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野中的晚明绘画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79年出版的《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一书,提出了三个最基本却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1.晚明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2.晚明画坛与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复杂关系;3.晚明画坛中,“师古”与创新、自然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

作者以一位中国语境中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张宏为例,以图像比对的方法阐释了张宏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受到西方版画的影响,并说明这种手法相较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面临僵化的极端形式主义山水,具备难能可贵的价值。除此之外,作者通过历史考证与猜测,认为吴彬、龚贤也同时受到了西洋绘画的影响。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曾经引发学界的争论,也确实值得商榷。但是高居翰在海量的历史材料中能够将张宏这样的画家复活并肯定其价值,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历史不应成为法典,不带偏见的探究才能真正深入理解艺术史。

进而,作者探讨了动荡的时代中,画家陈洪绶的境遇与其绘画的关系。对比了陈洪绶《乔松仙图》与南宋马麟《静听松风图》,观察到这两幅画中均出现了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极其少见的、人物目光自觉向外投射的现象。并从中分析了画面折射出的人物在所处时代中强烈的不协调感与不安定感。

高居翰在书中抛出了一对二元式区分:即以张宏为代表的写实自然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形式化自然,并将这一时期的画家分为了“正统大家”(Traditionalist)与独创主义者(Individualist);这样的“二元对立”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中国绘画中从来没有一个“具象”与“抽象”泾渭分明的界限。作者固然注意到了董其昌对于绘画形式与其美学结构的极端关注,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基于前代传统建立起来的“仿”之“法”,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可见作者在本书中对中国文人画的理解还有一些局限。不过,从高居翰不同时期的著作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文人画的兴趣在发生变化。研究重点的偏移自然导致了视角的偏差。

综上,我们发现西方学者高居翰对于中国绘画的认识与本土学者的确颇有差异。其中有一些看法是极有价值和启发性的;而对于另一些被中国学者所忽略的人物和事件,如晚明绘画是否受到西方影响、张宏山水画是否代表了一种独立的风格等问题,我们则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高居翰先生在此书中流露出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浪漫的情怀与真诚的史论态度,或许才是《气势撼人》一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28
西方视野中的晚明绘画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79年出版的《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一书,提出了三个最基本却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1 晚明绘画与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