骨性材料通常在骨膜外层注射长效微球,不断刺激皮下胶原生长,从而实现骨性抗衰,具体材料主要包括PMMA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A微球(聚乙烯醇)等,已获得NMPA批准的代表产品分别为爱贝芙、宝尼达。骨性材料的本质与玻尿酸不同,注射后通常会在体内长期存在,短期内不容易代谢,通过不断地刺激皮下胶原蛋白及其它皮下组织的生长,增厚人体自身的骨胶原组织从而达到改善形态、抗衰的作用。其中,PMMA微球由于无法被人体吸收,可能存在肉芽肿等副作用问题,对医生注射操作要求高;PVA微球虽然短期内也不可被降解,但是副作用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产生肉芽肿等副作用的风险较小。由于骨性材料的微球在体内长期存在,品牌对于产品安全性的把控需十分严格。
崭露头角:羟基磷灰石
全球注射类医美市场增速位列第二,远期国内或有发展潜力
羟基磷灰石广泛用于牙科、骨科等进行骨缺损填充,在医美领域可被磨碎成纳米级,与水或玻尿酸等混合后注射在骨骼表面,起到填充作用。羟基磷灰石是人体内固有成分,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毒无刺激物,很少出现炎症或排斥反应,安全性较高,与玻尿酸相比维持时间较长,且可以完全被人体代谢吸收,但力学稳定性不佳,有移位的风险。该材料在海外医美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产品为美国Radiesse的CaHA微晶瓷,由70%的半固态凝胶和30%的羟基磷灰石钙微球组成,填充后经过人体的吸收和代谢,促进胶原和弹性蛋白的形成进而成为新的支架,胶原纤维和新生成的胶原基质可以共同将微球锚定在原位,阻碍其迁移,大大降低了羟基磷灰石钙的移位风险。根据ISAPS,全球注射类医美市场羟基磷灰石增速仅次于PLLA,多用于颧骨增高等填充;但放眼国内市场,由于消费者审美不同及针剂市场细分赛道持续裂变,玻尿酸及其他新兴材料市场热度高,市场信息不足的羟基磷灰石虽然在填充领域表现优异但在国内医美市场教育成熟度低,预计远期或有发展潜力。
• 上游—光电类医美市场
本固枝荣:主流技术
四大主流技术引领光电医美市场,冷冻溶脂或成新热门赛道
光电类医美项目是指通过四大主流技术:激光、强脉冲光、射频类、超声波,作用于面部或身体,达到美白抗衰等效果,多为无创或微创项目。激光类、强脉冲光技术主要针对皮肤问题,主要作用于表皮跟真皮等浅层皮上组织;射频及超声波技术能够作用到皮下组织,具有提拉、紧致等功效。在穿透效果上,超声波>射频>强脉冲光/激光,但国内目前没有任何一款超声波产品获药监局批准为三类医疗器械,属于灰色监管地带。此外,近两年在国外大火的冷冻溶脂技术走入中国市场,可通过非侵入的方式达到减脂塑形的效果,药监局已批准可以在腹部及腰部使用,预计将成为光电市场新的热门领域。
赛道一:激光类
激光脱毛市场热度高涨,典型厂商凭明星脱毛项目拓展市场
激光类技术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不同介质制成的激光器发出的各种波段激光作用于人体表面后发生光子生物学效应,利用激光产生的光热效应,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通常为微创项目。应用范围从最早的疤痕修复,逐渐拓展到祛痘、脱毛、嫩肤、私密美容等领域,代表项目有皮秒、点阵激光、激光脱毛等。根据Medical Insight数据,全球光电类医美项目中占比最大的是激光脱毛项目;艾瑞用户调研数据表示,2022年激光脱毛项目位列中国光电类项目第三 ,激光类项目需求榜首,激光脱毛市场热度高。目前,国内获得NMPA批准的激光脱毛设备主要有飞顿的冰点脱毛、科医人的月光真空脱毛等,其中飞顿得益于其优势产品冰点脱毛2020年在激光类医美器械市场份额中占比第一。以奇致激光、半岛医疗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发展迅速,欧洲之星Fotona 和飞顿 Alma分别被汉德资本和复锐医疗科技收购,助推国产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赛道二:强脉冲光类
光子嫩肤市场需求大,国产品牌凭价格优势后来居上
强脉冲光是利用强光子照射皮肤,产生光化作用,刺激真皮层胶原纤维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达到嫩肤、祛斑的美容理疗技术,其特点是光束能集中在非常小的部位,对斑点黑色素直接起作用,不会对周围皮肤造成过多的伤害,安全性高。强脉冲光的主要作用为嫩肤,光子嫩肤为该类技术的最大应用领域,此外还可以达到改善光老化、祛斑祛痘、脱毛等效果,行业需求旺盛。目前,海外品牌科医人在国内强脉冲光医美器械市场占主要地位,其核心OPT/AOPT强脉冲光技术适用范围及效果优于其他脉冲光类器械,核心产品王者之心M22市场热度及认可度高,但价格优势不明显。国产品牌后来居上,奇致激光旗下产品“奇致皇后”采用IPL强脉冲光,虽然在技术领域与国外龙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价格优势明显,可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光子嫩肤等强脉冲光类医美项目需求;飞顿推出的黑金DPL超光子在无痛、滑动嫩肤和精准嫩肤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产品牌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赛道三:射频类
中资品牌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射频类技术的原理是电磁波,能够渗入皮下组织产生热效应,通过电磁波对真皮层的胶原纤维进行加热,热量会使得水分子与纤维胶原蛋白分离,达到立刻收紧皮肤作用,同时刺激新的胶原蛋白再生而进一步收紧皮肤。明星项目主要有热玛吉、热拉提、黄金微针等,大部分属于微创治疗,尤其是热玛吉跟微针等痛感明显的项目,需局部麻醉,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红肿或少量结痂,因此射频类医美器械对医生的专业度及操作环境要求较高,减少痛感及皮下损伤是未来射频类医美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截至2022年10月,通过药监局认证的射频类医美器械共计24款,其中仅6款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品牌,18款进口设备中,包括飞顿在内的5款产品的研发公司已被中国收购,成为中资品牌,进口设备占主导的市场格局开始改变。
赛道四:超声波
超声产品技术风险高、国内暂无批证,属于监管灰色地带
超声波医美技术是指利用高强度聚焦式超声波,聚集热能,在不伤害皮肤表面的同时作用于真皮层、筋膜层,通过热量刺激人体皮肤细胞,使作用部位产生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物质,从而达到除皱紧肤的效果。超声波与其他光电类医美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可到达皮下筋膜层,从而对皮肤起到提拉作用,真正做到抗衰。全球范围内获得认证的超声波医美器械较少,一方面因为超声器械价格昂贵、对耗材质量要求较高且更换频率较快、普及率低;另一方面因为超声波技术使用风险较高,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损害,虽然美国FDA给予了最高等级的管制批准Ultherapy超声刀的使用,并通过了CE认证,但仍有多起医疗事故报道。因此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超声波技术使用风险极高,且国内超声波技术起步晚、技术尚不成熟,大部分超声波医疗器械在国内仍处于审批阶段,暂无任何一款超声产品获批三类械。
• 中游—医疗美容服务机构
百家争鸣:医美机构
品牌化建设大势所趋,专注服务维系老客户提高经营稳定性
我国医美机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阶段、扩张阶段、竞争阶段和品牌化阶段。目前国内大多数机构正处于竞争阶段并开始布局品牌化建设,会员资产和运营能力将成为机构的核心品牌竞争力,以品牌形象维系的老客户将成为机构稳定经营的关键。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项目安全性的重视,品牌的权威性会愈来愈重要,品牌价值将成为机构的核心关注点。
• 下游—获客渠道
相辅相成:销售渠道
“公域+私域”渠道共同发力,助力医美机构营销与运营
医美机构的营销方式开始出现“公域+私域”共同驱动的模式,公域渠道更加重视医美内容的科普,私域渠道更聚焦于医美项目,两者相辅相成助力医美机构稳定经营。机构通过公域渠道引流用户到私域流量池(自营APP、公众号等),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获得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分层管理后运营用户关系,通过精细运营将营销内容反复触达用户,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用户信任度,从而进行用户变现、复购与裂变,帮助医美机构降低营销成本、防止老客户流失、利于品牌塑造。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IHIC 2024 中国健康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 2024SACC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探索数字转型与架构演进
- 宝武集团、落基山研究所等将在2024中国绿色钢铁峰会发表演讲
- 有为青年|华为校园公开课走进龙岩学院,loT +鸿蒙开启物联网开发新征程
- 2025中国(郑州)国际电线电缆及线材产业展览会
- 中国欧亚国际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电子信息暨国防电子博览会与中国西安国际航空航天暨无人机展览会
- 专家解读:从传统数据中心到智算中心的三大根本差异
- 跨界!中国第一个物业跨界Plus系列展将于2025年3月29日举办,上海首秀!
- 赛氪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活动,聚焦运筹学与物流融合
- 共码未来,待到山花烂漫时,鸿蒙开发者论坛圆满收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