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第八届欧盟电影展在京开幕,让影迷的10月不寂寞。本届欧盟电影展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集结了欧盟27个国家的最新佳片。影展更是质量最高的一届,既汇集了《海洋之歌》、《修女艾达》等2014年的获奖影片,也有包括《流浪的迪潘》、《索尔之子》等享誉世界的年度佳片。
戛纳金棕榈获奖影片《流浪的迪潘》国内首映
10月16日,2015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流浪的迪潘》将在法国使馆文化处以DCP介质进行放映。前几日,欧洲恰逢二战以来最严重难民潮,而该片讲述的恰好是斯里兰卡反政府组织士兵迪潘流亡到法国之后发生的故事,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雅克·欧迪亚对法国和欧洲社会生活的极强洞察力和预见性。
《流浪的迪潘》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之所以得以力挫《聂隐娘》、《卡罗尔》等超高评价影片,既是因为欧迪亚有足以跟侯孝贤和托德·海因斯硬碰硬的实力,也是因为评委会主席科恩兄弟对欧迪亚影片题材的青睐,更是因为导演本人并非那种只凭借一部作品横行天下的“暴发户”。2009年,欧迪亚的作品《预言者》便在戛纳引发了评论界震动,只可惜当年惜败给了神级大师迈克尔·哈内克无法超越的作品《白丝带》,获得了当年仅次于金棕榈奖的评委会大奖;而三年之后的《锈与骨》又是败给了当年哈内克的名作《爱》。所以今年,欧迪亚在电影节颁奖仪式上第一句话便可怜巴巴地说道,“谢谢迈克尔·哈内克今年没拍戏!”颇有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即视感。
柏林威尼斯最佳导演男女主齐上阵
除了戛纳系电影之外,这届欧盟电影展还集结了近两年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两部佳作:2015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作品《喝彩》(10月30日波兰大使馆放映)和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银熊奖的作品《饥饿的心》(10月29日意大利文化中心放映)。
这两部影片似乎名气不大,但质量的确惊人。罗马尼亚电影《喝彩》采用了极富质感同时也极难把控的黑白色调,展现了十九世纪初的宪兵康斯坦丁为追捕吉卜赛奴隶横穿东欧的种种见闻。作为与克里斯蒂安·蒙吉水平不相上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领军人物,拉杜·裘德这回并未如大家所愿带来一部《无医可靠》式的新浪潮作品,而是回归(或者转向)了近代,以民族、宗教、历史等诸多层面对欧洲封建社会进行剖析。整部作品既有新浪潮作品的深刻和凌厉,又有历史叙事的宏大与深沉,无疑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相比之下,《饥饿的心》就显得无比现代了——妻子米娜害怕孩子受到外界的污染而断绝了孩子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为了“纯天然”,孩子唯一的食物也只剩下阳台上养的蔬菜。影片最大的看点在于争议极大的“清新-悬疑”二段式结构,当然还有被现代文明折磨的神经质男女主人公。
众筹神片《功之怒》“神点”多
本届所有影片之中,《功之怒》(10月28日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放映)绝对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大“神片”。这部影片“神点”颇多:首先,功之怒是一部靠众筹筹得资金进行拍摄的影片。导演大卫·桑德伯格2013年12月在外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起《功之怒》项目,并在2014年1月前迅速筹集到63万美元,远远超过了20万美元的原始目标。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达到100万美元的长片目标,最后只能选择制作成30分钟的短片。
不过别看这是一部众筹短片,其内容绝对足以让人惊掉下巴:街机、恐龙、雷神、功夫、纳粹、海盗……脑洞奇大、应有尽有。在制作该片的预告片时,桑德伯格已经穷到了只买得起一套警服的地步,于是他只能分别对每个角色进行拍摄,之后将所有片段合成在一起。不过就算如此,《功之怒》的成片还是比国内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的“三分钱特效”强上五十万倍,这点实在值得国内电影从业者好好学习。此外,剧情本身也是一大看点,影片半个小时里节奏奇快地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在真实、历史和虚构世界之间不断转换,最后竟然形成了一个毫无破绽的“环形结构”,其间既有大量致敬时代和影片的小细节,也不乏鲜血四溅的“暴力美学”场面,绝对让人欲罢不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