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种“艺术首饰”正悄然兴起,流行于小众之间。日前,“2015当代中国青年首饰艺术家十人展”亮相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策展人介绍,艺术首饰将成为未来投资和消费的重要艺术品门类,并将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 把思想火花独立表现出来 首饰艺术是从波普艺术后发展出来的分支,即便在欧洲和美国,也只有六十多年历史。在中国,尽管首饰艺术还是个新名词,但随着艺术类留学生的增加,该艺术门类被逐步介绍进来,通过各种展览向大众推广。 在这次十人展上,参展艺术家全是“学院派”,有中央美院、上大美院,也有来自北欧和英国的“海归”。他们所展示的首饰作品与其说是首饰,不如说是一件件微型雕塑,或者是观念作品。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设计学院的柴吉昌此次带来了三组作品,其中《梦系列》是他最为满意的。他带来的作品形式不同,但都有三个基本元素:银色的小人、动物和人体躯干。这些作品全是纯手工制作,每个部件都是亲手焊接,因此具有随机性。 “我们甚至无法复制我们自己。一个系列的作品单件一般只出一件,买家要买的话,也只能买这一件。”柴吉昌说,艺术品不像商业产品,在购买前双方会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买家更像是一个艺术品收藏者,艺术家办展览时,也会向买家借展藏品,“很多买家也乐意做这些事情,我会在上面标明,是由哪一位先生或女士收藏。” 展览总策划之一、上海首饰设计协会秘书长储卫民介绍:“其实很多珠宝品牌给人的感觉差不多,因为他们必须跟着市场走,有一个主流的审美风格。但艺术家不同,艺术家就是把思想的火花独立表现出来,不受市场干扰。所以,艺术首饰都比较有个性、与众不同,甚至和公众审美有一定距离。” 注重工艺和材料成趋势 很多人都以为,艺术首饰只是注重造型和外观,不太注重材料和制作工艺。业内人士指出,注重工艺和材料的适配性已成为未来艺术首饰发展的方向。比如首饰艺术家吴二强的作品《乡恋》,这些首饰以925银和崖柏做成,材质并不昂贵,但两者能完美融合。柴吉昌的作品《废墟》系列甚至在一个拆除的工地上直接取材,但同时加上黑曜石和锆石的点缀,使整件作品并不“死气沉沉”。上海首饰设计协会会长吴荷生表示,参加本次展览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具有代表性,他们的作品在制作工艺、综合材料开发应用方面有很大提高,反映了首饰设计的新趋势。 尽管艺术首饰由艺术家定价,但对买家来说,被价格拦住也正常。不过,业内人士对于未来行业前景充满信心。“未来的首饰可能趋向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收藏级的艺术首饰,一方面是符合大众消费的公众服装配饰,但都要加上思想表达和个性设计。”储卫民透露,上海首饰设计协会正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合作,发掘有潜力的艺术家。随着艺术家的阅历丰富和年龄增加,这些艺术首饰的价值会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