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是当前最为火爆的概念,京东、腾讯、阿里等传统互联网企业通过O2O介入线下,万达、苏宁以及众多的传统企业都在借助O2O解决传统商业面临的互联网冲击,二维码厂商、CRM厂商也声称自己是O2O的核心。相信各类传统商家也会在2014年上马大量的O2O项目,但是,在上马这些O2O项目之前,我们到底想用O2O做什么?
一、 用O2O做渠道
在电商的双十一狂欢节交易额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各类线下商家都坐不住了,大家都想玩一把B2C,增加销售的渠道。第一阶段就是在销售部门下设立一个运营B2C网店的部门,线上与线下门店相比,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主要在于开网店的费用看起来不高。但运作起来才发现,B2C网店与传统的网店相比,麻烦也不少,如何引流、如何促销、如何组织货品、如何平衡与线下的关系。在整个公司的销售百分比中,线上的销售也很难超过个位数,而且容易形成左右互搏的现象。第二阶段,商家开始解决左右互搏的问题,解决方式包括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差异化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需要统一价格、统一商品、统一库存,部分商家(如家电厂家或卖场)还涉及到统一物流配送的问题;也有部分商家如海尔日日顺开始采用型号定制,采用线上、线下差异化产品的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电子渠道的发展。
二、用O2O做营销
目前主流的方式解决两个问题,品牌的传播问题和产品的促销问题。
a. 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是以电视广告、平面媒体为主,属于自卖自夸的方式。随着微信、微博等与社交相关的互联网工具发展,以及互联网在社交传播上的实践,商家发现采用病毒式传播效果更好。借助病毒式传播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尤其是游戏公司,国外Zynga在facebook上的成功,国内游戏厂商在腾讯开放平台获取超过百亿分成等等。线下企业虽然玩的没有那么先进,但是也通过微博、微信转发送积分、送优惠,吸引用户传播品牌。例如吉野家案例,甚至烤串案例也是。
b. 关于促销,传统方式在线下派发小广告的模式在一线城市已经接近灭绝。主要原因在于派送效果不易保证、派送成本高、无法通过派送效果的统计来进行。新型促销方式的转变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成立的维络城为代表,通过在各大商圈树立类似于ATM的优惠券打印机,为商家派送优惠券,实现对精准客流的优惠券发放,降低派送成本,据说优惠券的回收率能达到30%,并且提供各类派放数据。在这个阶段中维络城教育了商家,改变了线下派单的传统模式。第二阶段则是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结合各类用户数据,进行优惠券发放。典型的有各类点评、团购网站及商家依托微信会员卡发放的优惠券,线下商家通过微信、微博做的各类优惠券活动等等。维络城但是没有正确的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被更加精准和低成本的促销方式所取代。目前,第二阶段的O2O促销方式仍在发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关注线下流量,通过各类采集手段如Wifi、RFID定位等,结合商家积累的用户消费信息,提供更加精细的促销信息。目前各大线下商家,如上品折扣、绫致时装、苏宁电器,都在采用线上、线下流量探测,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推荐的方式来实现对营销活动的支撑。
三、 用O2O做产品
互联网做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由两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用户定义产品,使用户具备强烈的参与感,这个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米手机、雕爷牛腩,将互联网思维中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发挥到机制,让用户设计产品,吸引“死忠”试验新品,反馈改进意见,并由用户不断反馈意见并持续改进。在做产品的模式下,更为重要的是对后端供应链支撑模式的改变。“小米”手机有零库存轻资产模式,雕爷也通过“5星菜品、4星环境、3星服务、2星价格、1星等位”,在传统餐馆的大厨、厨房、菜品等支撑系统方面构建了独有的优势。
四、用O2O做用户
互联网领域用户至上,大用户是一种做用户的方法,核心是能够精准的识别与定位用户群,围绕用户提供各类服务,万达O2O模式中,大用户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做用户有两种,一种是对已有用户做精准的细分,如分析客单价、用户偏好、精准推荐等等,很多IT基础比较好的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只是缺少最终与用户接触的渠道。另一种是通过服务、圈子将共同特征的用户聚集起来。事实上,在O2O火爆以前,早有很多方法聚集用户,如各类线上的讨论区,线下的俱乐部、兴趣组,腾讯的社交圈,目前比较火热的众筹、自媒体也都是聚集用户的行家。最近逻辑思维罗振宇有一篇文章比较火,叫《我尝试的是未来十年的商业模式》,其中提到,我们的10万会员现在只是结社,将来是要去占其他人便宜的。人类历史一直在重演一个规律,就是谁按照最新的组织样式组织起来,谁就能击败其他人。从做用户这一点来看,自媒体也可以看做O2O链条中的一种独立的力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微信语音“加速播放”功能疑似上线?腾讯客服回应引发热议
- 英伟达引领 AI 革命:2024 年投融百亿,掀起全球科技浪潮
- 比亚迪唐L/汉L新车曝光:颠覆续航焦虑,高阶智驾领衔,动力升级引期待
- 樊振东:凯迪拉克新宠,实力与品牌的完美结合
- 叶修跨年新加坡之旅:阅文音乐节引领IP新体验的探索
- 合资轿车降价风暴:广本雅阁破价12万,车市竞争白热化!
- 印度调查苹果App Store支付系统垄断行为,或将公布142页报告,呼吁开放支付系统
- 中国芯崛起:电动汽车行业转向国产芯片
- 比亚迪逆袭上汽,终结连续18年销冠纪录:新能源车企崛起?
- 苹果面临天价和解,Siri“偷听”集体诉讼风波揭秘,真相究竟如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