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式电脑的各类配件中,硬盘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既低调同时又十分重要。虽然在舆论关注度上,CPU、显卡往往占尽风头,但作为最终工作成果的数据,其存储、读取和写入都需依据硬盘才能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在售后服务上,硬盘也表现出与其他硬件大不一样的特性。
近期,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希捷家用硬盘的“两年换新”售后政策再次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有人认为将“三年保修”变成“两年换新”,是变相的服务缩水;也有人认为硬盘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换新”比“保修”更好,因为不管怎么修,也不如换一块全新的硬盘更好。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明白硬盘的维修是咋回事。
懂行的人都知道,在电脑配件中,硬盘是最难修的。一般来说,硬盘的缺陷大致分为六大类:①坏扇区(Bad sector),也称缺陷扇区(Defect sector);②磁道伺服缺陷(Track Servo defect);③磁头组件缺陷(Heads assembly defect);④系统信息错乱(Service information destruction);⑤电子线路缺陷(The board of electronics defect); ⑥综合性能缺陷(Complex reliability defect)。而每一类问题的发生,对于用户来说都意味着极大的麻烦。
由于技术门槛所限,硬盘都是返厂维修。换句话说,所有出问题的硬盘,无论是希捷还是西数,都需要送到国外去修理。一般是经销商收集坏盘,送到上游供货商处,再由供货商统一返给总代理,而总代理则负责将坏盘送到国外进行维修。知道了这个流程,就能够理解为何自己的硬盘坏掉,往往需要10天甚至一个月的维修期了。
前面也说过,硬盘的维修比较困难,其维修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不做过多描述,简单说,厂家会对返厂盘片表面按物理地址全面扫描,检查出所有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并将这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按实际物理地址记录在永久缺陷列表中。之后,系统调用内部低级格式化程序,根据相应的内部参数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在内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对所有的磁道和扇区进行编号、信息重写、清零等工作。在编号时,采用跳过的方法忽略掉记录在永久缺陷列表中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保证以后用户不会也不能使用到那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
由此不难看出,硬盘的维修确实有很高的技术门槛。而且,还有一些问题,是维修话题之外需要考虑的。首先是时间成本,在10天乃至1个月的维修期内,用户是无法使用硬盘的;其次是运输过程的颠簸,往往会引发二次维修,也就是说,修好的硬盘在返给用户手中的过程中,也可能再次损坏;最后其实是个运气问题。现代电子硬件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基本都经久耐用,如果有问题,则往往在最初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如果用过一定时间没有问题,则很可能就一直用下去了。
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硬盘产品应该是“换新”更划算了。貌似两年比三年少了一年,但如果用户可以立即到手一块新硬盘,既避免了维修期的长时间等待,同时也避免了维修后产品的二次损坏。最重要的是,又到手了一块崭新的硬盘。这个账,其实不难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