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东芝电视,本来是很多天以前的新闻了,而且新闻本身也没太多亮点可谈。但昨天看到某媒体发的一篇文章,越琢磨越感觉不对,想写点“一家之言”,就目前媒体对这个新闻的判断,提出几点异议。
新闻不是孤立的,必须站在市场背景下去看:话天下电视大事,基本已是咱们自家事。
所谓“自家事”,各位请看:松下电视是委托海信代工的,索尼电视是富士康(烟台工厂)代工,东芝电视原本是TCL代工,先锋电视实际是苏宁操盘找的一家湖南工厂代工,飞利浦电视牌子隶属冠捷而制作是由TCL代工,夏普电视已经归属富士康,外界有传言夏普60寸以下小屏也是安排TCL制造的,但不知道富士康是否还会放单给TCL,三洋电视其实早就是国美品牌了,飞利浦的低端电视则是冠捷生产销售的。
由此你不难看出,海信收东芝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TCL。
全球电视PK实质是国内企业“内讧”
近两年来,全球电视销售排名中,韩系三星和LG分居第一第二无可动摇,海信和TCL销量相当,交替坐老三老四交椅,索尼排第五紧咬着国内两大品牌。
但我们分析一下格局,彩电市场“中日韩”三国杀,实质是中韩大战,因为索尼背后的代工实际是海信,而且可预测,未来索尼同样会彻底退出电视市场,出售品牌和资产给其中一家。
而中韩大战中,又分为中韩和中中大战。三星、LG保持电视销量的秘诀在于手握液晶面板资源,可以通过上游左右整个全球产业链。因此中韩大战,总体上中国电视大军处于下风是不争事实。实际中韩电视大战就是表面较劲,真正的血战出现在“内讧”上。
海信和TCL的大战。
双方除了各自品牌的销量大战,还在奋力吃进其他品牌的代工单。
其中海信占据了索尼和松下的代工单。索尼的销量大家看到了,海信在索尼电视上吃得很饱。
TCL占据了飞利浦、东芝、夏普小屏,其中苏宁的先锋电视也有很多是TCL代工的,此外还有国外的KALLEY、ROKU TV、DENKA等。
对比而言,TCL拿到的代工品牌多,但缺点品牌控制力不足,飞利浦把电视品牌卖给了冠捷,虽然冠捷只生产小尺寸低端飞利浦电视,但品牌毕竟是冠捷的了。
另一方,夏普虽然与海信在品牌授权上出现争执,但海信目前在北美和南美仍拥有夏普品牌销售权。另外海信手里握着松下和索尼两张大单,而且这些品牌未来也可能谈判收购,海信先入为主,毕竟有优势。
回到本次海信拿下东芝(电视),这无疑是对TCL深扎了一刀。先不说原本的订单肯定会拿走,就说未来国内电视“内战”格局上,海信也是要抢占绝对优势。
日本人就是借助中国企业“内讧”,卖了一个好价格
外间报道,海信花了8亿人民币买了东芝电视品牌和业务,其实远不止于此,还有东芝电视现有的债务问题,海信要负责偿还。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东芝电视总资产表数据看,总资产为7.37亿元人民币,总负债16.27亿元人民币,净负债额度达到了8.90亿元人民币。而且现在其业务每年还要巨额亏损。
表注:数据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海信直接支付东芝7.98 亿人民币(约8亿),还接盘了16.3亿人民币负债,两项合计超过24亿人民币。而且还有承受未来几年的亏损(去年东芝一年亏损大约5亿多人民币)。
就算海信是止损专家,用2年让东芝扭亏,至少也要再掏10亿人民币。34亿就这么花了,就是为了恶心一下TCL?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芝在卖电视业务的谈判中,同时和海信、TCL都谈了。毕竟东芝是TCL的合作伙伴,TCL肯定优先谈。最终日本人很好地借助了兄弟阋墙。
如果海信和TCL一直形成对垒,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松下、索尼卖电视业务时,一定也能卖出个好价格。
海信买东芝很明智? 海信的胜利、中国电视的失败
东芝一口气卖给了海信40年的使用权,40年。我都怀疑40年后,大家还看“电视”吗?这种产品形态是否还存在?
这就好像1996年永久自行车把“永久品牌” 40年使用权卖给一家乡镇企业一样。当进入2006年后,乡企老板发现没几个人骑自行车了。而到了2016年老板发现大家又骑车了,但都骑摩拜、ofo了。
有人说,海信买东芝是为了国际化。那只是海信的新闻稿而已,都到今天这个时代了,全球人民已经接受联想、海尔、华为了,哪有不接受海信的。再者,海信拿到了夏普在美洲地区(除巴西外)的品牌授权5年,目前已经过去两年了,其国际化通过夏普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海信自己品牌的电视已经在全球卖了。
可是富士康收购夏普后,马上对海信发起了诉讼,要求收回夏普品牌使用权。富士康(夏普)告海信,实际打的是内战,可不是“抗日战争”。
有人说,海信买东芝可以获得技术专利。呵呵,现在液晶技术都开发成啥样了,电脑城两个技术员就能攒电视了,海信追求东芝那些专利未免代价太大了。同样的投入,莫不如开发最新技术,并用自己的技术去交换获取东芝的老专利。
如果中国没有强有力的机构管理部门出面协调海信与TCL的兄弟阋墙,未来海外品牌收购战中国企业还将付出更多。当然,本文不认为海信有什么悲哀。为了争夺自己市场优势,对TCL下手或许没什么不对。我只是出于从中国人的角度思考,我们的商业竞争正在被日本(包括欧美)企业挖掘商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2024 FinTechathon 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启动
- 大模型最大的落地场景出现了|2024数字开物大会成功举办
- IHIC ( Innovative Health Insurance Convention 2024 ) 健康险创新发展大会
- 2025长三角国际化工产业展览会
- 数实融合!通用技术集团精彩亮相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慧港口暨智慧港航展览会
- 关于邀请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慧港口 暨智慧港航展览会的函
- 展会回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慧港口暨智慧港航展览会圆满举办
- 科技赋能,同方威视让港口“越来越聪明”
- 2024第十六届中国西安国际糖酒食品博览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