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商大战已经拉响,各家台上补贴撒钱和品牌“二选一”暗战此起彼伏,硝烟弥漫。天猫10月21日开始首轮预售。就在同一天,据新华社消息,十一长假前后,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日订单量峰值成功过亿单。
为什么只有拼多多用百亿补贴拉来了更优质的商家和更多用户?短短五年时间,拼多多就在电商的红海之战中实现7亿用户,单日订单过亿的增长奇迹?
百度集团顾问、人称“中关村第一才女”的梁宁在最新的公开演讲中揭开了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奥秘:短期看电商平台补贴是双边博弈,先有供给才有交易。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电商平台的演化靠的不是补贴,而是谁更精准。商业的本质就是变现,谁更精准,意味着变现效率高,资源一定会向着变现效率高的方向倾斜。
如今三大电商里拼多多的推荐算法最精准,用户端有网络效应,因此拼多多更强。淘宝的算法在做关键词关联推荐,而拼多多的算法试图理解用户的搜索动机和偏好。淘宝在消费者端没有网络效应,而拼多多的用户对用户有价值。实际上,“精准”和“网络效应”是曾鸣的著作《智能商业》这本书里的核心词汇。可是把他的理念执行得最好的却是拼多多。
以下根据梁宁的公开演讲进行了整理:
有个大佬问我: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能否改变拼多多的客群,把买贵的东西的人拉上来,让卖贵的东西的商家也开始在上面卖东西?
我说,如果看半年,这是一个双边博弈。商业肯定是先有卖才有买,先有供给才有交易。
但如果我们以一个3-5年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就应该是一个演化的思路。在这样的一条演化的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就不是此时的百亿补贴,而是谁更精准。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变现,谁更精准,意味着变现效率高,资源一定会向着变现效率高的方向倾斜。所以未来的商业生态,一定是以精准为核心的协同演化。
那京东、淘宝、拼多多,谁更精准?京东就没法比了是吧,打开京东的推荐,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什么东西你已经买完了,不要了,他就给你推荐啥,真是无语。
淘宝的推荐比京东好很多,但还是不如拼多多。大家可以自己在淘宝搜个比如“无锡排骨”,你看淘宝的关联推荐还是“无锡排骨”“三凤桥”,这一类关键词的匹配。
我在拼多多上搜“无锡排骨”,拼多多除了关联“无锡排骨”“三凤桥”,还会给我推荐一下“四喜丸子”。这说明什么?说明淘宝在做关键词关联,而拼多多在做用户理解,它试图理解我的搜索动机和偏好。
看上去淘宝和拼多多都是购物平台,但在它们内部运作的智能闭环里,它们的场景目标不一样:淘宝的目标是让用户淘到宝。拼多多的目标是让用户上瘾。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拼多多要收集并处理比淘宝更多的用户数据,产生比淘宝更强的用户理解。所以我在拼多多上搜过“鸡胸肉”,之后拼多多会给我推荐运动文胸。这不是传统的关键词匹配,这是拼多多基于对我的用户模型的理解,做的智能推荐。
既然开始吐槽淘宝了,我再提一点淘宝的关键短板,就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什么是网络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对用户有价值。
微信就是最强大的网络效应产品。因为用户对用户有价值,所以用户要拉更多用户来。
淘宝在C端没有网络效应。淘宝的用户对用户没价值。
但是拼多多有网络效应。拼多多的用户对用户有价值,你帮我拼个团,我帮你砍一刀,你再给我提供一个购物灵感。网络效应是拼多多过去几年增长奇迹很核心的原因。
这一点可以看企鹅智库做过的一个用户调研。他们发现用户选择在拼多多购物的原因中,有44%认为是跟熟人拼团更容易。
这意味着什么,用户不知道想要什么,但我想吃水果,到底吃什么呢,被人拉我拼哪个,我就吃哪个,这就是典型的笨笨用户。
典型的笨笨,是女生出去逛街买衣服——我不知道我要什么,我要看,看了十几个服装店,几百件衣服,最后买了一顶帽子。第二代起来的电商,包括后期淘宝、美丽说、蘑菇街都是服务于笨笨用户的商品导购网站。服装这种非标品,对笨笨用户有特别强的作用,因为我不知道要什么,我也没办法搜索。
淘宝只做到了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不断推荐,但有熟人推荐还拉你拼单,是对笨笨用户一个更有效的促进。
有24.8%的人买了他们以前从来没用过、没见过的东西。
这就是团购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去吃了从来没吃过的五星级酒店。
美团跟点评合并之前,我一直认为点评用户比美团多,但实际上美团用户是点评的三倍。为什么?
因为点评用户的场景是我在附近,想吃什么,吃点好的。而美团的场景,是在打折里找一个自己想吃的。
再来对比下用户的购物习惯。淘宝和京东用户购物,93.1%直接搜索,再按照销量和评价来选购。拼多多则是先从秒杀、特卖、清单、免单的区域去购买,这就是典型的大明用户和笨笨用户的区别:
一个是我进超市到货架挑我要的东西,甚至还必须指定牌子和生产日期;
另一个是进超市先逛打折区,看看有什么东西打折,从里面挑我所需要的、我没见过正好打折的东西,就买来试试看。
实际上,“精准”和“网络效应”是曾鸣的著作《智能商业》这本书里的核心词汇。可是把他的理念执行得最好的那个践行者,却是拼多多。
今天的淘宝,核心还是头部效应,爆品、头部的商品、头部的品牌、头部的营销投放、头部的直播网红拿到这个平台最大的红利。“精准”“网络效应”,淘宝会跟上吗?毕竟智能时代才刚刚开始。如果淘宝敢说,这两张牌我不跟,那它的未来,我们也不用期待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字节跳动海外短剧团队能否复制TikTok的成功?挑战与机遇并存
- 美国CDN巨头宣布终止中国服务:腾讯云、网宿联手接盘,企业何去何从?
- 小米汽车试驾事故引热议,宁波交警权威回应,引发公众深思
- 柔宇设备再遭流拍:创新困境还是资产减值?
- 2024年A股散户占比近九成,新开户数量突破2500万户,你还在炒股吗?
- 英特尔回应英伟达垄断:不会放弃独立显卡业务,寻求打破垄断新路径
- 鸿海拿下威斯康星州大片土地,20英亩价值近500万美元,科技巨头进军农业领域?
- 苹果回应BBC新闻摘要“张冠李戴”:正升级Apple Intelligence以减少混淆,别再被“幻觉”迷惑
- 英伟达携手台积电探索硅光子学新领域,共筑AI芯片未来
- 印度豪赌苹果产业链:230亿升级本土零件产业,能否助力iPhone 17抢占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