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恶意收购之毒丸计划

什么是毒丸计划

什么是毒丸计划?记住一句话:我有毒,你还敢要吗?

所以,毒丸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目标企业把自己变得有毒!你看上我是因为我现在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并且对收购方毫无防备,极容易被拿下。但是目标企业一旦发现有人想恶意收购,开启了防御计划,要么自毁健康,要么竖起一道极难攻破的屏障,收购方要花费极大的财力才能拿下满目苍夷的目标企业,它还会干吗?

商场讲究的是利益,不是恩怨,一旦无利可图,散得比谁都快。

正经的下个定义,毒丸计划(poison pill),正式名称叫“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指当一个企业遇到恶意收购,其实是当收购方持股比例达到10%-20%的时候,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由董事会制定并通过的“毒丸计划”被激活,企业会向除了收购方以外的所有股东大量低价增发新股(即低价购股权),使得收购方的持股比例下降,也就是摊薄股权,或者使用其他会大大增加收购成本的方式,让收购方无法达到收购的目的。

毒丸计划是一种防御性条款,正常情况下不会被触发。只有当某个未经目标企业同意的机构持股超过20%,或者某个未经同意的个人持股超过10%的时候,这个计划才会被触发生生效。

毒丸计划的主要类型

抽象的理论说了很多,现在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操作方式。

1. 优先股毒丸

这是第一代毒丸计划,指目标企业向普通股股东发放可转换优先股,当发生恶意收购时,并且只有当目标企业已经被收购之后,毒性才被激活,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可以转化为普通股,以此来稀释收购方的股权。

第一代毒丸计划有两点不足:一是只有在目标企业被收购之后才生效,无法在被收购之前真正去对抗恶意收购方;二是如果恶意收购方只是用某些方式达到了对目标企业的控股权,而没有真正从形式上去收购它,那么毒丸计划也无法生效。

2. 购股权毒丸(外翻式毒丸/弹出计划)

这是对第一代毒丸计划的改良,指为了防止恶意收购,目标企业的原股东有权以低价购买新发行的股票,而恶意收购方则无此权利,以达到摊薄恶意收购方股权,并使其收购成本大增的目的,最终令其知难而退。

相比第一代毒丸计划,改良之处在于优化了触发条件,只要是未经目标企业同意的机构和个人达到了约定的持股比例,就可触发毒丸计划,才能真正起到事前防御的效果。这也是当代企业最常用的毒丸方式之一。

3. 回购毒丸(内翻式毒丸/弹入计划)

回购毒丸指目标企业以很高的溢价回购其发行的购股权,溢价往往高达100%,恶意收购方同样无此权利,不在目标企业的回购范围内。回购权利通常包含在购股权当中。

高溢价需要大量现金回购,会使目标企业现金流紧张,财务情况急剧恶化,让恶意收购方打退堂鼓。

4. 人员毒丸(金色降落伞计划)

人员毒丸指目标企业被恶意收购之后,如果原来签署过共同协议的管理层中有人被降职或革职,那么全部管理层将集体辞职,并且企业还需一次性支付巨额赔偿金。

人员毒丸一方面保护了公司、股东、管理层三方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购方的收购后管理成本。

5. 负债毒丸

负债毒丸指目标企业可以在面临恶意收购威胁时,抢先发行大量债券,并且约定在目标企业的股权发生大规模转移时,债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即兑付。

负债毒丸一旦触发,需要立即支付巨额现金,同样会使企业财务恶化,陷入困境,令恶意收购方望而生畏。

以上五种是比较常见的、威力较猛的毒丸形式,现实中,如果恶意收购方一意孤行,不管不顾,誓要收购目标企业,为回购购股权、支付赔偿金、兑付债券等毒丸支付了巨额现金,并且如果这些现金流入了原来的控股股东手中,那么也许原股东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行反向收购,这对于花费了大力气的收购方来说则是得不偿失。

商场看的是利益,讲的是权衡,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哪个商人会一意孤行。所以毒丸计划才会成为最常用的抵御野蛮人的方式之一,只要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足够狠的毁灭程序,别人就不敢冒然来侵犯你。

经典案例

1. 成功案例:新浪抵御盛大

2005年初是互联网企业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当时,盛大游戏已经率先突围,而新浪还在黑暗中摸索。2005年2月19日,盛大突然发表声明,表示已持有新浪19.5%的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盛大和新浪都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一旦盛大持股达到20%,新浪和盛大就必须合并财务报表,并表后盛大就会成为新浪的实际控制人。这时新浪才意识到自己正遭遇恶意收购,新浪管理层很是恐慌。

四天后,时任新浪CFO的曹国伟启动了毒丸计划。三个要点:

(1)当盛大持股达到20%时,新浪将自动发行新股认购权证;

(2)除盛大方外,已经持有新浪股票的股东将按照1:1的比例获得认股权证;

(3)原股东可用权证发行时股票价格的半价来行权,获得新股票。

毒丸计划一出,盛大的股份就从19.5%被稀释到了2.28%,盛大选择知难而退。

这一战也奠定了曹国伟从CFO升任CEO的基础。

2. 失败案例:克朗公司抵御“金融鳄鱼”戈德史密斯

戈德史密斯,善于收购公司后将其肢解倒卖,赚取中间差价,为了使差额利润最大化,他往往采用恶意收购的方式,他的这种作风也在华尔街获得了“金融鳄鱼”的称号。

1984年,戈德史密斯看上了美国排名前400的克朗公司,为了抵御这个“金融鳄鱼”,克朗公司聘请专家制定了一套三重毒丸计划,将在对方持股达到20%时自动生效:

(1)股息毒丸:压低股息,使收购方无利可图;

(2)选举权毒丸:宣布新股东没有选举权,董事会每年最多更换1/3,任何重大决定须经董事会2/3票通过,让收购者无权控制公司;

(3)人员毒丸:高管离职需支付其3年工资和全部退休金,总计1亿美元,骨干离职需支付其半年工资,总计3000万美元,另收购者面临财务压力。

这套三重毒丸计划一出,“鳄鱼”就沉静了。但这并没有让克朗公司安心。于是,克朗公司先是引入了外援公司,后又直接与“鳄鱼”谈判,企图让“鳄鱼”真正放弃收购。谁知道在“鳄鱼”的各种套路下,反手一个猛击,导致人们大量抛售克朗公司的股票,股价大跌,而戈德史密斯则在暗地里找克朗公司的各大股东和董事收购股票。

到1985年7月15日,戈德史密斯已拿到了超过50%的股权,实际已经控制了公司。但由于他只是购买股票而没有进行合并,所以没有达到触发毒丸的条件。7月25日,他召集了临时股东大会,凭借绝对的控股地位成为了公司新任董事长,并宣布取消毒丸计划。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毒丸计划再厉害,它也不能万能的。凡是人们设计出的东西,就一定还有人可以破解它。所以我们学习毒丸计划,不能只看它的厉害,更应该看到它的漏洞,还有它的无奈。

毒丸计划的实施环境

成败都看过了,这里简单讲一下实施环境的无奈。

毒丸计划起源于美国,并且在1985年被美国法院判定为合法,因此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英国的法律则判定毒丸计划作为反收购手段不合法,所以毒丸计划无法在英国执行。

而中国的《公司法》和相关制度规定中,虽然没有明确判定毒丸计划不合法,但是实际上中国并不具备执行它的条件。

美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并推行毒丸计划,关键在于美国的公司法奉行的是“管理层中心主义”,即授权资本制,美国公司只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授权董事会可以进行资本扩张,那么毒丸计划的决策权就在董事会,无需经过股东大会,可以随时发行新股。

中国的公司法奉行的是“股东中心主义”,即法定资本制,发行新股必须经过股东大会,也就是毒丸计划的决策权在股东会,而恶意收购方已经成为了公司数一数二的大股东,自然不会通过毒丸计划来对付自己,这就形成了悖论,所以即使中国法律没有说不合法,实际中却不可能执行。

所以,2015年,当万科遭遇宝能系的恶意收购时,作为中国本土企业,万科实际上无法实施毒丸计划。但是抵御野蛮人的方法还有千百种,万科最终还是守住了家门。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4-25
反恶意收购之毒丸计划
什么是毒丸计划什么是毒丸计划?记住一句话:我有毒,你还敢要吗?所以,毒丸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目标企业把自己变得有毒!你看上我是因为我现在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并且对收购方毫无防备,极容易被拿下。但是目标企业一旦发现有人想恶意收购,开启了防御计划,要么自毁健康,要么竖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